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茨堡游记:我在茨威格家门口抓pokemon
除夕那天,我从维也纳坐车去萨尔茨堡。火车沿多瑙河往西经林茨后,略转往南部山区,来到萨尔察赫河谷。晨曦中,远处高耸的雪山蓦然出现,火车慢慢在车站停下。
这里不是雪国。昨夜恐怕下过雨,街道湿漉漉的。从车站出来,天空被云层覆盖,雪山脚下的风令人生寒。圣诞季刚刚过去,城市退回一座安静的中欧城镇。


城市地处边境,南边就是阿尔卑斯山脉东段,雪山近在眼前。萨尔察赫河穿城而过,它在南北两岸各有两座较小的山丘,僧侣山与卡普奇那山。遥相对望,互为犄角。前者山顶筑有一座巨大的灰白色城堡,中世纪遗迹。后者被成片的森林覆盖,依稀可见登山小径。
我打消了沿河散步的念头,往卡普奇那山上去。穿过林茨大街中段的一处门廊,沿阶而上,绕过几个陡峭的弯,最先看到的是山上的修道院。四下张望,北侧有一块铁丝网围起来的园子,隔了近一百米,有一栋被脚手架包围的淡黄色建筑。这就是茨威格在萨尔茨堡的故居了。



二战爆发前,茨威格先一步离开奥地利,颇有余地地处理了自己的财产。这栋房子至今仍是私人所有。说起来,它的权属最早可追溯到莫扎特,据传莫扎特也在此住过。
房子从未开放过,因此即便此刻遇上工事,倒也不觉得十分遗憾。这是一栋漂亮的二层别墅,底层两翼稍稍延伸。按茨威格自传中所说,我站的地方,应当有一条路通往大门。
在一战结束直至希特勒执政后的十几年,茨威格与妻子婚后搬离维也纳来到这里居住。在早年的一次旅行中,他与妻子在卡普奇那山上散步,一眼便相中了这栋房子。后来一战爆发,茨威格在奥军中做宣传工作,他们偶然间在报纸上读到在萨尔茨堡有一栋别墅要出售,机缘巧合下,竟真的买到了这处房产。
工事中的小楼显得平平无奇,我只能想象当年的盛景。在这里茨威格建立了他的收藏,歌德的手稿,贝多芬的写字桌;20年代他在这里接待了罗曼罗兰,更不用说那些作品……如今门前的荒草着实杂乱。


房子正位于登山的入口处,绕过房子我往山上继续走。最喜欢的莫过于城市中的山了,有整修过的道路,也未阻拦人步入森林深处。深冬的山林里寂静空旷,偶遇几个本地人,他们不会对着我打招呼。道路平直,景色也单一,只有眺望对岸的城堡视野绝佳。不一会儿,起雾了,挡住了背景的雪山。上山的路上风极大,此时,倒觉得没有那般冷了。
山路盘旋往上,快到山顶的时候,落下几滴雨。我走到尽头,那是一处旧时的修道院改建的餐厅。门上有锁。在前方的平台可以望见萨尔茨堡北部新城的景色,一块平原上建着现代的街道与大片工厂。


