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萤的评论(113)

演讲的力量
流萤 2016-11-06 18:20:17

【书评人俱乐部】用演讲传播思想

记忆里,这辈子能跟演讲或朗诵沾边的经历并不多,一只手大概可以数完。 初中,有过一次班级内部演讲,内容已经完全不记得,只记得紧张得半死,带着稿子,在台上一直没怎么抬过头。 高中毕业,应邀给学弟学妹们朗诵《致橡树》(没记错的话),一字一句练了许久,效果?好像不...  (展开)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
流萤 2016-08-31 10:37:02

【书评人俱乐部】灵活和弹性才是人生更快乐的打开方式

“要被别人喜爱、欣赏”、“要成功”、“你应该表现得有意思,值得关注”、“要让别人高兴,不能拒绝他们”、“要和别人一样,应该隐藏自己不同于别人的一面”、“我应该表现出色,要配得上自己的位置”。。。 这些话,会不会有那么几句觉得耳熟?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内心...  (展开)
天生变态狂
流萤 2016-08-15 19:06:42

如果你拥有连环杀人犯的大脑,要怎样才能成为不变态的心理学家?

TED上有一个演讲:《Exploring the mind of a killer》(探索杀人凶手的心理世界),主讲人是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十年来成就最大的神经科学家James Fallon。他在演讲中分享了他多年来关于用大脑扫描和基因分析来研究连环杀手的成果,而其中最有趣的转折莫过于他透露了自己的变...  (展开)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流萤 2016-07-12 16:50:42

【书评人俱乐部】另类却真实的青春小说

《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中文译为《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念起来颇有些拗口。书其实并没有电影红火,从豆瓣标注人数相差三个数量级就可以看出。同名改编电影拿到了2015年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观众选择大奖,从此一炮而红。 电影在我的硬盘里待了很久,最...  (展开)
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流萤 2016-04-05 21:39:52

To be , or not to be!

《How to Die: Simon’s Choice》是BBC今年出品的一部纪录片,上映之后,在英国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 英国大叔Simon,拥有世俗眼中的完美人生,家庭美满,事业有成,风趣乐观,却在57岁的时候,确诊得了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也叫肌萎缩侧索硬化,这个病还有个更为人...  (展开)
僧侣与哲学家
流萤 2016-01-31 21:13:37

一场有趣更有意义的对话

不知是不是因为岁末年初交替之际,大家考虑的问题似乎有些变化。2016年的第一期读书会上,提到哲学相关书籍的比例大幅增加。 本期读书会其中一个环节,是每个人分享2015年读过的书中自己最为推荐的一本,我推荐的正是这本《僧侣与哲学家》。 这是一本对谈实录,谈话双方是一对...  (展开)
绝命海拔
流萤 2015-11-27 16:23:08

有些感受,试过才会懂

11月4号刷的IMAX3D,巨幕下的珠峰,荡气回肠,美得让人惊叹。 11月1号在杭州,刚跑完人生第一个半马。 半马当然是全方位无法和登珠峰相提并论,但对于不少人来说,或许心里都藏着同样的想法:这些人吃饱了没事干、自己找死。。。等等诸如此类。不能否认,多年前的自己,曾经也...  (展开)
头脑特工队
流萤 2015-10-17 22:58:19

成长的必修课

《头脑特工队》可以算是近几年皮克斯最棒的一部作品,里面涉及了许多心理学知识,先聊聊这部分吧。 1、REM(rapid eye movements)。 REM即快速眼动睡眠,这是睡眠研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1937年研究者开始使用脑电图(EEG)的形式记录睡眠者的脑波活动情况,之后便发现,在...  (展开)
无声告白
流萤 2015-09-13 22:04:06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先后看了电影《念念》和近来大热的小说《无声告白》,总感觉两者有许多共通之处,那就放在一起聊聊吧。 我们的一生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包括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结婚所成的家。而第一个家在心理学里叫做原生家庭。 美国著名“家族治疗大...  (展开)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流萤 2014-05-16 14:02:15

论心理学家的自我修养

如果说《对“伪心理学”说不》是从基本面上科普了什么是心理学,那么,《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就是从基础的研究过程进一步诠释了心理学,作者用精炼、准确而不失幽默的语言尽可能完整的介绍了心理学史上最有名,影响最深远的40项研究,你可以从中看到心理学家都在干些啥,他...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后页> (共113条)

订阅流萤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