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體認

褚民誼博士的太極拳造詣相當深,在youtube上可以找到珍貴的1937年歷史錄像,年過半百的他表演太極拳、推手,還展示了他發明創造的“太極棍”和“太極球”, 太極棍用了八根橡皮帶;太極球是橡皮帶吊的25磅重的一個銅球。沾連粘隨,化打相生,比看一百本太...    (5回应)
臭豆腐怎能和瑞典臭鯡魚surströmming相提並論?! 安徽的臭鱖魚,寧波的臭冬瓜,我看了不起也就是和屎打個平手;瑞典的臭魚,完全可以秒殺各種臭屎!本來忍了大半年,就為了等到這個秋高氣爽的時刻,找個上風口,寫一篇叫大家聞聞。沒成想,還沒動筆,筆者險些先行陣亡了! 話說幾百年前,瑞典人也窮得像三孫子一樣。撈的魚吃不完,腌的時候呢又想省鹽,於是就搞出這等令人發指的食品。 想想看,戰地記者是把自己腦袋瓜子別褲腰帶上上前線;美食記者是提溜著自己的腸子、胃上飯桌,受的都是內傷,也算...    (93回应)
“零”和“一”,是呼和吸,是歸零和專一,是陰和陽,是太極。 想“清零”,瞬間摒除雜念,不可能。 要主動“調零”,但是往往舊念未除,新念又起,雜念叢生,百念交集!正所謂南轅北轍,事與愿違。 要達到自動“清零”,唯有將精神意志發揮至最極限的“一”,之後再疲憊放鬆,自然而然地“歸零”。 反過來,也唯有“歸零”,才能把肅集統一的專注力澄澈並放大,最終實現“歸一”。 很多人、很多書,誤導人要“斷絕一切思想,消除各種雜念”。實際上這恐怕是做不到的。真正的虛無空明,是“忘我”,但並不是活木...    (3回应)
我們忙忙碌碌,究竟都在幹些什麼?意義何在? 不明白價值是什麼,一切都是一場空。 馬克思說: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Wert ist die Kondensation in den Waren undifferenzierte, allgemeine menschliche Arbeit, das heißt, die Koste...    (10回应)
「道德經•重德第二十六」:“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這一節,要來聊聊“舉輕若重”。 我們改變身體各個部位重心,以及抵抗重力的方式、動作,對我們的體形和體態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要優化體形體態,就必須學會借助重力。 “舉重若輕”好理解。據說鄧亞萍當年練削球,在腿上綁沙袋,把木拍換成鐵拍。這主要是為了增強力量。然而在武術當中,力量的絕對大小,並不是決勝的關鍵。關鍵,在於力量的控制與使用。...    (14回应)
關鍵詞:入門,悟損; (一) 習太極拳以來,三心二意地練,到十年左右時,進入新境界。之後在短短時間內掌握了蝶泳和自由泳,幾年後總結心得如下: 游泳,前進中減小阻力比產生動力更重要。訓練的目的,就是尋找動態流線,以減小阻力,這需要身體盡可能放鬆的同時,不停用腦揣摩。水是世上最好的老師,提供溫柔又實時的反饋;但這仍然是個很大的運算量,因此對中樞構成強烈刺激,長期不斷反覆,即形成一種本能; 太極拳,就是要消除動作當中的誤差,道理類似,但所謂的要消除的“阻力”,也就是自己肌肉的僵滯,...    (40回应)

坐台不如站台

Daneestone Daneestone 2013-04-21 16:17:40
做客服養成個好習慣,和人通電話,一定站起來。 坐著打電話,坐姿更隨意,對身體有傷害(頸椎、胸椎、腰椎、心臟、胃、前列腺……)。 站著抗疲勞;助消化;去肚腩;不廢話;精神集中;注意:放下電話,心頭的壓力也要隨之放下。 現在除了開會,乾脆一律站...    (5回应)
尚雲祥講形意,留了一句有名的拳諺“打人如親嘴”。真正的形意拳據說早已失傳,打人打得如何,咱們無從得知,不過有時想想,如果能融匯行拳的道理,或許倒可以成為親嘴的高手。 親嘴兒要講究情調,最忌諱兩種:“雞啄米”和“拔火罐”。“雞啄米”的頻率高,而且用力兇猛。如果像“暴牙蘇”這樣的去拱“十三姨”,用不了幾下就能刨下半邊臉去;“拔火罐”則是抱著一個姿勢死命地啃,恨不能都嘬出血花來。 打架的高手,最忌“楞”和“呆”。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要避實擊虛、進退自如、因敵應變…… 但無論拳腳...    (10回应)

蛤蟆功

Daneestone Daneestone 2012-01-22 09:34:48
關鍵詞:體認; `•.¸¸.•´¯`•.¸¸.•´¯`•.¸¸.•´¯`•.¸¸.•´¯`•.¸¸.•´¯`•.¸¸.•´¯`•.•´¯`•.¸¸.•´¯`•.•´...    (19回应)
關鍵詞:deliberate practice, 上一篇“ 減小阻力 ”而非“逢強愈強”,講的是“弱者道之用”; 這第二篇,講講“反者道之動”; 個人認為,太極拳,在於建立高度敏銳的全身性運動神經系統,減少誤差,以使身體達到隨時隨地的動態平衡,並以破壞對方的身體運動平衡為目標。 初學者練拳,是否掌握了系統運動規律,動作誤差是否過大,只要左式與右式互換,反方向把功架演一下便知有無。功夫只有到家,才能左右逢源,連綿不斷,能收能發,圓融自如,了無滯礙。 人體大部分的運動規律為角運動...    (13回应)
<前页 1 2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