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弗里茨·克莱斯勒生平简介

信而好古

来自: 信而好古 组长
2008-05-17 15:40:46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信而好古

    信而好古 组长 楼主 2008-05-22 11:02:32

    中文维基对克莱斯勒的介绍:    生平    1875年2月2日克莱斯勒在奥地利维也纳诞生,他的父亲是医生, 4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 1882年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约瑟夫·黑尔梅斯伯格学习小提琴,并跟随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学习乐理。 1885年赢得维也纳音乐学院比赛金奖。 1885年至1887年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导师包括约瑟夫·马萨(Joseph Massart)(小提琴),利奥·德里布(Léo Delibes)(作曲)和儒勒·马斯内(Jules Massenet)等。 1887年,12岁时,获巴黎音乐学院毕业比赛一等奖。 1888年-1889年首次与钢琴家莫利茨·罗森塔尔(Moriz Rosenthal)到美国演出。回到奥地利后,申请加入维也纳爱乐乐团被拒,后改行学医、学绘画、从军,但很快回到小提琴。 1889年与阿尔图·尼基什(Arthur Nikisch)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举办了一张音乐会,正是这场音乐会以及从1901年至1903年一系列的美国巡演让他声名鹊起。 1902年9月与哈瑞特·沃茨(Harriet Woerz)在纽约成婚。 1910年首演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献给他的小提琴协奏曲,由作曲家本人指挥。 一战期间参加奥地利军队,后因伤光荣退伍,到美国居住。 1924年回到柏林。 1938年迁往巴黎。 1941年4月27日在纽约遭遇车祸,头骨破裂。 1942年10月康复,在卡内基音乐厅开复出音乐会。 1943年移民美国,并入美国国籍。 1947年11月1日在卡内基音乐厅最后一次公开演出,之后几年只在电台演奏。 1962年1月29日在纽约去世。       演奏    克莱斯勒的琴声特别,他善于运用揉弦让小提琴发出类似人声的温润甜美的声音。所以他演奏自己的小提琴小品格外出色,同时也带动了大量使用揉弦技术的潮流。他的技术出众,但不经常练琴。他使用的是瓜奈里(Guarnerius)和贝尔贡齐(Bergonzi)的小提琴。后者被称为克莱斯勒·贝尔贡齐。       作品    克莱斯勒为小提琴写了很多曲子,其中一些模仿了其他作曲家的风格。开始他声称这些作品是普尼亚尼(Gaetano Pugnani)和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等人的原作,直到1935年他才承认这些是他的作品。此举受到舆论的批评,克莱斯勒的回应是这些作品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评论家的承认“名字变了,价值不会变”。他也写过一些小型歌剧(包括苹果树之花(1919年))、一部弦乐四重奏和许多小提琴协奏曲的华彩段,如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他为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所作的华彩段是目前被小提琴家们演奏的最多的一个。

