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日本点评
民族学·
李泽厚说,我在京都感受到的,似乎也正是中国与日本的孝,在内容上的差异。孝在中国,是父与子的关系,是理性的关系。可在日本,孝似乎是母与子的关系,是感性的关系。不错,中国人是理智的民族,但日本人却是感性的民族。凡原初民族,都偏向直觉主义,法国人就很典型。他们完全没有情绪自控能力,这一点,日本人也同样明显,完全一样。无论法国人,还是日本人,包括意大利人、米国人…动不动就大喊大叫、大呼小叫,跟小动物一般。这种普遍现象、常见情况,也许,民族学能帮我们解释。中国有句老话,有话好好说。以此标准对照,地球人基本上还不会说话。例如,日本人就普遍表达困难,全民患有语闭症。阿尔巴尼亚人则纯粹都是谎言,伶牙俐齿,坑蒙拐骗,人口贩子。各民族性之异,相差也如此。改造世界,任重道远。言归正传,既然丸山指出了,日本是母系社会的传统,那么,李泽厚的费解,也就不攻自破。中国是宗法社会,这一点,在日本完全找不到对应。那么,两国对于忠、孝关系,还能有共同点么?只是,从理论善后的意义来说,对此问题,我们还需做个了结。
长话短说,忠在中国,是伦理的。忠在日本,是宗教的,也就是——虔诚。只是用了同一个汉字,故而容易混淆。李泽厚的发现,被丸山认为是——对日本文化的正确理解。因为在日本,亲子之情、情感,是非理性的。江户时代受中国影响,信奉的是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实际上,亲子关系并不是paternal(父系的)。可是,古罗马与中国儒教,却都是paternalism(父权主义)的。并且,丸山也明确认可了李泽厚,认为这是“日本母系社会长期存续的结果”。平石直昭注意到,有相当多的内容,是受到李的提问启发后,才展开的议论。诸如,日本与中国家族-社会形态,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意识方面的迥异之议论,等等。这意味着,中、日间,忠、孝差异问题的突破口,刚好在李泽厚所发现的、体现日本人孝道的根本,是在“母子关系”,而非“父子关系”上。
韩东育认为,从原理上讲,只有当“孝道”体现在“父子伦理”上,朝着父权主义政治下,“君臣忠道”的过渡,才是顺畅而自然的。至于政权领域,跟中国同样为父权主义的日本,其“忠道”便无法产生于“母子伦理”下的“孝道”中。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日本到底是父权主义的,还是神权主义的,一定要澄清。因为,日本迷惑、欺骗地球人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很不老实。所以,决不能够再放它们,轻易地溜过去,混淆视听。实际上,如果说,传统中国是父权主义的,这没有问题。那么,日本则应该是神权主义的。日本天皇就是神祇,在这一总的历史、现实事实下,还说什么呢?神、是日本人的基因。作为原始神教民族,就连葛兆光那样的、迟钝的人,也深感日本与中国处处不同。有一点,很多人一定没有发现,那就是,在日本,根本就没有怎样对待他人的文化元素,而只有怎样对待神的,包括对待上级。这么说吧,简单一点,就是,如果地球人想要日本人平常地对待他,那么,你一定要成为日本人心中的神,至少不能差得太远。否则,你是毫无地位的。这是因为,日本人没有内心,它们就是一个空壳。也就是,地球村头脑最简单的低劣者。一旦你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不是神,或者厉害角色、优等人,跌落太低,那么,日本人一定会虐待你。因为,日本文化就是这样,日本人的确只是人形动物,它们没有人格及概念。不是施虐,就是受虐,非此即彼。日本人认为,受到神的虐待是应该的,天经地义,顺理成章,太自然了。而虐待被日本人看得低下的人,也是同理。日本人的认知,在地球人类里面,是最简单的。所以,如果跟日本人杂交,人类品质肯定恶化。这就是优生学、民族学告诉我们的事实真相,非常可怕。辜鸿铭讲过,马来西亚语是人类语言中,最最简单的。他精通多种语言,所以有比较。而日本人是印度尼西亚的一支,属于东南亚人。日语就是从马来语系过来的,其民族联系如此。语言、思想与头脑,三者是全息一致的关系。这帮助我们,警觉到了很多危险。
路易·纪尧姆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三十多以后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1.0万+篇内容 · 84.7万次浏览
- 生活中的童话时刻58篇内容 · 1.4万次浏览
- 哪些事物曾让你感到“人类很渺小”?41篇内容 · 1.8万次浏览
- 暂停打工后,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183篇内容 · 15.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608.2万次浏览
- 命运的齿轮真的会悄悄转动71篇内容 · 12.7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1171.2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4505篇内容 · 807.3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