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红学

提起《红楼梦》,应该没人会陌生,从书籍到影视剧,作品繁多,特点各异。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读名著,除了其故事性和观赏性,名著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红学研究的论文,也看了很多关于《红楼梦》英译本的内容讨论,《红楼梦》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进行了广泛流传,深受喜爱。 我对《红楼梦》燃起了很高的兴趣,很想知道: 为什么《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经典文学的“常青树”; 为什么其经典地位不可撼动,不论权利怎样更替,意识形态如何变动; 而又为什么《红楼梦》能以一本书...    (1回应)
本人首发微信公众号: 纹绣攻略 “佛 系 攻 略 - 有 缘 方 能 遇 见” 掌柜,来碗鸡汤?! 鸡汤木有,魔王排骨汤要吗? 最近俩星期,去了很多个城市,见了很多年的假朋友,也喝了很多假酒,还买了一连串假球,突然发现做佛系“真我”,真的很好~!不用举手,我知道你想问什么? “佛系真我”通谷的讲,是依靠精神产生的意识为客观意识;“假我”是依靠人体产生的意识主观意识。而我们常人的意识大多数是主观意识。 真我是从无我而来,无我是从无思而来,无思是从完全平静而来,当你抛弃了思想,沉...
一、《荷马史诗》的复活 欧洲文艺复兴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欧洲因此而改变,人类因此而改变。而文艺复兴却是从解读古典文学开始的。文艺复兴的意大利语是Rinascimento,ri是“重新”的意思,nascere是“出生”的意思。“重新出生”的是什么呢?是古希腊的文化思想。 中世纪常被称作“黑暗时代”。中世纪的欧洲人,长期被教会压迫,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那时的教会跟现在的基督教会可不一样,实施的是高压统治,严格控制思想的传播,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教会要求人们将一切献给上帝...

闲话艸茻

藝文志 藝文志 2017-08-01 18:49:15
“草”字习见,其篆书隶定后作“艸”,用为“草”之异体。其义初为“百卉”,引申为“草稿、草具之草”,也都沿用至今,不会让人感到陌生。近来南方发现了一件“曹寅残碑”,碑身虽残损不堪但是落款完整,其末钤两方印,上方为“曹寅之印”,下方应为曹寅的号“荔轩”。因此印中“荔”字的偏旁是“茻”而非“艸”,给释文带来一些麻烦,“诗无达诂”,红学家们各是其是。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形说义,“分别部居”的字典,它系统地贮存了秦汉时期通行的小篆和其他古文字形,对我...

红楼入门

病梅先生 病梅先生 2018-02-05 01:21:07
说起读红楼,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幸运。 我的阅读是从初三开始的,阅读的起点自然不高——饶雪漫。几乎一口气读完了十多本小说,那时躺床上拿手机看——这便是近视的由来吧。习惯于文字之后,便就接触到了中国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此第一幸也。高一还保持着初三时要看新闻的习惯,看到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去世的消息,由此而进入红学大家研究的经典大作中去,对于红楼梦的理解,少走了很多弯路,此第二幸也。高考结束后,上网补各种百家讲坛,纪录片,也看到了欧丽娟老师在台大讲课的视频。由此走出了自我的...
文学名著《红楼梦》像是一个神秘的城堡,里面布满机关与宝物,人人都想探个明白,可是刚一进去却发现自己步入了曲折的迷宫。 更让人望而生畏的是,近代以来胡适、俞平伯、周汝昌、刘心武等大家对于《红楼梦》的解读,已经让人们对“大观园”有了固定的“寻幽路径”,很少人能重新审视曹雪芹先生“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高明设置,在字里行间中辟出一条前人未曾发觉的“曲径”。 可是,现在有一位名叫王一的金融学者,偏要向偶像阿加莎·克里斯蒂学习,对《红楼梦》这座巨型迷宫的蛛丝马迹进行侦探推理。 王一的笔...
《红楼探玉》是一个红楼侦探的独白。这个侦探就是我。 曹雪芹没有写完《红楼梦》,留下结局让人猜测。更让人疑惑的是,《红楼梦》里,有很多看似矛盾、看似不可解释的现象,成为红楼悬案。比如,脂砚斋说,薛宝钗和林黛玉名字虽然不同,但两个人其实是同一个人。这是为什么呢? 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脂砚斋批语) 还有,红楼梦十二曲为什么不工整?其他女子都是一人一曲,但为什么形容林黛玉的有一首半,而形容薛宝钗的只有半首呢? 《终身误》——林黛玉和薛宝钗 《枉凝...
春节快来了,你还在吗? 真神你在哪里? 一 真神就在底层人中。如果仔细看《红楼梦》,你就会发现这个玄机。别看贾家权贵显赫,别看薛家只手遮天,他们在真神眼里就是个笑话。《红楼梦》里的真神是谁?癞头和尚、跛足道人。这一僧一道在人间是什么形象呢? 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足,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只见那和尚是怎生模样: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 看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但见: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
《红楼梦》是一首诗。 诗的文字优美,结构俊俏,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曹雪芹是一位小说家,更是一位诗人。他凭着深厚的国学功底,信手拈来,把众多文学典故巧妙地编排在《红楼梦》的文字里,让一个个看似平淡的故事富有深刻寓意,让一个个看似普通的人物变得丰满立体。更重要的是,典故中蕴含了每个人物的结局。 很多诗词让人看不懂,就是因为里面的典故不为人熟知。 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里面有“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读着很好听,但如果没看过《三国志•...
陈说红楼即将在豆瓣阅读连载,欢迎拍砖!
贾雨村明明先从好友冷子兴那里得到了贾政和林如海的关系,然后去找林如海的时候还假惺惺的问林如海“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心机男婊一枚。贾政也是个老实的老头,“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就觉得贾雨村是他最喜欢的那种读书人。不过也可能是看在林如海书信的面子上,给了贾雨村一职,反正是看错人了。 然后是大篇幅的描述荣国府的富丽堂皇,“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原因百度了下说:正门是带有政治意义的门,一般有当官的来,或者重大喜庆节日才会打开,元妃省亲...
<前页 1 2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