  • 信而好古

    信而好古 组长 楼主 2008-05-22 11:30:39

    另外一篇介绍。 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克莱斯勒 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年2月2日生于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位名医,也是业馀的狂热的小提琴家,因此小克莱斯勒四岁时在父亲的教导下就开时学习小提琴。之后在奥伯(Jacques Auber)的指导下,他七岁时便获得维也纳音乐院(Vienna Conservatory)的允许入学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学生。他在那裡跟随黑姆斯伯格(Joseph Hellmesberger jr.)学习小提琴,并与布鲁克纳学习乐理共三年的时间。九岁举行第一场演出,并空前地在十岁获得第一名成绩。之后他前往巴黎音乐院(Paris Conservatoire)向Wieniawski的老师马萨(J. L. Massart) 继续学习小提琴。1887年与四位都较他年长十岁左右的小提琴学生同获首奖毕业,当时他年仅12岁, 从此在琴艺上就不曾接受其他老师的指导。 十三岁时 他曾经伴随一位着名的钢琴家罗森塔(Moriz Rosenthal)到美国旅行演奏,可是当时的焦点,显然是在年长得多的罗森塔身上。这位稚龄的小提琴家,只被看成称职的伴奏而已。这和一般钢琴只是小提琴的伴奏反其道而行。之后的十馀年间,克莱斯勒遵从父亲的旨意,继续留在维也纳研习医学,准备继承父业,他甚至没有继续练琴。所幸这样一位音乐奇才,上天是不会让他埋没太久的。一八九六年,他再度拾起小提琴,重新开始演奏生涯。在一八九九年,柏林爱乐的一个演奏会上,克莱斯勒应指挥尼基许(Arthur Nikisch)之邀,粉墨登场。当时在场的听众之一,正是易沙意 [(Eugene Ysaye)比利时小提琴家、作曲家(1858-1931)]。他对这位年轻的小提琴家的琴艺大为赞赏,他的音乐界的朋友,即使没有听过克莱斯勒的演奏,也绝对相信易沙意的鑑赏力,口碑就此传开。 接下来的数年间,克莱斯勒在音乐事业上的发展并不顺利,甚至有朝医学及美术方面发展的举动,但在无法忘情小提琴的情况下,再度重返乐坛。1901年他第二度赴美演奏,此次则大获成功。1902年他娶了Harriet Lies,Harriet Lies是美国人,她在克莱斯勒的音乐生涯上是一个最大的推手,克莱斯勒本身是个很不积极的人,个性随合也从来不主动争取演出机会,甚至还考虑要在乐团中当小提琴手以养家煳口,不过Harriet Lies却是个精明能干的女性,她积极交涉主动争取克莱斯勒的演出机会,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将他挤身进入大牌的行列,还成了七十八转唱片的开路先锋,如果没有Harriet Lies,可能也就没有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克莱斯勒。罐头音乐(即当时的唱片业)发展也由于歌王卡罗素和他的支持,使得其他音乐家积极的跟进而蓬勃发展。 1914年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克莱斯勒返回奥国加入了陆军,但不就就因伤退伍 而举家迁徙美国,原本希望继续他的演奏事业,却因当时反德情绪高昂,连带影响到原是奥国人的他,他只好暂且停止在舞台上的演出活动。战后,在美国退伍军人协会的阻挠之下,他仍然顺利地重新开始了演艺事业,并且回到维也纳定居。纳粹统治德国时,他挺身反抗,拒绝在德国演出。德国政府为了报复,也禁止演出和贩卖克莱斯勒的唱片及作品。 1925年,Victor唱片公司(RCA的前身)和克莱斯勒签了一纸五年七十五万美元的合约。这个数目可是七十年前的币值,计算通货膨胀和物价,现在的价值应该超过好几百倍了! 1939年移民法国,成为法国公民。二次大战爆发,法国沦陷,他又移民到美国,多次举办义演,支助欧战。此时他已经接近七十高龄了。1941年他在纽约街头漫步时遭卡车撞伤而不省人事,音乐界一度认为他没有希望重返舞台。然而一年后他就重返乐坛,演奏孟德尔颂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并且技不减当年。 海菲玆是被公认的小提琴家之王,但他也承认能当得起「最伟大的小提琴家」的称号的是克莱斯勒,如果说他的演奏超凡入圣也不为过。 有这麽一个传说 :海菲玆和克莱斯勒和另外两位小提琴 家一同搭乘火车旅行,中途有人送上一封信,信封上写着「致世界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其他两位小提琴家都不敢接信,把它交给海菲玆,他也以为这封信一定是给他的,但为了敬老先让克莱斯勒拆看,原来果然是给克莱斯勒的,海菲玆庆幸自己没有造次,从此更努力练琴。这个故事或许只是个传闻,但它说明了克莱斯勒的地位,连海菲玆也有所不及 。 克莱斯勒有个着名的特性,就是他从来不练琴。除了全新的曲目他会视谱走几遍以外,其他的曲子只有在预演时才会和伴奏商量一下诠释。音阶和琶音这些其他小提琴家的例行功课,他是绝对不做的。他的记忆力奇佳,传说有次他到日本演奏,应邀演奏许多他多年未曾碰过的奏鸣曲,他只和伴奏每首预演一次,就全凭记忆上台,做出完美无瑕的演出。经常和他搭档的钢琴家拉赫-曼尼诺夫曾经略带醋意地说:「他上台的机会那麽多,根本不用练琴了嘛!」

  • 亚亚平宁

    亚亚平宁 (Verify you are human) 2010-01-09 23:13:41

    Liebe Sfreud. Liebe Sleid.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14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