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非戏剧之间的夹缝中生存着
孤儿和天水围的日与夜 影评
憋着一口恶气的把孤儿这个虐片看完了,别人不知道反正我是长舒了一口气。虽然伪萝莉最终结果了蜀黍,最终母爱的力量还是一脚把她揣进了深渊。其实我在想,如果影片就在警察到来,妈妈抱起女儿逃出花房,镜头一转,地上的那丫没了,戛然而止,妖孽又一次逃出生天。。。。。又会是怎样呢,可能这样也挺俗的。
电影\生活,梦境\现实,戏剧性\非戏剧性,把握起来实属不易。
本来孤儿和天水围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片子没什么可比性的,无论从文本类型,镜语体系,主题诉求都是相去甚远。但是看片就像阅人也讲究缘分吧,很巧合的在同一个时间维度,接受了这样两个旨趣完全不同的片子,细细品来,另有一番感悟。
是的,孤儿是一部做工精良甚至可以说考究的类型片,该有的元素一应俱全,作为一部标准的惊悚类型片,戏剧性的线索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层层推进的剧情,环环相扣的设置,让观众在观影之时深陷其中,深深陷入在导演刻意营造的那看似纯白圣洁,实则诡异肃杀的一片雪景之中,在灰蓝的阴郁色调笼罩下一个纠结的故事就此上演,压抑的情绪和胸口挥之不去的恶气逐渐累积成一种强烈的观影感受,这就是戏剧的力量。
再来看天水围,这是一部温软如白开水的作品,可以说毫无戏剧性,本来导演就是刻意回避的,她的诉求点决不在牵着观众的情绪,让其心甘情愿的走进她所设计的戏剧圈套中。所以,这个片子的美不是在观影的那一瞬间就能完全体会的,尤其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如果没有对家庭、生活的切肤的体会,恐怕很多人都没法撑到影片终结。
在当下,肯为如此真实,如此琐碎的生活细节流下两行清泪的人又有多少呢。
即使影片已经将之集中放大,用贵姐和婆婆一组人物交叉对比呈现出来了,仍然有很多人索然无味的打着哈欠,又怎么能奢望已经麻木至骨髓的现代人去自己察觉和体味生活细节中饱含的情感力量呢。
还是说说我自己的一点感悟吧,影片一开头,随着落幅在天水围的屋群之后的是清早上班的贵姐出门匆忙的背影,这边儿子还在晨曦中睡着,不是不知道妈妈出门了,转个身又睡过去,然后是繁忙的,为生活奔波的贵姐,和在家百无聊赖,精力过剩的儿子,看动画片,接着又在沙发上睡过去。下午,起来刷个牙,后来又躺下了,可能没睡着,但起来也没事干,就躺着吧,直到贵姐下班回家才起来。起来干什么呢,他可不是走到门口去迎接贵姐帮她拿东西什么的,他是去厨房外的晾衣服的地方拿体恤,然后他自顾自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穿衣服去了,甚至都没有叫一声妈。他明明穿了背心为什么还要换衣服,还去自己的房间换,这是个何其细腻又极容易让人忽略的细节啊!这和后文中家安开始默默的帮助贵姐分担一些家务,(以他自己和母子间默契的无需言说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母亲的爱),叠衣服的细节(叠到一半贵姐突然走过来把还没有叠的自己的衣服弄乱,说明天要穿的叠什么呢,好笑如家安,当真把自己已经叠好的衣服又弄乱了)如出一辙,这些都是生活的细腻啊,但是又有多少能被我们第一时间捕捉到呢。很多时候这些不经雕饰的细节被我们粗心的遗忘了,这本该最是温暖心灵的东西我们轻易的放它流逝,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在生活里。
影片中还有太多太多如此细腻的描写,这些只属于单亲家庭,下层群体的描写,绝对的非戏剧性,真实到如生活般难以体察。
母与子的晚饭永远是两个菜,仅仅是一个蒸鸡蛋和烧冬菇已经能让家安吃得精精有味,席间,母子之间鲜少交流,也没有矫情的谁给谁夹菜,自顾自的吃的很满足,这就是长期相依为命的母子真实的写照啊,彼此已经默契到无需过多的言语。
还有第一次贵姐下班从超市买完菜出来路过超市摇奖转盘,她没有过多的停留就走开了,后来一次是在婆婆的怂恿下,才抽了奖,果然没中奖,如果不是这样一部真实到让人动容的电影,又怎么会这样不咸不淡的处理这个细节呢,同时也将贵姐和婆婆的人物性格巧妙的加以区分。
