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印象派莫奈、雷诺阿与诺曼底大师真迹展3 诺曼底海滨与更多题材
(接上篇)继续二楼之旅

弗兰克-迈尔斯·博格斯1887年创作的布面油画《黑色的船》。这幅画是从岸上平视的视角,描绘船身的局部近景。几乎没有背景,只有一片白茫茫,若不是船下的倒影,看不清水面具体的位置。画面颜色用得非常少,只有黑色、棕黄色和黄绿色(倒影)。由于没有背景,黑船仿佛行驶在一片虚空之中。

同样是弗兰克-迈尔斯·博格斯1885年创作的布面油画《阴天下的渔船》。用色少可能是这位画家的特色,这幅画只有黑白灰三色,显出了一种素描感。天空中海鸥飞翔,海面上波涛阵阵,帆船鼓帆而行。颜色虽然简单,但仍然不失表现力。

仍然是弗兰克-迈尔斯·博格斯1881年创作的布面油画《晨雾中的迪耶普》。本系列第一篇画作中出现过“迪耶普”这个地名,第一篇图7是本次展览唯一的水彩画、欧仁·德拉克洛瓦的纸上水彩《迪耶普的悬崖》。博格斯的这幅《晨雾中的迪耶普》和上篇图4卢多维奇·勒皮克创作的布面油画《海滨,海上帆船》有些相似,都是用淡雅的颜色给人一种水墨画感,尤其是融合在一起、灰白色的天空和水面。左侧远处淡灰黑的帆船同样水墨感十足。这幅画中几乎看不到光线,仅能从倒影判断光线的强弱,画风简约独特,与传统的油画差异明显。

路易斯·瓦尔塔特1906年创作的布面油画《贝辛港》,再次出现了前面出现过的地名,上篇第二幅路易斯·瓦尔塔特的布面油画也是名为《贝辛港》,不过其角度和表现手法和这幅有所区别,看来诺曼底的贝辛港和上幅画中的“迪耶普”一样,都是印象派画家们钟爱的创作地点和描绘对象。这幅画色彩鲜明,第一眼看时,整体构图,尤其是笔直延伸的围栏、围栏旁的海面和弯曲的人物线条让我想到了蒙克的《呐喊》,只不过《呐喊》能看到人物面目,这幅画则只见背影,同时比《呐喊》画风更写实一些。虽然天空灰暗,但大海和山峦却色彩明亮,画面以浅色为主,几乎没有阴影。 此时进入二层展厅的另一部分,墙壁不再是绿色,而是白色。

阿尔弗雷德·史蒂文斯1893年创作的板上油彩《暴风雨临近》。暴风雨临近的天空黑云压顶,帆船和海面上也能看到浓黑色。帆船位于画面正中,仿佛正向观者驶来。不同于其他画作,除了有帆船以外,背景中还出现了一艘冒着黑烟的轮船,长长的黑烟比帆船的船帆更清晰地表现出了风向,而且充满了行进中的动感。海面以浅蓝绿色为主,就像玻璃那样明亮闪光。

路易-亚历山大·杜布尔1873年创作的木板油彩《圣西梅昂的午餐》。这幅画的主题从诺曼底的海边转移到了附近的田园,展现了印象派光影、点彩两大突出特点。午餐时间,午后的阳光从茂密的苹果树枝叶间洒落,投射在如茵的草地上,形成了一缕缕的光影。身着浅黄色衣裙、坐在椅子上的人物和其身后坐在草地上的人物是光线最强点(浅黄和明黄本身就非常夺目),次强点是右侧穿红上衣的小女孩。苹果树的枝叶大量使用点彩,主要为金黄色,草地和树干上同样有点彩,主要为金黄色和深浅不同的各种绿色。这幅画构图严谨,表现手法自然,呈现出苹果树林中闲适悠然的午餐景象,而且刻画生动,贴近生活,使人仿佛听到人们在苹果树下的欢快交谈。

莫奈的老师欧仁·布丹1865年创作的布面油画《特鲁维尔码头的风景》。画面构图取景充满了现代感,就像一幅现代摄影作品。天空层云密布,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色调中,仅最上方和云层缝隙间透出蔚蓝,几乎全黑的帆船正扬帆起航、驶离码头,前面那艘船似乎正在驶出画面。岸上的建筑基本也掩映于灰黑色之中,水面与天空呼应,呈现出比天空更深的灰色,只有几个点透出蓝色。这幅画用色很少,以灰色为主,蓝色为辅,作者没有再使用其他颜色提亮,使人视线十分平衡地注视全画(而不是被几个亮点吸引),感受阴云之下的码头风光。 此时进入三层,这层的墙壁是温暖明亮的粉色。由于纪念品商店也位于这层,所以展出面积比一、二层都小一些,画作也少,不过题材却更丰富。

纪尧姆·弗阿斯1881年创作的布面油画《静物银色水壶》。这幅画是本次展览中唯一的静物画。画面光线明亮,画家笔下的桔子和水壶并不死板单调,而是栩栩如生,饱满而具有生命力。桔子的右侧有一圈凹凸不平的褶皱纹理,更显真实,而且看上去十分新鲜,就像刚摘下来的一样。银色水壶内侧的金黄和桔子的颜色呼应,桌子是更浅的黄色。颜色和光线的运用使这两件静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富于生活气息,就像生活中的一景,而不像刻意摆放。

查尔斯·安格朗1881年创作的布面油画《鲁昂石桥》(画家是法国人,按翻译规范名字中的Charles应按法语发音翻译成“夏尔”,若是英国人,才按英音译为“查尔斯”)。这幅画描绘的是入夜后桥上的景象,从天空的颜色看,似乎是夜幕刚刚降临、华灯初上之时。明亮的灯光在石桥的水洼中投下点点倒影,前景中的人物全都背对画面,左侧有一辆马车刚刚驶入画面。灰色的桥面上大量使用笔触很短的色块,整体柔和而富于动态,有一种夜幕下自然、宁静的美感。画家只画向前走的人,而没有画迎面而来的人,使石桥更显宽广,氛围悠然,丝毫没有拥挤局促之感。 看完了三层展厅的部分画作(其实还有很多,没有一一贴出),下篇将近入本次展览的重点展品、莫奈的两幅珍贵作品,其中一幅创作于他不满20岁、印象派还未产生之时(接下篇)
© 本文版权归 夏日旋律summ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80篇内容 · 87.3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26.0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282篇内容 · 149.5万次浏览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91篇内容 · 83.7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61篇内容 · 65.2万次浏览
- 我发现了食物最完美的吃法15篇内容 · 4.0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68篇内容 · 22.7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15.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