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态度
突然想到一个议题, 人如何根据自己的经历去获得与其他人相处的原则和对策。这世界的运动是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那么应该有更多的互利原则,而且不应该担心地球资源的枯竭。 另一个议题,人是如何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总觉得人们之间的隔阂会渐渐增多,但又不知道这种现象的原因出在哪里? 很少有人能去看广阔的世界,让自己变得平和,并且促使那些不平和的人变得平和。或许老人才会平和吧。
知识和经验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身心的能力始终是那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不能感应和把握自己的能量和身边的幸运的人,才是最不幸的人。双向畅通的沟通和控制,永远是健康和强大的保障。心病起于失真,成于失控,毁于自绝,愈于自洽。丑恶并不可怕,只要客观公正还在,一切作为都有应得之果。无需担忧成败得失,只求只取应得之物。 休息和锻炼,是最基本最必要的事情。 不停的多方面设想和模拟,感受和体验,有了全程全局的方案计划和全面对应的预案对策,一切都可以从容应对,根本不必担心和惶恐。这是09的经验呀...
生活是每一个人人生的主体之一,去因为每一个人的不同而呈现得五彩斑斓。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才使得这个世界精彩绝伦。 不过,很多的人还是把生活过得很枯燥、很窘迫,甚至对生活失去了憧憬。 这些其实都是一些错误的观念,本来世界是美好的,因为自己的一些思想观念而消极面对,从而只会发现处处都是令自己不舒心的。 面对生活,你选择用什么样的心态,那么自然你就会拥有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和面貌。 一个人变化最大的就是思维,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迭代和更新,都在不断地和外界事物同步。 在这个过...
“人要是懒起来,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Ceary说,现在的生活虽然忙碌,但就是她想要的状态。保持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努力生活,并享受生活。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把目光所及的世界通过手中的绘画展现给大家,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所有的作品都是有灵魂,有温度的。我想插画是应该用来给人带来正能量的。” 她觉得插画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配图,它也是一门艺术。没有配图,整体的一切都会黯然失色。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是它在供人观赏的同时给人带来的精神价值。聆听作者所表达的...
第一视角,第二视角(对方视角,特别的他人视角)和第三视角组成的上帝视角,看清了一切,统率了全局。 我们经历着三种人生——代入和体验他人(书影之中的人物)人生,进入和体验他们(亲友爱人)人生,把握和营建自己(群体组织社会中人)人生。三种人生互相交织,互相影响,互相成就。 作家和编剧都是上帝,安排了各种人物的一生的情感和命运。我们明明知道结局,却还是忍不住想去看,想去了解和体会我们在意和喜爱的他们的各种情感和人生经历。在他们那里,似乎有一个全知全能全权的上帝主宰着这一切,一切都有...
坐在高铁车站的大厅里,看着人群潮水般涌来,感受着各种噪杂声音交汇形成的声浪和巨大轰鸣声,我无奈的对同行的小伙伴说,“本来出来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下,没想到来到了最吵的地方”,旅途才开始,我已经被吵闹的环境快击倒了。 旅途中最轻松的时刻居然是在返程的高铁上那短短的半个小时,我终于不用再操心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要坐什么车,什么时候检票,什么时候要安检出示各种证件,要应对陌生环境下各种突发事件,各种人,紧张的神经才放松下来,任车窗外的景色从身边闪过,看着渴极了的小伙伴一会跑东,一会跑...
高中有个物理老师Y,授课水平很不错,就是少了点耐心和脾气差了些。学生问他问题,他经常会发脾气说,“这么简单的还用问吗?”“你怎么还理解不了”……,可谓厉声厉色。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他的晚自习,几乎再没有同学敢去请教问题了,非常冷清! 同学们私下抱怨、议论的声音不少。但他已经接近50岁的年纪了,不可能再改了。到了高二暑假结束上高三的第一节课,班主任告诉大家,物理老师Y去另外一所私立学校了(被高薪挖走),我们班要换物理老师了。话语一出,只有一个人表达了较大的感慨之情,其他人均漠然...
1 上个星期,翻看了一下小民的朋友圈,在他的朋友圈里看到了许多的抱怨之语。 看完以后我内心开始有了些疑惑,究竟最近小民怎么啦?带着这个好奇点我找到了他的微信拨通了视频过去。 在视频的嘀嗒声响了好一阵以后,小民终于接通了。 在视频的画面中,我清晰地看见了他那个颓废、邋遢的模样,瞬间怒从心起,可是最后我还是压了下去。 毕竟这是别人的事与自己又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何必为了别人的自身问题搞得彼此都不快乐呢? 就这样我缓和了与小民的视频通话,变得格外的客气与礼貌,似乎变得有些见外了。 ...
今天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有一群人听说了一个宝藏就准备去寻宝,只要跟着太阳走就能找到宝藏,于是这一群人朝着光明的方向走着,走着走着突然前面出现了一堵墙很高而且很长长到看不到头,这群人中有一些激进的人就开始抱怨了这么高的墙根本过不去别想了还是...
《组织行为学》16版 - 02,斯蒂芬罗宾斯等著,第三章“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这一章涉及到了”态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难免就想的多了一些。 态度(attitude)是个体针对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陈述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它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态度具有复杂性,人们对事物的态度的背后的原因或许颇为复杂。态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认知、情感、行为。态度的认知成分(congnitive component),这种态度是对事物的一种描述或看法,它为态度的...
2019已写002 大学刚入学,法学院院长Y老师给我们上了一个月的《法理学》课程。对于他讲过的法理学导论,我早已抛之脑后,倒是他上课谈及做人态度的一些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其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做人,要像走路一样,既不要低头,也不要仰头,要平视”,Y老师说这句话时声情并茂,我在大笑的同时,也记住了。Y老师是一位非常朴实、谦逊的人,即便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发文好几篇,院长的行政级别为正处级,做人却没有一点架子。我虽然和他只有偶尔几次“只言片语”的短暂接触,但交谈中已然能感受到... (2回应)
使我们不安的,终将使我们远离;使我们不悦的,终将使我们厌恶——不由自主。 所有的不应该,我们全都否定;所有不当的,我们全都批判——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