有关纳博科夫老师的十二个问题答校方质疑
起因:http://www.douban.com/note/166878518/
校方质疑:http://www.douban.com/note/166935788/
教授大会致校长办公室
尊敬的校办:
教务处下发201108号文件之后,贵办在数个小时之内提出暂时搁置,全校哗然。此事事关教学改革的前景,因此教授大会本着教授治校的原则,紧急召开会议,对校办提出的十二条异议提出抗辩:
1 纳博科夫老师系前俄罗斯贵族子弟,出身剥削阶层,其立场观念有待考察。
答:前苏联建立后,纳博科夫老师在欧洲过着落魄的生活,移民至美国之日,全家只有100美元。在美国大学里的收入亦不算很高,直到《洛丽塔》问世带来大量版税收入。我们认为,他的大半生生活简朴,过着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立场观念似无问题。
2 纳博科夫老师逃离俄罗斯后,在欧洲大陆旅居期间,曾长居于德国,在希特勒上台后始渡海而西。其海外关系极为复杂,有待进一步考核证实。
答:经查,纳博科夫的妻子薇拉为犹太人,因此纳博科夫对希特勒的纳粹德国素无好感,在美国期间,夫妻二人多次对反犹主义表示反感,政治上过硬。
3 纳博科夫老师对学术考据与评论态度缺少积极性,不利于营造朴实端正、谦虚谨慎的学风。
答:纳博科夫早期从教时,走高级教师序列而非研究员-教授序列,确有考据马虎、且大放厥辞之处。但是正如他的传记作者布赖恩•博伊德所指出的,有关纳博科夫的生平故事应该集中于他那谜一般的个性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其中有三点非常突出:第一,他非同寻常地自信:有谁敢在一部非虚构的作品中这样开头:“我像一个天才一样思考”?第二,他对别人强烈、专注、始终不渝的感情。尽管交友十分有限,但他对父母、妻儿的爱可谓情深意长。第三,他坚定不移的个性主义。他不容许他的鉴赏趣味或坚决的意见受到时代的调和,他讨厌集团、一般化的各种陈规惯习,讨厌独特和独立之外的一切东西。最后一点与校方意见相干,我们建议视为他的性格缺陷。
4 纳博科夫老师有较强的剥削阶级子弟习气,如国际象棋、网球、捕杀昆虫等奢侈爱好,对本校风纪缺乏积极引导。
答:大学教师职位对于智力有严重影响,因此纳博科夫借国际象棋提高思维水平,无可厚非。网球虽然是他青年时代培养的爱好,但是考虑到他中年戒烟以后迅速变得痴肥,也算是适合的健身项目。至于捕杀昆虫,虽然有违绿色和平主义和动物保护主义的宗旨,但是他的目的是通过捕杀而研究昆虫、进而保护昆虫,还望明察。
5 有老师反映,纳博科夫老师的许多备课及课堂讲演都需要纳博科夫夫人薇拉太太的协助,仅号召向纳博科夫老师一人学习,有违我校男女平等、保护女权的宗旨。
答:薇拉•纳博科夫的确功不可没,康奈尔大学后来曾经按照助教岗位津贴标准发给她薪金,教授大会女教授们提出下发201109号文件,在全校展开男学纳博科夫、女学薇拉活动。
6 有老师反映,薇拉太太以随时狙杀托洛茨基为名,提包内常备一支手枪。鉴于此举可能引发校园气氛的恐慌,校方已对此表示重视,即将展开追查。
答:康奈尔大学派出所没有此项记录。又托洛茨基修正主义的问题尚在审查中,不宜加以评论。
7 有老师反映,纳博科夫老师上课时曾不顾绿色环保条例,肆意撕毁、焚烧经典书籍。
答:据传撕毁的是《堂吉诃德》,西班牙使领馆曾提出严正抗议。但是纳博科夫教授从来没有批评过中国文学,我们认为此属枝节问题,与主旨无干。
8 有老师反映,纳博科夫老师喜欢在课外创作的小说如《普宁》中,对学院领导、校方教育路线进行嘲弄、抨击。
