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集体性的梦核记忆

儿时熟悉的家园带着记忆中的气味,年迈的父母亲日复一日的牵挂,记忆中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巷子口的老榕树,在去到更广阔的世界后与自己渐行渐远,又随着年岁渐长而愈发怀念。
无数离开乡间、小镇进入大城市工作和安家的人将这些做为“故乡”的记忆符号,分别、牵挂、怀念……像一根隐藏的线,不惧万里牵绊着每一个游子的心,乡愁也成为一份集体性的梦核记忆。
苏州有着“东方威尼斯”的美誉,小桥流水浸润出独属于姑苏的一方温柔。近年来苏州的外来人口占比一直占据全国前列,江南的诗意生活与强有力的经济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到苏州工作、定居。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人在用不同的方式诉说着自己的“乡愁”……
一个游子的质朴家信
“故乡”一直是邓安庆创作的母题。在最新散文集《暂别》中,邓安庆写母亲,写父亲,写长江之滨的故乡邓垸,细腻又诚挚,这是他在定居苏州后,对亲情与故土的全新书写。苏州的新家有他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新人生,而在湖北的老家,有他的父母、童年和记忆。四年来,他在两地之间奔波往返,《暂别》正是这四年的写照。
邓安庆用动情的文字,回忆他与父母的一次次聚散,用丰沛的细节描写,记录她们彼此牵挂陪伴的点滴。那些家庭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小事,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边:年迈的母亲总念着儿子在他乡的吃穿用度,电话中一句话就能察觉到孩子的异样;父亲衰老而脆弱,有时甚至像个孩子一般,“乖乖地缩在椅子上,歪着头,脸上浮着笑容”;父母第一次来到儿子苏州新房时的雀跃,在城市生活中又逐渐产生不适……
着眼于平凡的细节,细腻的描述与情感共鸣,《暂别》描绘的不仅是邓安庆的私人史,更书写了一种集体乡愁。它是一个游子致母亲、致父亲、致故乡的质朴家信,它写给每一个来自小地方、在大城市漂泊、背负记忆前行、想念父母与故乡的人。
在这样一个自媒体发达、短视频流行的年代,要如何仅凭文字就留住故乡的景象和气味?写父母,写亲人,写乡村的人与事,又如何处理私事与公共言说的边界?候鸟迁徙般的四年,哪些事情值得一写再写,又有哪些事舍弃在了文字之外,其中的撷取与淘选,是一种怎样的文学创作过程?
9月22日下午三点,作家邓安庆将携新书《暂别》与责编黄洁一起做客第四期读书俱乐部,分享他的写作历程与心路,对新一代乡土写作的看法,以及《暂别》是如何历经三年,一点一滴地成形的。
同时,我们也邀请各位读者与两位共读人一起在现场进行文本细读,探讨书中最有共鸣的句段。欢迎各位读者提前通读《暂别》,准备上你喜欢的、打动你心的句段,来读书俱乐部现场分享交流。
嘉宾简介

1984 年生,湖北武穴人。已出版《暂别》《纸上王国》《柔软的距离》《山中的糖果》《我认识了一个索马里海盗》《天边一星子》《永隔一江水》《留灯》《望花》等书,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丹麦语等多种语言。

译林出版社编辑,《暂别》责编。
活动时间
9月22日(周日下午)
15:00—17:00
14:30 读者签到入场
15:00—16:00 出版历程、写作经历分享
16:00—16:30 文本共读、细读
16:30—17:00 读者提问,互相交流
活动地点
诚品书店3F Art Studio
(苏州工业园区月廊街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