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篆书
战国《中山王铁足铜鼎》为1977年在西灵山中山王墓一号大墓中,同时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圆腹圜底,双附耳,蹄形足,上有覆钵形盖,盖顶有三环钮。通高51.5厘米,最大直径65.8厘米,重60公斤,由河北博物院馆藏,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中山王铁足铜鼎》周身刻铭七十七行,计四百六十九字。鼎系中山王十四年铸,是用以赏赐中山相賙的。据鼎铭得知,此鼎为奉祀宗庙的礼器。 《中山王铁足铜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中山王铁足铜鼎》铭文字数之多,仅次於西周《毛公鼎...
【刘阳书法】 【刘阳书法】刘阳,北京人。幼年在家学启蒙下习书法,曾师从康殷、沈鹏先生。多年深研中国古文字及历代各书家、书体及书论: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草书,与黄庭坚、黄道周、王铎、傅山、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于右任、齐白石、张大千、来楚生、王遽常等诸多书艺特点,形成了融篆、隶、行草,以线条、文字结构变化见长的独特的文字书写意念、视觉化技巧的解构、重组的书思、书体、书构、书格的书法艺术风格。 1986年至今,创立沂蒙画派。 1986年至今,举办个人画展五十余次。...
来自话题 每天写一小幅字
记得之前看过《书法鉴赏装逼指南》,有一句是“篆字我只看让公,美绝,无人能及。”可见让公之篆当得起逼格二字。 让公是吴让之,原名吴熙载,为了讳同治皇帝载淳的名号,后以字“让之”行天下。我接触吴熙载十多年,对他的印象在落款“熙载”二字,飘逸俊朗,忍不住想入非非。后来找了些条屏看,“让之”二字松松散散,精气神全变丧,又平添一份自在。世事心境都在字里。 吴熙载一生都比较清贫,是个内敛沉静的人,十五岁开始自己研究刻石头,专心于汉印十年,待到他见到邓石如的印章,就立刻给跪了。吴熙载说宁愿... (10回应)
来自话题 谈谈书法史上那些经典作品
2017年春节一过,真真是迫不及待想写篆书。我不是勤快的人,前几年都是断断续续地在写,不成什么系统,大概都是想到了就胡乱画几笔,不求好看,只觉得痛快。 小时候是练线篆入的门。《峄山刻石》开始,到王福庵的《朱子家训》,同期书法老师让我练习魏碑,估计看出我不是清秀纤细的做派,后来篆书也改练吴熙载。现在想想,我很感谢书法老师,在我十一二岁屁大不懂的年龄,引荐与我逼格最高的字体,篆书当属让公,而魏碑的金石之气更是连颜真卿的浑圆壮阔也压得过去。 我喜欢小篆有一个原因,大家多半看不懂,外...
个人是挺喜欢篆书的,大篆因为流传下来字不多,线条总不太习惯,所以还是喜欢小篆的美感,仅仅是个人喜好吧。篆书虽不像行草线条那么灵活,重结构法度,做不到静下心神临习起来很难,秦朝李斯的小篆《峄山碑》貌似临得不下百遍了吧,真正的经典古帖是应该...
4月27日,民间学者再农先生在天一琴茶(杭州滨江东信大道西浦路口滨科大厦301)成功举办《文字与教育》公开课。 文字为文明之根本,教育乃文化之摇篮。华夏之所以为华夏,教化之力也。古有诗教、易教、有乐教、书教。圣人盖据此以正人心,以启后进,以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