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fact 技术与市场探索的试验品

推出恰好一年的新闻聚合应用 Artifact 最近宣布即将在 2 月底停止运营,此时距离它们被 Google Playstore 评选为年度最佳日常应用才过去一个月出头。
CEO Kevin Systrom 在公告中写道,”我们已经构建了核心用户群体喜欢的产品,但市场机会还不够大,不足以确保以现有投入持续运营。“
数据
根据 Appfigure 的统计数据,自 23 年 2 月上线以来,Artifact 的下载总量预估为 44 万次,其中大约 ¼ 的下载量在产品上线初期便已完成,之后即是长时间的趋于平淡。23 年底时应用迎来一段短暂的新增高峰,看上去像是获得 Google playstore 荣誉后的一次不错的推广活动。但这也没有避免最终迎来停止运营的命运
我在这张统计图里最后那一波小高峰时开始使用 Artifact,总体感受是一款有些亮点的新闻阅读应用,如基于用户行为与标签的内容推荐,AI 正文总结、AI 语音朗读,阅读模式等,以及使用 AI 改写资讯标题以避免钓鱼党等特色功能。

媒体与 AI
通过 AI 能力消费媒体资讯,可能与传统媒体通过分发资讯,并借助订阅获得收益这一模式存在天然的冲突。如果说基于用户行为的信息推荐可以看作是 Artifact 尝试通过介入资讯分发来形成新的用户习惯,那么 AI 总结、阅读资讯以及改写标题等功能则是对资讯本身做了一次重构。如果资讯成为新型内容的养料而不是内容本身,提供这些资讯的媒体会如何看待 AI 对自身行业的影响呢?
纽约时报在 23 年底不出意料地向 OpenAI 发起版权诉讼,无论其结果如何,大型媒体与科技公司之间总能在权衡之后形成稳定关系,但基于大模型能力建立起来的中小型公司及其服务,能否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存活下来,或许在 Artifact 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运营下去时已经有所考量。
迭代
Artifact 在功能迭代上与传统媒体存在冲突,在过去这年的更新中,是可见的多次调整的。
根据 Medium 整理的 App 更新时间线显示,直到 23 年 6 月,Artifact 都在结合 AI 业务做迭代,如推出评论功能、AI 总结、关注作者,添加反应、分享为图片和关键字过滤等。可以看出平台希望用户在 App 之内形成一套新的资讯消费逻辑。
- 23.02.23 正式上线
- 23.04.12 推出评论功能
- 23.04.26 AI 总结
- 23.05.11 关注作者
- 23.05.23 添加反应、分享为图片,标记标题党
- 23.06.06 过滤关键字
在 6 月份至 8 月份长达 3 个月的时间里,除了短暂地增加了 AI 语音能力以外,团队将更新方向调整为以增加区域性的地方新闻与国际新闻。这可能是在看到产品增长乏力时所做的一次满足北美受众更偏好地方新闻的习惯,以及内容供给方向的调整,但看上去并没有给 Artifact 带来太多收益。
- 23.06.14 新增地方新闻(Bay Area
- 23.06.14 收录部分国际媒体(土耳其、印度、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
- 23.06.24 新增地方新闻(新增 New York
- 23.06.24 新增地方新闻(新增 Los Angeles
- 23.07.08 新增地方新闻(新增 Seattle
- 23.07.28 AI 语音
九月份,团队在官方博客中连续两天更新了 3 篇当日头条,即便从现在看来这也是目的不明的一次更新。如果你需要将官方博客用来展示平台当天的头条内容,侧面看是不是说明 App 本身用量不足而需要从外部引入更多对关联资讯有兴趣的新用户?
- 23.09.01 3篇新闻
- 23.09.02 3篇新闻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Artifact 进行了现在看来是最后一次大幅度的更新,不仅允许用户新闻链接,同时也允许用户直接发布内容。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你可以感受到 Artifact 在连续变动中似乎已经找不到他们在年初提出的通过 AI 改善新闻阅读体验的方向:如果允许用户直接发布内容,Artifact 是一款新闻阅读产品,还是一个基于内容的社区产品?
- 23.09.13 允许用户添加新闻链接
- 23.09.28 允许用户直接发布内容
- 23.10.05 AI 创建封面化
再之后,就是 24 年 1 月 14 日的关停公告。
在关停公告的评论区中,显然是 App 忠实用户的账号发表了大量惊讶与不舍的回应,并纷纷表示这是他们用过的最好的新闻应用。有用户表示”所有人都将其称为新的 X,但如果你真的用上两分钟,你会发现它们之间毫无相似之处”。
找不到的PMF
我想或许就是有挺大一部分用户认为 Artifact 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建立一个取代 X 的平台这样的心智,让产品在这近一年发展中显得没有太抓准核心发展方向。许多展现出来的业务与功能更新,看上去让 Artifact 更像是一个容纳用户公开创作的内容平台,与它最初出现时的让 AI 改善新闻推送与信息茧房问题的初衷相差甚远。
这也让 Artifact 越来越像是一个技术与市场探索的试验品。从另一个更直观的角度,如果你将一款新闻命名为 Artifact 这样存在其他更多、更成熟产品或认知的名字,你的大部分精力可能都将花在说服用户认可其中的联系上。
或许 Kevin Systrom,这位曾经联合创办了 Instagram 的人能够在将来某个时间继续带来他的新产品,而在那里人们仍然能够看到今天在 Artifact 上被证明为是有用的东西。
参考
- Shutting down Artifact. We’ve made the decision to wind down…
- What happened to Artifact? | TechCrunch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410篇内容 · 8.1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33篇内容 · 10.0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175篇内容 · 3.0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18.2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115篇内容 · 3.1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1.0万+篇内容 · 68.4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经历?5458篇内容 · 49.2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047篇内容 · 966.7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