再来看贵姐家安与其家族的关系,处处与人为善,邻里同事都乐于与其打招呼的贵姐,对素不相识的婆婆也热心的全情相助,却在外婆生病时不去看望,这是为什么呢;贵姐和家人的有三次交流一次是在外婆的生日上,一次去参加表哥母亲的葬礼,还有一次是舅舅给送月饼票,这三次的交流和外婆生病,贵姐探病就完全把这个家庭的脉络勾勒的异常清楚了,贵姐作为长女含辛茹苦的把弟弟妹妹拉扯大,自己付出了最珍贵的年华和青春,然后弟弟妹妹都成了中产阶级,而自己却仍在天水围过着清贫而辛苦的生活,但是就是这样的贵姐乐观独立而坚强,或许是本性如此或许生活把她塑造成这样。而这里导演也没有刻意营造贵姐与舅舅们的对立,一家人还是可以坐在一起吃饭,阿怡还是和家安一起去看外婆,舅舅也愿意出资送家安去读书,即使是外婆和贵姐看似有心结难解,也是以温吞的方式呈现的,没有任何冲突,这反而凸显了其中清晰异常的隔阂和差异,家安只能看着弟妹们打牌讨论,贵姐也不参加兄妹们的牌局,一家人吃晚饭,贵姐和家安独自离开酒店去乘坐小巴回家,这都是无声的细节,无声的描摹却异常深刻。
所以说,说导演没有安排么,没有设计什么,也不对,导演是用一种近乎默片的方式进行了铺陈和设计,天水围就像是一个璞玉,朴实的外表下处处是导演精心安排的细节。
同样是电影二者的呈现方式是何其的不同啊,天水围是家安和贵姐单亲家庭的故事,是不同阶层的家族成员亲情与社会层级矛盾交织的故事,是孤寡老人梁婆婆看望孙子的与再婚女婿捍卫家庭稳定的故事,没有是与非,没有对与错,一切都只是如生活般真实的解不开、化不尽、割不断的延续着,交织着,矛盾着,一如天水围的日与夜始终在交替轮回,永不止息。
同样的孤儿褪去类型化的叙事策略,从根本上说也可以解读为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再来看孤儿这部影片,在其恐怖片的叙事策略下隐藏的是另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故事一开始在女主人公的梦魇之后,立刻呈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富裕的物质条件,可爱的小女儿和帅气的儿子,本身曾执教耶鲁且才华横溢的女音乐家和同样才气不凡的设计师丈夫在一个背水靠山洁白如画的雪地豪宅中过着幸福的生活。一切是多么美好而和谐,让人几乎遗忘了开头的梦魇,只当是过于幸福的后遗症,在梦里找平衡呢。但是影片发展到后来呢,这个美好家庭就像个生满虱子的华丽裘袍,但我不同意说这些是假象,生活本来就是多面的,痛苦和幸福本来就交织在一起,痛苦以幸福的方式呈现着才更令人揪心。(还好我们大多时候可应享受着平淡的小幸福,就足以了)凯特曾经酗酒的过去,因为酗酒差点害的小女儿掉进冰窟窿里,处处对自己讽刺挖苦的婆婆,丈夫曾经出轨,以及那挥之不去意外流产的梦魇。正如男主人公酒后吐真言所说的 ,夫妻的不信任,儿子的叛逆,对小女儿的愧疚,以及在婆媳矛盾中的尴尬境地,甚至还可以想像男子事业上的压力(妻子几乎是半失业状态,赋闲在家)。所以,在esther还没出现之前这个家庭其实已经暗藏汹涌了,她的出现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把本来就脆弱的幸福击的粉碎,把潜在矛盾彻底激化成表面性的悲剧。就算没有这个入侵者的出现,这个家庭的矛盾还是会爆发,只不过不会这么集中这么惨烈。
而这个家庭的悲剧就在于他们试图将解决家庭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引入一个外来人来改变家庭内部格局以化解现有矛盾的天真想法,认为只要找一个情感的寄托来弥补那个流产婴儿的缺失,凯特的心结就会解开,一切都会走上正轨,这无疑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
碎碎念的说了很多 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关于家庭的感悟渐渐多了起来。在时光被和谐的某个凌晨写好的 本以为也许就只能压自己箱底了。。。。事实证明,在当下的中国很多事情不了了之也许就是最好的结局,下一个是360和腾讯么 ,拭目以待,谨以此完全处于非理性的杂谈式初级影评纪念时光回归。
还好豆瓣没有被和谐
憋着一口恶气的把孤儿这个虐片看完了,别人不知道反正我是长舒了一口气。虽然伪萝莉最终结果了蜀黍,最终母爱的力量还是一脚把她揣进了深渊。其实我在想,如果影片就在警察到来,妈妈抱起女儿逃出花房,镜头一转,地上的那丫没了,戛然而止,妖孽又一次逃出生天。。。。。又会是怎样呢,可能这样也挺俗的。
电影\生活,梦境\现实,戏剧性\非戏剧性,把握起来实属不易。
