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情节梳理(第七十七回)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故而一旦流泪就必定要达到某些目的,孟姜女大哭哭倒了长城,申包胥这一哭哭来了救命的秦师。孙武子之所以有“战神”之名,不仅仅在于他会带兵打仗,更在于他长远的战略眼光和高明的政治手段,不单纯是军事家也是个政治家,军事从来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嘛。和伍员伍子胥一比较,他帮助吴国讨伐楚国既不怀私心,更不图私利,且功成名就之后拂衣而去,也暗合了古代文人心底最高的追求。
主要情节:随国国君接到伍员来信后,没有马上行动,而是跑去求神问卜,根据卜辞的指示包庇了楚王一行的行踪。伍员又将矛头对准了囊瓦所在的郑国,郑定公不愿意为囊瓦一人得罪强大的吴国,囊瓦自杀而死,郑国将囊瓦尸身献给吴国,伍员仍不肯退兵。
此时,曾经在逃亡路上帮助过伍员的渔丈人之子身在郑国,听说此事后挺身而出,充当说客,劝服伍员退兵。为了表彰他的功劳,郑伯封赏了他百里土地,任命他做“渔大夫”。
伍员从郑国退兵回到吴国,依然没有放弃追杀楚昭王。楚臣申包胥在郢都城破后,没有随君逃走,而是一直躲在夷陵石鼻山中。眼看楚国要亡国,他决定不能坐以待毙,要出山做点什么。申包胥一路西行,来到秦国向秦哀公求救。
秦哀公本来不想趟这趟浑水,但申包胥苦求不止,在秦庭大哭七日,秦哀公大为感动,派大将子蒲和子虎带兵救楚。申包胥和两名秦国大将约定两个月后在襄阳相会,自己马上赶往随国禀报昭王,昭王得知有救兵来到后大喜,带领薳延、宋木以及楚国的馀兵,向东进发,与秦军在襄阳顺利会合。
楚、秦合兵之后一同进军,与吴国夫概的军队在沂水碰面,夫概面对手下败将大有轻敌之心,被杀得大败,急忙退兵返回郢都。在郢都见到吴王,夫概备言秦军之勇,阖闾已有退兵之心,但伯嚭坚决请战,吴王拨给他一万兵马,出城作战。伯嚭引兵出城,与秦楚联军在军祥之地交战,不敌,自己也险些被擒。
吴王见大军难挡,下令夫概同公子山驻守郢都城,自己驻守纪南城,伍员、伯嚭驻守在磨城和驴城,又派人向唐国和蔡国征兵。为了震慑唐、蔡两国,楚国分兵一支去攻打唐城,杀死了唐成公,事实上灭亡了唐国,杀唐儆蔡,蔡国被吓得也不敢出兵。
此时吴国后院起火,大将公子夫概认为自己破楚有大功,且按照吴国兄终弟及的规矩自己有希望登上大位,于是带兵杀回了吴国,自称吴王;派儿子扶臧驻守在淮水,切断吴王阖闾的后路;又用割让五座城池为代价,换取了越国的支持。
在吴国国内留守的世子波和鱄毅急忙起兵守城,派人向阖闾告急。阖闾接到来信,立刻起身回国平叛,一路散播消息,以正吴国将士视听,许多夫概的士兵听说了消息,纷纷倒戈来投。夫概只得独率本部军民出战,被阖闾杀得大败,与其子逃奔宋国。
阖闾一路安抚吴国军民,回到吴国都城,太子波迎接吴王入城,共商拒越之策。郢都那边,孙武和伍员以要楚国迎回已故太子建之子芈胜为条件,顺利撤军,将万户楚国居民迁入吴国,填补空虚。越国国君听说孙武和伍员已经带兵回国,自知不敌,自行班师回国,自称越王。
周敬王十五年,吴王阖闾论功行赏,伍员为头功,拜其为吴国相国,仿照齐国管仲之先例,呼为子胥而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拜伯嚭为太宰,在吴国国境南界设石门关,用来抵御越国。越国大夫范蠡也在江口对应筑固陵城,用来抵御吴人,双方对峙。
楚国这边,子西与子期先行回到郢都,收葬平王尸骸,从新立起楚国宗庙,最后迎回昭王。昭王复位,祭告宗庙,犒劳秦师,之后论功行赏。拜子西为令尹,子期为左尹,王孙由于为右尹,迎回芈胜,封为白公,为其筑白公城,聚本族而居,从此这一支以白为氏。吴国公子夫概从宋国投奔楚国,昭王纳之,封于堂溪,号为堂溪氏。
自此,楚昭王励精图治,勤于政务,省刑薄敛,积养民力,十年后讨伐蔡国以报其跟随楚国攻入郢都之仇,蔡侯请降,迁其国于江、汝之间。

主要人物:随——随侯 太史献繇
楚——楚昭王 子期 申包胥 子西 薳延 宋木 沈诸梁 芈胜(白公) 钟建 斗辛 斗巢 斗怀 蓝尹亹
乐师扈子
吴——吴王阖闾 伍员 公子夫概 孙武 伯嚭 公子山 扶臧(公子夫概之子)
郑——郑定公 渔大夫
秦——秦哀公 大将子蒲 大将子虎
唐——唐侯(唐成公)
蔡——蔡侯(蔡哀公)
越——越子(名允常)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375篇内容 · 111.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35.2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351篇内容 · 155.2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96篇内容 · 80.4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23.3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73篇内容 · 23.8万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4621篇内容 · 898.1万次浏览
- 如何高能量地度过不留遗憾的一年1060篇内容 · 182.9万次浏览
催更
催更
催更
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