答:有关专家指出,《普宁》里纳博科夫自己“现身”,为普宁教授的后继者,体现出自我批评的一面。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一向倡导的良好风气。教授大会提议校纪检部门严查一个叫戴维•洛奇的教授,风传他对国际高等教育事业为害甚烈。
9由于课堂演讲不符合教学大纲,而且夹带人身攻击,陀斯妥耶夫斯基、康拉德老师、塞万提斯等诸位老师已联名对纳博科夫老师发起名誉诉讼。
答:由于以上三位老师均已去世,后代代打官司有相当难度,我校法学院教授们指出:纳博科夫之子可以提请DNA认定身份。对这一点,我方无需过虑。
10 有老师反映,纳博科夫老师对卡夫卡、奥斯丁、乔伊斯、狄更斯等老师的刻意袒护,对比他对陀斯妥耶夫斯基等老师的攻击,极易给人造成他企图结党组成派系的印象。另有老师称,纳博科夫老师在欧洲期间澄清《斩首的邀请》与卡夫卡毫无关联时曾声称未读过卡夫卡作品,与他如今在课堂上大赞卡夫卡似有矛盾。已有老师敦促校方对其学风进行进一步核查。
答:经查,卡夫卡、奥斯丁、乔伊斯、狄更斯诸位老师均是纳博科夫老师的本门前辈,因此他有所偏袒。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他的宿怨还在调查之中,拒信陀氏好赌、有精神疾病,可能这是纳博科夫对他素无好感的主因。另外,那次接受记者访谈,显然是纳博科夫老师喝多了的后果,他对卡夫卡的推崇举世皆知。
11 已查明纳博科夫老师赴美之后,又在欧洲出版了一部英文写作的、有情色嫌疑的小说。该小说不仅涉嫌猥亵幼女、诋毁知识分子,而且有在意识形态上攻击美国青少年教育、抹黑美国光辉形象的嫌疑。
答:该小说《洛丽塔》的确是纳博科夫教授毕生受人非议的重点所在。此书由于描写一位中年男子与12岁少女的畸恋而遭到4家美国出版商的拒绝,最后只好由巴黎一家专营色情书刊的公司出版。但是在1956年,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率先打破坚冰,指出《洛丽塔》是年度最佳小说。到1958年,《洛丽塔》终于在美国出版,迅即掀起了一股“洛丽塔旋风”。《洛丽塔》曾被法国、比利时、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列为禁书。但是经过百多位专家的认真研究论证,还是将其列入20世纪经典作品序列。经查,B大、N大、W大等大学出版的教材都已给纳博科夫老师平反。如有必有,牛津大学美国文学史编委会和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文学史编委会可以为纳博科夫老师出具证明。
12纳博科夫老师在康奈尔期间,在没有专业背景和学位认证的情况下,擅自开设网球课等学科。在打分上也潦草行事,严重影响学生学分、绩点及就业前景等。
答:纳博科夫老师无证上岗是在柏林时期。经与康奈尔大学教务处沟通,了解到纳博科夫在该校合法开设了三门课程,分别是俄语、俄国文学和欧洲文学。如有必要,康奈尔大学教务处可以出具开课聘书影印件。有关有学生投诉纳博科夫给了F之事,查课堂点名表,该生的确在应该出席的22次中只到了6次,缺课三分之一按F处理,实为纳博科夫老师严格遵守学分规定。
综上所述,纳博科夫老师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考虑到我校教师普遍在个人作风、教学工作、课外学术及创作活动上有一定的问题,相较之下,还是选他为优秀教师的典型比较妥当。另外,考虑到美国新的驻华大使刚刚就任,我们提出向纳博科夫老师学习,对于增进中美关系正常友好的发展、亦当不无裨益。
提请校办斟酌。