本来孤儿和天水围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片子没什么可比性的,无论从文本类型,镜语体系,主题诉求都是相去甚远。但是看片就像阅人也讲究缘分吧,很巧合的在同一个时间维度,接受了这样两个旨趣完全不同的片子,细细品来,另有一番感悟。
是的,孤儿是一部做工精良甚至可以说考究的类型片,该有的元素一应俱全,作为一部标准的惊悚类型片,戏剧性的线索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层层推进的剧情,环环相扣的设置,让观众在观影之时深陷其中,深深陷入在导演刻意营造的那看似纯白圣洁,实则诡异肃杀的一片雪景之中,在灰蓝的阴郁色调笼罩下一个纠结的故事就此上演,压抑的情绪和胸口挥之不去的恶气逐渐累积成一种强烈的观影感受,这就是戏剧的力量。
再来看天水围,这是一部温软如白开水的作品,可以说毫无戏剧性,本来导演就是刻意回避的,她的诉求点决不在牵着观众的情绪,让其心甘情愿的走进她所设计的戏剧圈套中。所以,这个片子的美不是在观影的那一瞬间就能完全体会的,尤其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如果没有对家庭、生活的切肤的体会,恐怕很多人都没法撑到影片终结。
在当下,肯为如此真实,如此琐碎的生活细节流下两行清泪的人又有多少呢。
即使影片已经将之集中放大,用贵姐和婆婆一组人物交叉对比呈现出来了,仍然有很多人索然无味的打着哈欠,又怎么能奢望已经麻木至骨髓的现代人去自己察觉和体味生活细节中饱含的情感力量呢。
还是说说我自己的一点感悟吧,影片一开头,随着落幅在天水围的屋群之后的是清早上班的贵姐出门匆忙的背影,这边儿子还在晨曦中睡着,不是不知道妈妈出门了,转个身又睡过去,然后是繁忙的,为生活奔波的贵姐,和在家百无聊赖,精力过剩的儿子,看动画片,接着又在沙发上睡过去。下午,起来刷个牙,后来又躺下了,可能没睡着,但起来也没事干,就躺着吧,直到贵姐下班回家才起来。起来干什么呢,他可不是走到门口去迎接贵姐帮她拿东西什么的,他是去厨房外的晾衣服的地方拿体恤,然后他自顾自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穿衣服去了,甚至都没有叫一声妈。他明明穿了背心为什么还要换衣服,还去自己的房间换,这是个何其细腻又极容易让人忽略的细节啊!这和后文中家安开始默默的帮助贵姐分担一些家务,(以他自己和母子间默契的无需言说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母亲的爱),叠衣服的细节(叠到一半贵姐突然走过来把还没有叠的自己的衣服弄乱,说明天要穿的叠什么呢,好笑如家安,当真把自己已经叠好的衣服又弄乱了)如出一辙,这些都是生活的细腻啊,但是又有多少能被我们第一时间捕捉到呢。很多时候这些不经雕饰的细节被我们粗心的遗忘了,这本该最是温暖心灵的东西我们轻易的放它流逝,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在生活里。
影片中还有太多太多如此细腻的描写,这些只属于单亲家庭,下层群体的描写,绝对的非戏剧性,真实到如生活般难以体察。
母与子的晚饭永远是两个菜,仅仅是一个蒸鸡蛋和烧冬菇已经能让家安吃得精精有味,席间,母子之间鲜少交流,也没有矫情的谁给谁夹菜,自顾自的吃的很满足,这就是长期相依为命的母子真实的写照啊,彼此已经默契到无需过多的言语。
还有第一次贵姐下班从超市买完菜出来路过超市摇奖转盘,她没有过多的停留就走开了,后来一次是在婆婆的怂恿下,才抽了奖,果然没中奖,如果不是这样一部真实到让人动容的电影,又怎么会这样不咸不淡的处理这个细节呢,同时也将贵姐和婆婆的人物性格巧妙的加以区分。
再来看贵姐家安与其家族的关系,处处与人为善,邻里同事都乐于与其打招呼的贵姐,对素不相识的婆婆也热心的全情相助,却在外婆生病时不去看望,这是为什么呢;贵姐和家人的有三次交流一次是在外婆的生日上,一次去参加表哥母亲的葬礼,还有一次是舅舅给送月饼票,这三次的交流和外婆生病,贵姐探病就完全把这个家庭的脉络勾勒的异常清楚了,贵姐作为长女含辛茹苦的把弟弟妹妹拉扯大,自己付出了最珍贵的年华和青春,然后弟弟妹妹都成了中产阶级,而自己却仍在天水围过着清贫而辛苦的生活,但是就是这样的贵姐乐观独立而坚强,或许是本性如此或许生活把她塑造成这样。而这里导演也没有刻意营造贵姐与舅舅们的对立,一家人还是可以坐在一起吃饭,阿怡还是和家安一起去看外婆,舅舅也愿意出资送家安去读书,即使是外婆和贵姐看似有心结难解,也是以温吞的方式呈现的,没有任何冲突,这反而凸显了其中清晰异常的隔阂和差异,家安只能看着弟妹们打牌讨论,贵姐也不参加兄妹们的牌局,一家人吃晚饭,贵姐和家安独自离开酒店去乘坐小巴回家,这都是无声的细节,无声的描摹却异常深刻。
