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关怀
有长周末真是太好了,已经过了三天,还能再休一天😆
吃早餐时刷了积攒了几天的公众号推送,尽管是挑挑拣拣地看,还是花了一两个小时。而看完脑子里记忆较深的只有泽连司机和川普直播吵架了;方大同去世了;有人转错账号一万块,对方只还了7000;科技发展对盲人的影响;人工智能研究者希尔自杀;等等。其它的信息都如同流水在我脑子里顺溜地滑过,没留下一点痕迹。至少现在忘得差不多了。一时想到自己前两周兴致勃勃地终于一鼓作气创作了的公众号,还兴冲冲地发了几篇推文。现在这信息过载的时代,我开创的那个公众号,还想传达什么信息?
扯远了,回到上午看的公众号推送里,印象更深的是方大同去世了。其实我不了解方大同,只记得自己在某个时期喜欢过他的某首歌,现在连是那首歌都忘了,搜了一下,大概是《红豆》。对这个消息感到震惊又难受,禁不住落泪,有种回忆中某个鲜活的部分死去的难受。
而印象最深的是人物公众号对希尔的推送,题目是《拥有完美的工作意味着什么》。看到题目的第一反应就是没有完美的工作,第二反应是想到自己现在的工作。我想这是完美的,工作内容我喜欢的,同事也很友好,还有一个让我强烈心动,至于工资不高,可我并不等着这工资生活,甚至于没有工资我都可能会接受这份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有工资已经是一个优点了。但这样的状态会是持久的吗?不会,和同事息息相关,假如某个同事辞职,又或者是继续新增了同事,那么势必会产生变化。然而那是未发生的事,不继续深究。
看完了人物的这篇推送,开始说不清是什么感受,觉得希尔是幸运的。直至慢慢,事情开始变化,他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直至他选择了自杀。我还是难受得落了泪。
然而在难受过后,我想到的是,希尔没有自我关怀,在他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他可以离职的。可是最初对“完美的工作”的设定束缚了他,而他在后续压力徒增所选择的方式皆是饮鸩止渴。他察觉到自己的压力,滥用药物,尝试过跟朋友聊天求救,是那些朋友在他自杀回顾信息才惊觉的。
可是那些求救是多么委婉啊,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面对一大堆陈谷子烂芝麻琐事,生活的优先级都是自己。若非出了事,谁能那么敏感意识到这样九曲十八弯的信息就是求救信号。
说这些并不是想怪希尔,而是可惜。
正好在看的书《自我关怀的力量》里提到一点,自我关怀和抑郁、焦虑等情绪是成反比的,一个会自我关怀的人,鲜少会患上抑郁症或焦虑症,也懂得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压力和困难。我猛然发觉我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做的,在我不知道这个名词时,我就是如此做的。
我是从孤独中长大的,但是我安静却并不孤僻,而在小时候,很小的时候,刚接触认识到自杀这个词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那得多疼,第二反应是我绝对不会自杀的。
直至如今,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了解自己,才发现我的成长路径是多么健康。我孤独渴望朋友,却从来都是宁缺毋滥,渐渐学会了享受孤独,享受和自己的相处。在两性观念涌现后,我渴望谈恋爱,同样是宁缺毋滥,对恋爱对象有着很高的要求:一定要双方相互喜欢,对方身上不能有我不接受的点,一定要尊重我,在一起一定要开心和舒服的。和一些有好感的人深入接触,只要对方某个点不符合如上的要求,我会果断放弃远离。
以前我并不知道潜意识里自己的这些要求,只感慨怎么总是陷入“喜欢我的人我不喜欢,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这样的循环。所以直至28岁开始谈上正式的恋爱,佩奇是符合以上所有的点的。而开始恋爱后,发现和所有言情小说里会冒出的梦幻的粉红泡泡的状态又完全不一样,这又是另外的话题了。
在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是全心全意地爱自己,所以我也能非常敏感精准地捕捉到其她人对我的好和爱的真假。对于不喜欢的人或事,我从不让自己硬抗,先改变,无法改变的就火速离开,暂时没有能力离开,就先积攒能力,等到能力足够时,第一时间就离开。等等。
我在很早就意识到,在没意识到自己所做的正是“自我关怀”时就知道,自我关怀是一股超能力。并且常常为自己拥有这种能力而感到庆幸。对于我本人来说,这比金钱、权力和地位等外在物质都要更重要。而这种能力也帮助我顺利平安健康地活到了三十多岁。而通过这几十年来日复一日的练习重复,我的“自我关怀”能力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也能帮助身边人(佩奇)学习自我关怀。
还有很多感想的,可写着写着累了,就先这样吧。
兹古古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Wunschberuf
- 由“存在主义”引发的思考
- 闲聊
- 满足和空虚 (3人喜欢)
- 关于朋友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04篇内容 · 24.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299.6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143篇内容 · 140.0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54篇内容 · 20.7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96篇内容 · 29.5万次浏览
- 嫉妒的根源是对自己不满新89篇内容 · 1545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电影节5643篇内容 · 4.2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3.4万次浏览
感觉这是一门我需要好好学习的课题!好像一直都做的很一般。
发现自己在某些地方做的很不错了,但是还是很多地方做的严重不足。就比如说,你写的工作日记,我脑子里面就会有两个声音。 一个声音就是:啊,真好,还能体验到每天生活中这样小的小惊喜,哪怕是很简单的工作也能获得这样饱满的正反馈,真好呀。 另一个声音就是:天啊,这是多久没有上班了,这样简单的事情也值得开心吗?难道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多可恶啊,这种声音,居然是很响的在我的脑子里面一直徘徊。)
但是还有一个方面,我想起来自己在十几年前,自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 就是在一个商店里面做帮工,每天就是整理货物,然后帮助客人找到他们需要的物品。帮助其他的同事整理货物等等。 也是想起来自己准时的去到店里面,怎么午休,怎么跟他们搞好关系,送给他们小礼物等等,几乎和你的经历一模一样。那时的工资还是现结呢,钱拿到手了就去街上买点好吃的,慰劳一下自己。
其实是很怀念那个时候这样简单的工作的,现在的工作已经早就没有办法给我带来简单的快乐了。 不知道是工作内容太难了,还是收入的酬劳跟工作的难度不成正比。 还是自己老了。很难对简单的事情产生乐趣了。
不知道,人好复杂。
我自己理解的是,自己其实在有的时候是享受了这种比别人优秀的优越感的,因为这个感觉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很特别,很好,很优秀。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这种优越感是会反噬到自己的。 然后在某一个情况下,自恋,高自尊这些词会挑出来摧毁自己的慈悲心。 有时候慈悲心又可以安抚自己的这种小小的自豪感。
仿佛会对自豪感也有一种羞愧,羞愧自己在体现优越。玩那个为自己自豪的游戏也能让自己产生羞愧的感觉。这个思路到底是什么时候被谁种下的呢?是我自己种下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