教授大会秘书处
校方质疑:http://www.douban.com/note/166935788/
教授大会致校长办公室
尊敬的校办:
教务处下发201108号文件之后,贵办在数个小时之内提出暂时搁置,全校哗然。此事事关教学改革的前景,因此教授大会本着教授治校的原则,紧急召开会议,对校办提出的十二条异议提出抗辩:
1 纳博科夫老师系前俄罗斯贵族子弟,出身剥削阶层,其立场观念有待考察。
答:前苏联建立后,纳博科夫老师在欧洲过着落魄的生活,移民至美国之日,全家只有100美元。在美国大学里的收入亦不算很高,直到《洛丽塔》问世带来大量版税收入。我们认为,他的大半生生活简朴,过着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立场观念似无问题。
2 纳博科夫老师逃离俄罗斯后,在欧洲大陆旅居期间,曾长居于德国,在希特勒上台后始渡海而西。其海外关系极为复杂,有待进一步考核证实。
答:经查,纳博科夫的妻子薇拉为犹太人,因此纳博科夫对希特勒的纳粹德国素无好感,在美国期间,夫妻二人多次对反犹主义表示反感,政治上过硬。
3 纳博科夫老师对学术考据与评论态度缺少积极性,不利于营造朴实端正、谦虚谨慎的学风。
答:纳博科夫早期从教时,走高级教师序列而非研究员-教授序列,确有考据马虎、且大放厥辞之处。但是正如他的传记作者布赖恩•博伊德所指出的,有关纳博科夫的生平故事应该集中于他那谜一般的个性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其中有三点非常突出:第一,他非同寻常地自信:有谁敢在一部非虚构的作品中这样开头:“我像一个天才一样思考”?第二,他对别人强烈、专注、始终不渝的感情。尽管交友十分有限,但他对父母、妻儿的爱可谓情深意长。第三,他坚定不移的个性主义。他不容许他的鉴赏趣味或坚决的意见受到时代的调和,他讨厌集团、一般化的各种陈规惯习,讨厌独特和独立之外的一切东西。最后一点与校方意见相干,我们建议视为他的性格缺陷。
4 纳博科夫老师有较强的剥削阶级子弟习气,如国际象棋、网球、捕杀昆虫等奢侈爱好,对本校风纪缺乏积极引导。
答:大学教师职位对于智力有严重影响,因此纳博科夫借国际象棋提高思维水平,无可厚非。网球虽然是他青年时代培养的爱好,但是考虑到他中年戒烟以后迅速变得痴肥,也算是适合的健身项目。至于捕杀昆虫,虽然有违绿色和平主义和动物保护主义的宗旨,但是他的目的是通过捕杀而研究昆虫、进而保护昆虫,还望明察。
5 有老师反映,纳博科夫老师的许多备课及课堂讲演都需要纳博科夫夫人薇拉太太的协助,仅号召向纳博科夫老师一人学习,有违我校男女平等、保护女权的宗旨。
答:薇拉•纳博科夫的确功不可没,康奈尔大学后来曾经按照助教岗位津贴标准发给她薪金,教授大会女教授们提出下发201109号文件,在全校展开男学纳博科夫、女学薇拉活动。
6 有老师反映,薇拉太太以随时狙杀托洛茨基为名,提包内常备一支手枪。鉴于此举可能引发校园气氛的恐慌,校方已对此表示重视,即将展开追查。
答:康奈尔大学派出所没有此项记录。又托洛茨基修正主义的问题尚在审查中,不宜加以评论。
7 有老师反映,纳博科夫老师上课时曾不顾绿色环保条例,肆意撕毁、焚烧经典书籍。
答:据传撕毁的是《堂吉诃德》,西班牙使领馆曾提出严正抗议。但是纳博科夫教授从来没有批评过中国文学,我们认为此属枝节问题,与主旨无干。
8 有老师反映,纳博科夫老师喜欢在课外创作的小说如《普宁》中,对学院领导、校方教育路线进行嘲弄、抨击。
