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马克思

来源于《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马歇尔.伯曼著,徐大健/张辑译,商务印书馆 歌德与马克思都相信,现代生活包含着一个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整体。但在当代,现代性的思考已分为两个部分,经济与政治方面的“现代化”与艺术、文化和感受力方面的“现代主义”。我们会发现,马克思在现代化的文献中有突出的未知,在现代主义却没有得到承认。但是,仔细考察文本就会发现这种两元性就行不通。例如“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这样一个形象,它所包含的宇宙范围和视觉上的宏伟,它所拥有的高度压缩了的戏剧性力量...
跟随本雅明的思想,去反观马克思的理论。(互文式的解读) 问题缘起: 1、马克思哲学中是否存在认识论的问题? 2、如果有,这一认识论中所蕴含的方法论具有怎样的独特性内涵? 《57-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言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认识论批判,代序 在马克思中确实存在认识论维度,但这种认识论极其特殊,不能等同于传统认识论以及实证主义化的认识论方向 马克思哲学的认识论: 目前马克思研究者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预设:把哲学走向(实证)科学化 (根据海德格尔,这...    (4回应)
题目含义: 不懂《资本论》的逻辑,就无法弄懂资本论 《资本论》的逻辑和黑格尔的逻辑学之间究竟㛮什么样的接纳和排斥的关系?里面有些东西需要得到澄清。 黑格尔的逻辑学:理论哲学 最具西方形而上学的最基本性、抽象性和基础性的著作 马克思的资本论:实践哲学 因此: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之间的关系视野决定其差别 一、重温列宁“四个统一”的观点 1、资本主义是否正义? 某一案例: 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不能用所谓的公平正义的原理来说明。 如果利用的话则是会陷入到二元论的分裂中,分裂...
作者乐观的悲观者(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在读) 注:本文中加粗部分为马克思原文,大括号【】内为作者解读,慧田哲学将此分为数次推送 希腊哲学的几个问题及试解1来自哲学人00:0020:11 5 今天正式进入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家理论的具体分析中。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学家的很多结论是合理且正确的,马克思的很多结论亦然。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在阅读中仔细思考两者的差别。青年时代的马克思还是很有浪漫主义倾向的,可以感受一下在同一套经济学理论中另一种解读的魅力。加粗是马克思原文。 (二) ...
这是读来最喜欢的一封马克思的书信,此时和燕妮·冯·威斯特法伦在荷兰新婚蜜月将尽,还没有去到巴黎,还没有真认识恩格斯并研究政治经济学,这是还没有成为“马克思”的、拥有更多可能的马克思。 因为此信没有收入马恩全集第一版、马恩选集(2012),只在马恩文集(2009)中有一节选,所以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没有收录全文,进而难以在网上直接搜到编译局译的全文(豆瓣上有篇贴了一大部分,但不全,且稍有错,参见: https://www.douban.com/note/741466940/ )...
何为时间,时间何为?奥古斯都的时间是说不出口的;海德格尔的时间是从死中返回的;德勒兹的时间是向两边同时射出,并如电影般不停切换着的;尼采的时间是永恒翻滚着前行的;福柯的时间是历史地层中那些未被发现的垃圾与碎片;斯蒂格勒的时间化为了残疾人体外的一段精美义肢,并能够将苏格拉底的言说剪辑到现在某人房间里的书桌上的;胡塞尔的时间如同一位三流厨师,他总是将过去与未来连同现在一起乱炖一锅;普鲁斯特的时间悄悄将自己注入一块甜美的小蛋糕里,只有在冬日某个清晨被人咬开时才会爆浆而出;康德的时间...
[法]福柯 著| 方生 译 |李猛 校|原题:Nietzsche, Freud, Marx 本文系福柯在1964年7月的一次会议上的发言。1967年在《罗雅蒙手册》(Cahiers de Royaumont)杂志第6期尼采专号上发表。1986年由Jon Anderson 和Gary Hentzi 译为英文。发表在《批评文本》(Critical Terls)杂志的第11卷第2期上。译文经修订后,收入了福柯文选《美学、方法和认识论》中。中文译校以法文本为基础,参考了英译本。 当有...
安东尼·吉登斯/文;若望/译(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译工坊”) *本文最初是吉登斯的一次演讲,1981年以“从马克思到尼采?新保守主义、福柯与当代政治理论中的若干问题”为题作于纽约大学,后以同样的标题收入Anthony Giddens,Profiles and Critiques in Social Theor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2, pp. 215-230. 1995年又做了一定删改,以“福柯、尼采与马克思”为题收入Anth...

马克思

豆瓣互动员-32 豆瓣互动员-32 2020-09-18 18:08:25
马克思社会学理论的起点,是实践。 实践是感性的物质活动(即与实证主义纯客观化的社会现象不同,又与侧重精神活动的人本主义不同) 有整体性(必然论及宏观的社会结构和历史变迁)、 历史性(在历史条件中展开的实践必然侧重物质性,方法上就是辩证法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性和创造性(即保证了一种辩证的批判性,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将结构与能动的裂缝弥合) 当把实践进一步展开时,就有了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的具体实践活动,从而产生了各个领域不同的结构。 其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实践活动是满足人类...
作者王峰明,原载《哲学动态》 2017年第8期 P12-24页 内容提要:在劳动价值论中,价值规定并不是马克思所作的假设,而是包含了在不同层次上展开的严格推理和严密论证。其中,对象化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价值的实体规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则形成价值的本质规定。从其方法论基础来看,价值规定是一种思维抽象,处于本质层面,处于现象层面的则是价格。把握这一现象学方法,才能把市场经济的三大规律即价格规律、价值规律和价值决定价格规律区分开来,并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其实践意义而言,劳...    (1回应)
<前页 1 2 3 4 5 ... 11 12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