所以说,说导演没有安排么,没有设计什么,也不对,导演是用一种近乎默片的方式进行了铺陈和设计,天水围就像是一个璞玉,朴实的外表下处处是导演精心安排的细节。
同样是电影二者的呈现方式是何其的不同啊,天水围是家安和贵姐单亲家庭的故事,是不同阶层的家族成员亲情与社会层级矛盾交织的故事,是孤寡老人梁婆婆看望孙子的与再婚女婿捍卫家庭稳定的故事,没有是与非,没有对与错,一切都只是如生活般真实的解不开、化不尽、割不断的延续着,交织着,矛盾着,一如天水围的日与夜始终在交替轮回,永不止息。
同样的孤儿褪去类型化的叙事策略,从根本上说也可以解读为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再来看孤儿这部影片,在其恐怖片的叙事策略下隐藏的是另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故事一开始在女主人公的梦魇之后,立刻呈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富裕的物质条件,可爱的小女儿和帅气的儿子,本身曾执教耶鲁且才华横溢的女音乐家和同样才气不凡的设计师丈夫在一个背水靠山洁白如画的雪地豪宅中过着幸福的生活。一切是多么美好而和谐,让人几乎遗忘了开头的梦魇,只当是过于幸福的后遗症,在梦里找平衡呢。但是影片发展到后来呢,这个美好家庭就像个生满虱子的华丽裘袍,但我不同意说这些是假象,生活本来就是多面的,痛苦和幸福本来就交织在一起,痛苦以幸福的方式呈现着才更令人揪心。(还好我们大多时候可应享受着平淡的小幸福,就足以了)凯特曾经酗酒的过去,因为酗酒差点害的小女儿掉进冰窟窿里,处处对自己讽刺挖苦的婆婆,丈夫曾经出轨,以及那挥之不去意外流产的梦魇。正如男主人公酒后吐真言所说的 ,夫妻的不信任,儿子的叛逆,对小女儿的愧疚,以及在婆媳矛盾中的尴尬境地,甚至还可以想像男子事业上的压力(妻子几乎是半失业状态,赋闲在家)。所以,在esther还没出现之前这个家庭其实已经暗藏汹涌了,她的出现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把本来就脆弱的幸福击的粉碎,把潜在矛盾彻底激化成表面性的悲剧。就算没有这个入侵者的出现,这个家庭的矛盾还是会爆发,只不过不会这么集中这么惨烈。
而这个家庭的悲剧就在于他们试图将解决家庭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引入一个外来人来改变家庭内部格局以化解现有矛盾的天真想法,认为只要找一个情感的寄托来弥补那个流产婴儿的缺失,凯特的心结就会解开,一切都会走上正轨,这无疑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
碎碎念的说了很多 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关于家庭的感悟渐渐多了起来。在时光被和谐的某个凌晨写好的 本以为也许就只能压自己箱底了。。。。事实证明,在当下的中国很多事情不了了之也许就是最好的结局,下一个是360和腾讯么 ,拭目以待,谨以此完全处于非理性的杂谈式初级影评纪念时光回归。
还好豆瓣没有被和谐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71篇内容 · 11.6万次浏览
- 暑期档追剧推荐99篇内容 · 3.1万次浏览
- 把夏天装进镜头的那一刻,有多治愈302篇内容 · 22.4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52篇内容 · 5.3万次浏览
- 我的快乐初秋观鸟记26篇内容 · 1.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196.4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741.5万次浏览
- 你镜头下的夏日终曲13篇内容 · 4628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