雨势变大,想到下山的路陡峭,便绕另一条路返回入口。不知怎么,风又大了一些,外套被雨水打湿后,越来越冷了。没有路牌,打开手机找路也困难,烦人的雨水不停落在屏幕上。踩着淡红色落叶铺就的小路,又走了约莫二十分钟,终于回到入口。雨有些大,我在茨威格别墅对面,那座修道院的屋檐下躲雨。
其实,只第一眼我就明白为何众多房产中,茨威格唯独相中这一栋做他的住处。山上再无别的住宅,住在这里,背靠山丘,目之所及不是对岸的古堡雪山,就是脚下萨尔茨堡城镇的全貌。出行需上下十分钟山路到达城市的商业区,再走五分钟,就可以到达对岸的市中心。既不十分费力,也颇有门槛。在萨尔茨堡,或许没有其他住处比这里在心理上更能让谨慎敏感,乐于享受清净置身事外又无法离群索居远离城市的作家感到安全与舒心。
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西侧一隅,翻过雪山便是巴伐利亚,西南则是中立国瑞士。实际是欧洲的中心地带。在这个层面,茨威格自己也说,战后他甘愿住在萨尔茨堡,只因倘若有事发生,从这里可以乘坐铁路随时前往欧洲各国。突然而又漫长的战争着实加剧了他的焦虑。
于是,在二战爆发前数年,茨威格就决定离开奥地利定居英国,也就解释得通了。当年邻国政局动荡,某日本地的警探上山来到别墅,以茨威格协助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私藏武器为由,搜查了这栋房子后,茨威格连夜即离开了奥地利,绝少再返回。
山中别墅是茨威格在世俗更是精神世界的安全屋和避风港,他的城堡以供防御外敌,他的宫殿以供彰显成就。当领地被侵略又无法律可与救济时,促使他离开的或许有性格因素,或许也是旧时那种古老的自由观念的体现。
汉娜阿伦特后来批评茨威格在政治和犹太问题上毫无主张立场,或许也暗含对其空泛的世界主义与人道主义的批评,在现实中却无法作为。但回到彼时,茨威格住在萨尔察赫河的这边醉心构建他的文学殿堂,希特勒就在河的对岸雪山那头操盘新的浪潮,这座建筑在意识中的堡垒,又怎么挡得住野蛮与疯狂的现实呢,遑论还有刀枪利剑。
这些终究是昨日的世界,想到这里,忍不住打开手机哆嗦着抓了几只宝可梦。从别墅另一侧的台阶往下,狂风几乎将人吹的站立不稳,转眼又回到萨尔察赫河岸边。时间快到正午,熙熙攘攘的观光客在对岸涌动。
在定下行程后,我心里最初是闪现过一丝负罪与愧疚。在读过那些流亡作家的忧伤叙述后,回到他心中的故地——即便除去国族与乡土此类观念,想到他在这个地理空间中拥有过的为人知的赞誉与成就或隐秘喜悦与幸福,哪怕只有一点,多半会出现在他这个永远失落了故土的人的梦里。反复在梦中见到,幻觉,醒来。
读大学的时候,Kindle订阅的rss源给我推送了《情感的迷惘》。回忆起那时的感受,是一个灵魂第一次在另一个灵魂面前展现了文学澎湃绚烂的激情和力量。那是写给个体的文学,在幽暗中仔细勾勒了真诚良善热烈与温情的一切。但那不是道德圣经,或是什么值得信仰和主张的东西。热切的情感,背后有着一束凝视存在的目光。
河面上的钢索桥挂满心型的锁。每年夏天,各地的人赶到这座小城参加著名的音乐节。带着庸俗想象在最好的时候挂上锁离开,不会记挂在冬天,河上狂风肆虐,他们的希冀饱受锤炼。

天空依然阴郁,清晨略微显现的阳光此刻也消失不见。想起过去的阅读与思索,只感到无尽的平和与喜悦。急切地,我要找一家温暖的店铺吃刚刚出炉的舒芙蕾。并排的三个面团烤制成膨起的形状,撒上糖粉,Süß wie die Liebe und zart wie ein Kuss(如爱般甜蜜,如吻般轻柔)象征着围绕萨尔茨堡——Salzburg在德语中却是盐城的意思——的三座山峰。
贾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冥想盆丨京都四年
- 波尔特沃:本雅明的最后一天 (1人喜欢)
- 雪国
- 从拉维罗拉山到奎尔公园
- 皮扎尼克|劳作与夜晚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63.5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85篇内容 · 27.7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41篇内容 · 25.0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951篇内容 · 887.0万次浏览
- 万物皆可邪修442篇内容 · 40.2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335.1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955篇内容 · 229.2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837篇内容 · 149.0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