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追风筝的人

1. 索拉博的沉默既不是来自洞明世事之后的泰然自若,也并非由于他选择了默默不语来秉持自己的信念和表达抗议,而是对生活曾有过的黑暗忍气吞声地照单全收。 《追风筝的人 (未知)》 您在位置 #2047-2048的标注 2016-03-04 13:24:22 2. 安静是祥和,是平静...
2016/8/14 21:55 有人说:好书。——老廖无法用“好”这个字来形容这本书。 有人说:感动吗?——老廖哭了很久很久,可没有一滴泪是因为“感动”而落下。 三天20个小时的阅读,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哭泣总度过,因为痛苦,没有其他宣泄的途径。 封面写着“...
最近拜读了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内心的震撼与感慨,真的千千万万,也许世间真正的友情便是:“即使跨越时间,面临磨难,直面死亡,我依旧如初,我依然像当初那样,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是得到社会承认的那一部分,你是隐藏不被认可的那一部分;我生活在华丽的房屋中,你挣扎在黑暗的角落里;我的卑劣滋生黑暗,你如灿阳照亮丑陋;我行走在阳光之下如暗夜幽灵一般,你委身角落却洋溢着人性的光辉。这是我,这是你,这是我们,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兄弟。” “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当拉辛汗的话语再次传入阿...    (1回应)
“光阴的某些片段会深埋在记忆的土壤里,生命不息,它们便不朽” 1. 长而纤细的竹篾弯成大半个椭圆形,固定在三根竹篾扎成的“土”字形框架外围,一只风筝的骨架就这样完成了。木工出身的父亲触类旁通,他劈的竹篾足够轻薄而有韧性,并不比专业的竹匠逊色...
有了kindle以后果然方便了很多,也读了很多书。 最近读这一本。了解了阿富汗了解了父子之间的感情了解了些远方陌生民族的人们的感情。 昨天到今天,一直在关注着天津塘沽爆炸的新闻,看一次哭一次,老板娘说,哭一次还又看一次,是的。 所谓英雄。 没有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1.儿子对父亲的爱:孩子在小的时候确实不懂事,但是大人的一举一动都会伤害孩子的幼小心灵,孩子是敏感的,从小就希望爸爸对他的爱是唯一和持久的,其实他却不知道爸爸是爱他的只不过也要爱哈桑而已,爸爸有难言之隐,如果不是因为嫉妒...
《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作品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一段人性救赎的故事,也通过人物的悲惨遭遇描述了阿富汗二十多年战争所带来的苦难,向我们展现了伊斯兰教的文化、阿富汗这个国家和他的人民的面貌,第一次让人们了解了阿富汗这个...
阿米尔,主人公,富家小少爷;哈桑,阿米尔少时的玩伴,同父异母的兄弟,同时也是他家的仆人。《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关于这两个阿富汗小孩之间的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 这本书中有几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处,当阿米尔得到风筝比赛的第一名,...
看到阿米尔小的时候故事,总会让我想起小时候做的那些小事,尽管童年留我的记忆大多都是那些美好的事,但能我回忆起来的,都是那些只能够回忆,不愿意写出来,更别说分享给他人了。那些愧对朋友,愧对父母,其实,这都是愧对自己的事。 小的时候的胆小,懦...
我讨厌阿米尔。 《追风筝的人》 终于,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从我上初中开始,那时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提了几次,说他最近在读这本书,写得很好,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听见有谁谁谁读了这本书,到了大学,一是没有时间,二是这本书一直在我们学校图书馆借阅榜第一,我借不到,就一直没有打算读。今年三月,我课太少了,每天就是游泳读书,记单词,我就索性预约这本书,等了一周,这本书终于从另外一个校区来到我手里,还很破旧。 阿米尔啊,说实话,谁不讨厌他呢。我看到一百多页,他把钱放在哈桑床头的时候,在思考要...
《追风筝的人》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主人翁阿米尔眼睁睁看着好友哈桑被强暴,但并没有施与援手。为此阿米尔成年后仍耿耿于怀,愧疚不已。这种愧疚在他得知哈桑原来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达到顶峰。然而哈桑早已经不幸身亡。为了赎罪,阿米尔决心亲赴阿...
t01a7ecfedc1c332773.jpg 一 从4月到6月的这段时间里,我把《追风筝的人》看完了。看这本书的原因主要有这么两点: 第一,作为一个刚毕业无所事事的懒散星人,突然想给自己找点儿事干。以防自己又神经不正常的陷入“自我无用论”的怪圈; 第二,推荐这本书...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