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愤怒
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称之为一个老好人:就是那种没什么脾气,从来不紧不慢的人。即便在所谓的“亲密关系”里,我也是这样,表现出一副“我不在乎”的样子。其原因在于,绝大多数人或事都承载不了我具体的、具有意义感的、作为目标而非手段的愤怒。一种愤怒治下的和平(pax angry)。
这通常被称之为情绪稳定。(水豚)
然而,经过我最近的生活经验,这样压抑情绪很无趣,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不能维护自己当下的利益。比如我最近网购了一些葡萄,其中有一些坏掉了。按照之前的方法论,我应该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来。
现在我不会这样,我会拍下烂掉的葡萄,上传照片,表现的很生气,申请退款,并为自己的小聪明怡然自得。这是我读博士之后才学会的技能。
对于我而言,特别是做研究的我而言,愤怒是意义感的主要来源。它指向很清晰的,具体的研究对象。操纵我日复一日的阅读思考,并产生所谓“论文”的副产品。这种方法主要来源于之前糟糕的生活体验,以及我给出的药方。
可是生活里面的我呢?就这么被狭隘的意义感所局限了吗?这样的生活可以被称之为“生活”吗? 这种方法论的困顿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也是读博士以来最大的挑战。其来源也很简单:一方面博士生需要做出东西来,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像个成年人一样生活。这种普遍意义上的身份的割裂,放映在具体的我身上,就体现为以上的矛盾。
尽管困难重重,我依然想解决这个问题。生活总是要往前走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逃避生活(我身边不少做研究的人都这样),没有获得心智的成长。简而言之,我将所需的“亲密关系”、“性”、“友谊”……碎片化了。成为一个个互相独立的部分。其来源也很明白:根据我对周遭的观察,太多年轻人就是这样去“生活”的了。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暑期档电影repo179篇内容 · 1.7万次浏览
- 把夏天装进镜头的那一刻,有多治愈239篇内容 · 16.1万次浏览
- 《利剑·玫瑰》追剧笔记129篇内容 · 5.8万次浏览
- 暑期档追剧推荐39篇内容 · 2891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123.1万次浏览
- 不花钱也能拥有的松弛感58篇内容 · 6.7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129篇内容 · 90.8万次浏览
- 我的消暑菜单711篇内容 · 47.0万次浏览
普通人愤怒之后呢。愤怒也需要底气,普通人都没有的,小孩子可以哭闹,长大了知道没有哭闹的资本自然就闭嘴了。我倒是想呼来喝去的发脾气,可是谁会搭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