答:有关专家指出,《普宁》里纳博科夫自己“现身”,为普宁教授的后继者,体现出自我批评的一面。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一向倡导的良好风气。教授大会提议校纪检部门严查一个叫戴维•洛奇的教授,风传他对国际高等教育事业为害甚烈。
9由于课堂演讲不符合教学大纲,而且夹带人身攻击,陀斯妥耶夫斯基、康拉德老师、塞万提斯等诸位老师已联名对纳博科夫老师发起名誉诉讼。
答:由于以上三位老师均已去世,后代代打官司有相当难度,我校法学院教授们指出:纳博科夫之子可以提请DNA认定身份。对这一点,我方无需过虑。
10 有老师反映,纳博科夫老师对卡夫卡、奥斯丁、乔伊斯、狄更斯等老师的刻意袒护,对比他对陀斯妥耶夫斯基等老师的攻击,极易给人造成他企图结党组成派系的印象。另有老师称,纳博科夫老师在欧洲期间澄清《斩首的邀请》与卡夫卡毫无关联时曾声称未读过卡夫卡作品,与他如今在课堂上大赞卡夫卡似有矛盾。已有老师敦促校方对其学风进行进一步核查。
答:经查,卡夫卡、奥斯丁、乔伊斯、狄更斯诸位老师均是纳博科夫老师的本门前辈,因此他有所偏袒。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他的宿怨还在调查之中,拒信陀氏好赌、有精神疾病,可能这是纳博科夫对他素无好感的主因。另外,那次接受记者访谈,显然是纳博科夫老师喝多了的后果,他对卡夫卡的推崇举世皆知。
11 已查明纳博科夫老师赴美之后,又在欧洲出版了一部英文写作的、有情色嫌疑的小说。该小说不仅涉嫌猥亵幼女、诋毁知识分子,而且有在意识形态上攻击美国青少年教育、抹黑美国光辉形象的嫌疑。
答:该小说《洛丽塔》的确是纳博科夫教授毕生受人非议的重点所在。此书由于描写一位中年男子与12岁少女的畸恋而遭到4家美国出版商的拒绝,最后只好由巴黎一家专营色情书刊的公司出版。但是在1956年,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率先打破坚冰,指出《洛丽塔》是年度最佳小说。到1958年,《洛丽塔》终于在美国出版,迅即掀起了一股“洛丽塔旋风”。《洛丽塔》曾被法国、比利时、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列为禁书。但是经过百多位专家的认真研究论证,还是将其列入20世纪经典作品序列。经查,B大、N大、W大等大学出版的教材都已给纳博科夫老师平反。如有必有,牛津大学美国文学史编委会和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文学史编委会可以为纳博科夫老师出具证明。
12纳博科夫老师在康奈尔期间,在没有专业背景和学位认证的情况下,擅自开设网球课等学科。在打分上也潦草行事,严重影响学生学分、绩点及就业前景等。
答:纳博科夫老师无证上岗是在柏林时期。经与康奈尔大学教务处沟通,了解到纳博科夫在该校合法开设了三门课程,分别是俄语、俄国文学和欧洲文学。如有必要,康奈尔大学教务处可以出具开课聘书影印件。有关有学生投诉纳博科夫给了F之事,查课堂点名表,该生的确在应该出席的22次中只到了6次,缺课三分之一按F处理,实为纳博科夫老师严格遵守学分规定。
综上所述,纳博科夫老师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考虑到我校教师普遍在个人作风、教学工作、课外学术及创作活动上有一定的问题,相较之下,还是选他为优秀教师的典型比较妥当。另外,考虑到美国新的驻华大使刚刚就任,我们提出向纳博科夫老师学习,对于增进中美关系正常友好的发展、亦当不无裨益。
提请校办斟酌。
教授大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