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悬置”
现在的人们太喜欢在文艺作品里找三观了。以前是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是一千个观众发弹幕说哈姆雷特三观不正。以前人们是在文学作品里寻找背德的快感,现在是争相在文学作品里寻找道德感,社会弥漫着“泛道德化”。 以前看故事,人们可以做到“道德悬置”,去具体理解、体会角色与故事。而在“泛道德化”下,人们内化了严厉的审查机制,自我审查,同时更拿着放大镜,到处挑刺,鞭挞他人,这会极大地扼杀群体创造力。 究其原因,是现在爱发声的人,或者说占据主流话语发声渠道(比如社交媒体)的人,阅历太少,缺少共情能力和理解复杂议题的能力。 很多人可以完全无视角色经历与心理,直接二元分类贴标签,将人物拆分为好人/坏人、正室/小三、渣男/绿茶等等。ta们在故事中很难找到除了戏剧化的爱情之外的议题,动不动就给人组cp,搞对立…而这些人又特别爱发弹幕,特别爱在评论区留言。 另外,对有些地方来说,还有个原因是无形的“大家长”管的太严,能看啥不能看啥,从来不是自己选择的,以至于作为成年人,依然像个啥都没见过的孩子。很可悲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586篇内容 · 47.4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69.7万次浏览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314篇内容 · 46.5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423篇内容 · 70.0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314篇内容 · 500.3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589篇内容 · 753.4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90篇内容 · 177.0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87篇内容 · 139.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