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病的意义
1,生病的人很可怜,似乎要“被迫”承受病痛带来的身体痛楚和各种限制,没办法像正常人那样享受健康快乐、轻松自由的美好生活。
2,但与此同时,生病的人似乎因为有病,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活的“豁免权”——也就没必要像正常人那样拼命也必须扛起生活的沉重负担和责任。他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躲在“病痛”的挡箭牌或遮羞布后边,每天一边唉声叹气“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一边堂而皇之享受不用承担沉重人生责任所带来的各种“福利”和“好处”。
3, 生病的人能够更加轻松地赢得家人朋友的关注、关怀和关心。虽然患病的人,身体不如正常人健康轻盈,但患病的人却天然地因为“病痛”而占据了“道德优势地位”——他们因为患病而被家人及社会定义为“需要照顾的弱者”。身边家人、朋友面对“弱者”,只能是比跟正常人打交道一样给予他或她更多的耐心、爱心和关怀,否则就是不道德的,甚至是残忍冷血的,理应受到舆论谴责的(一般人无法承受这种道德非议)。
4,实际上,人们会尽可能耐心照顾身边的病人,但是却从来没有一个人会真的发自内心高看(乃至发自内心地尊重)一个病人的。这就是残酷而真实的人的心理。就像那句俗话说的“久病床前无孝子”;再有耐心的家人,面对一味依赖的病人,也有失去耐心的时候,那就更谈不上打心眼里尊重他或她了。说到底,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只会打心眼里尊重强者、尊重能干的人,而非尊重弱者、病人,能够最大限度地以平等心、平和心对待身边的病人就已经不错了。
5,作为病人,病痛可能会剥夺他某种生活的自主权,让他丧失生活幸福的一部分权利,把他限制在“病痛牢笼”的狭窄范围内。但与此同时,病痛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提醒和考验,是一种“烦恼即菩提”的挑战和契机。当病人能够读懂、乃至彻悟病痛背后的想要诉说的内容时,可能疾病就会好了一大半。
比如有的人生病,是因为心里怄气、憋气无处发泄,表现在外在却是“胃胀、反酸”等;再比如有的人生病是因为自身性情懦弱胆怯、进而习惯性一味逃避本该自己肩负的人生责任,表现在外在却是“焦虑症、恐慌症”等;还有的人生病,是因为心里常年太自我压抑、太唯唯诺诺、太没有主心骨,不管是身边家人、同事还是周围人说个啥,都只是习惯性地说好好好、是是是,不敢反驳、更加自感无力反抗,极端害怕跟他人意见不一所引发的各种人际冲突。而长期自我压抑、自我麻痹的不良心理状态,却极有可能导致当事人患上抑郁症乃至癌症等。
6,人是身心高度一体的动物。当我们正念觉察自己内心因为长久压抑的不良情绪(及各种身心感受),进而固化为外在的病痛时(心理学上称为,心理疾病躯体化),那么我们也就迈出了化解病痛、走向疗愈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7, 同时当我们觉察、领悟到自己的某些生理性的病痛,对自己生活产生限制的同时,自己也在很多时候无意识地打着“疾病”的旗号,堂而皇之逃避自我人生责任、逃避当下真实生活时,我们也就可能重新鼓起勇气,去勇敢战胜这种病痛(至少与之和谐相处),进而努力开拓崭新生活。不再无意识地把自己认同为“一个患病的一无所能的人”,而要在勇担承担自我人生责任、持续开拓新生活的过程中,慢慢建立“我虽然暂时身有病痛,但并不妨碍我活得更加责任担当、乐观向上和幸福美好”的新认知、新体悟。并且在不远的将来,我肯定有希望战胜病痛,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豁达自信的新人的。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62.3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84篇内容 · 26.8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949篇内容 · 884.5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40篇内容 · 24.6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332.7万次浏览
- 万物皆可邪修436篇内容 · 38.1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956篇内容 · 228.9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835篇内容 · 148.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