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还是得记录记录的
现在我很高兴的一点呢,豆瓣这个地方渐渐地与我的生活剥离,它成为了一个承载我碎碎念的工具,妙就妙在它是公开的却又很大程度上在我的生活圈子里是私密的,我可以肆无忌惮地记录我打开它之前的感想,它像是我的地坛了。
这书吧,其实对于未经世事的小朋友看其实应该是略压抑的,你想啊天天向上的我们那会儿谁会跟一坐轮椅想要自杀的人共上情呢?反正我当时应该是没有,否则也不会记不起书名,但是里面的内容应是刻进去脑子了,不然也不会看一遍就能勾起来些许的回忆。其实忘了它倒不是事儿,反而现在能共情它才是事儿了,按史先生的说法,他琢磨了死之后,才想到了生的意义,结论也很清晰,反正上帝都是要你死的,你现在死也是死,折腾了一圈儿还是得死,那为什么不折腾一圈再死呢?我倒是也有几回想到过死,那些瞬间并不是我极其失意的时候,我甚至都忘了是哪些事引发的这个念头,但那瞬间的感受很清晰,没意思这三个字应该能概括这个感受,那为啥会没意思呢?是工作无聊?还是人生无趣?还是我失去了对生活的敏感度?再是说我对美的感知已经极其低下了?又或是说我的生活压力真的顶到自己无意识中的极限了?我想了想应该这些都是我觉得没意思的N种原因之一,所以我焦虑、我压抑,但骨子里骄傲和自卑共存的内核又促使我想表达又不敢表达,在这种纠缠和矛盾中无线内耗,好在呢,我是个笨人,笨人解题的思路就很简单,既做点能做的;那什么是能做的呢?我想是健体,于是我去年开始努力恢复健身,拾起我丢了十年的篮球,结果是理想的,我回到了我25岁的状态,跟小我十几岁的朋友打起球来仍然有来有回,但还不够,身体上的强壮不能让我的焦虑有所缓解,于是我想来应该回到以前求知的年月,翻开书本,认认真真地拜读几篇有意思的书本,跟书本的作者隔着时空和经纬对对话,就像现在我能在电脑前敲着键盘,跟已经不在的史先生说说我看完他的书后有啥想法,我很喜欢史先生的豁达,但真不想经历史先生的痛苦,哪怕我是已知他经历了这些痛苦后才能有这本书的感悟,但是谁叫我是后生呢,我已经跳过痛苦提前知道了他的感悟了,我想这就是阅读的魅力吧,希望我能维持这股子良好的劲头,继续进步,继续进化。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398篇内容 · 113.7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36.8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357篇内容 · 156.2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99篇内容 · 84.9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24.6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73篇内容 · 23.8万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4624篇内容 · 899.3万次浏览
- 如何高能量地度过不留遗憾的一年1062篇内容 · 182.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