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日记 标签: 康德

基于张汝纶教授的公开课做的笔记。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b411J7vh?p=3&spm_id_from=pageDriver&vd_source=eceb2e57667b5d2b482e301d5b674853 三问题: 我能知道什么(知识论 我应当做什么(道德 我可以希望什么 它们归结到:人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总结哲学家的一生: 他出生 他工作 他死了 所以哲学家的生活和大多数人的没有区别。 三批判: 纯粹理性...
1. 在纯粹哲学的领域中,我对自己提出的长期工作计划,就是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 我能知道什么?(形而上学)2.我应做什么?(道德学)3.我可以希望什么?(宗教学)接着是第四个,最后一个问题:人是什么?(人类学)二十多年来我每年都要讲授一遍。“

读康德和叔本华

imlive imlive 2020-06-07 18:42:43
多年以后,伊曼努尔·康德仰望着头顶上璀璨的星空时,准会想起自他出生起就被关进的那个黑暗洞穴,一群囚徒和他一样被绑手捆脚关进洞穴只能面对着墙壁。在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火与囚徒之间有一堵矮墙,墙后有人举着各种各样的雕像走过,火光将这些雕像投影在囚徒面对的洞壁上,形成多元的、变动着的影像。囚徒们的一生都犹如在看皮影戏,他们不能相互观望,不知道自己的模样,也不能回头看到造成影像的原因,他们都以为眼前晃动的影像就是真实的事物,用不同的名字称呼它们,仿佛这些影像就是真实的人、动物和植物...
群里讨论到关于道德的问题。正如我表示的那样,类似康德、爱默生,我对道德持一种先验的认识观点。进一步又引发了对自由的讨论。刚好最近的黄老师讲座就是谈这个话题的,而且公众号(外国哲学研究)还发了文字版,在这里我把核心部分摘录过来,供大家参考。 德国哲学论证自由的三个向度:论德国哲学在论证自由问题上的贡献 提 要: 对自由与权利的论证是近代最伟大的一项思想事业,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家对此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们通过引入先验维度、他者维度与历史维度,不仅在理论上真正完成了对自...    (1回应)
本文系张汝伦教授6月22日在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贵阳)开幕式上的致辞,题目为编者所加。首发在“外国哲学研究”公众号。 自从西方哲学传入中国,德国哲学始终是中国人了解和研究西方哲学的焦点所在,这绝不是偶然的。德国哲学无论在思想的深度广度及其与西方哲学传统的关系和对一般哲学思想的影响上,就西方哲学而言,都是绝无仅有的。要了解和认识当代西方哲学,不了解德国哲学是无法深入了解的。德国哲学涉及了几乎哲学思想的所有重要方面,无论是存在论、知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美学还是逻...
第一部分 论道德法则的否定性 在康德对于道德法则的描述中,人们依理性接受的道德义务可以分成两种类别。《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给出的四个道德例证,其违法行为对应义务被区分成前后两组。“前一种行为与严格的或者较狭隘的(不宽纵)义务相抵触,第二种仅仅与较宽泛的(值得赞扬)义务相抵触。 [①] ”诸如不能自杀,不能虚假承诺,对这种义务的违背导致的是行为在普遍化视角下与自己原本目的的矛盾。它因而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被称作完全义务。而违反后一种完善自我,帮助他人这样的不完全义务,其结果是一...    (7回应)
有几个真正愿意把康德三本批判著作读完的? 一个最简单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先天直观认识形式就把这群学院派难倒了。 空间和时间是表象的表象懂不懂啊? 康德以前的哲学家都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客观世界是什么,人类认识就是什么。 康德说不对,是人类先天认识形式规定了客观事物,打个比方,色盲和正常人先天认识形式就不同,我们正常人视觉神经规定了我们看到的颜色,同样色盲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认识形式。 空间和时间不是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这是唯物主义的说辞,康德说时空都是人类的内感官形式好不好,你别管外...
本节的标题是“从日常理性认知”过渡到“哲学的理性认知”;从内容上来看,论证的目标在于使常人反思到“善良意志的可能条件来自于实践理性给出的最高法则”。 1.善良意志(Goodwill)是“无条件善”的。 开篇康德就主张,只有“善良意志”(Goodwill)才可能成为“无条件善”的。S1的前4个自然段展开了这个论证。它很大程度上诉诸人们的道德直觉(这也符合本章标题“从日常理性智慧开始”的意思),因此康德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合理性。理解这个论证的前提在于搞清楚论点中“无条...
(9-12讲) 四个问题,如何可能对应四种能力。 数学如何可能——人的感性能力。 自然科学如何可能——人的知性能力。 形而上学作为自然倾向——人的理性能力(消极)。 形而上学作为科学——人的理性能力(积极)。 1.感性:人的认识的“接受性” 感性也是一种能力。人会产生感觉中的印象。 以往的经验派从后天看感性。 但康德从先验、先天角度看感性。 先天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形式。 感性的两个层次: 1内容或质料(红色绿色软硬等。后天的。) 2形式(先天的) =》先天直观形式(空间和...
My aim in this note is to give an intepretation of the "Analytic of Teleological Judgment," which I have repeatedly found to be the most challenging section of the third Critique. I believe a very helpful strategy is to see Kant as discussi...
<前页 1 2 3 4 5 6 ... 17 18 后页>

查看其它标签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