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尼特族大姐姐。 -浅野奈绪
在看完"不该与我一同腐朽"这一章中的部分描述后我着实一激灵从床上爬了起来。
在《恋爱要在模拟后》中,作者的笔法确实有点高超,一生可以被概括成寥寥数语。这也让我一下子意识到了原来阶段与阶段之间的变化可以这么快。或者说,很多阶段过去后,就像空白得完全没有度过一样。
主角的第二次模拟选择浅野奈绪一起成为尼特族,虽然快乐,但是着实,就如最后一次模拟中描述的那样,敏感的浅野其实早早就已经预料到如果和她靠的太近会发生什么。这里她的特写相当得有意思,两幕相同的场景,同样是临终一幕,在只想躺平的主角第二次模拟时看来,和浅野奈绪一起宅一辈子是很快乐的。但浅野第三次模拟时写的轻小说来看。在她描写的临终一幕中,是她看到了她第一次看到16岁的主角的样子,像朝阳,而自己垂暮的身体呼出的死气腐朽了那个少年,也同她一起腐朽。这是在浅野小说的最终卷的描写。而她在这次模拟中选择离开。
这当中其实缺乏一些逻辑,但是我选择忽略它。比起恋爱,我想到了更多。
还是先说说关于浅野,如果说尼特大姐姐离开时因为觉得自己一直都只是一个走不出房子不能和陌生人交谈的尼特,那她其实就错了,在她会为主角离开的时候她的这种意愿就已经超过了尼特值。也就是说,并不是完全无法改变。虽然主角几次模拟都尝试改变她结果都失败告终。
另外是一棵树上吊死的问题,主角已经虚拟地体会过几次人生,虽然只是和浅野度过的part.这种预测未来虽然想想有点可怕,但也无妨,因为每次选择的不同都会改变走向,每次的走向其实都是一次选择的短项推理,汇集成最终结局的时候也只是推理的结果。完全不能说明现实的未来,或者更加说明未来只在每次选项中,但现实不会明确给出选项,就更加玄而又玄。
如果是我,会不会在真正的人生中选择和尼特大姐姐过,或者说实施一种已经尝试过的完美人生?这有恋爱的成分,也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衰老和死亡时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过的阶段。这里的衰老不是指身体的细胞代谢而让外观衰老,只是特指,当我已经是一个颤颤巍巍的老人了。
我看到主角后面的现实的选项“与浅野奈绪划清关系!”。经过模拟,似乎就已经足够了?小说本身建立在一种神奇的机制下方,也就是说有恋爱模拟器这个东西,也就是说存在“神”。虽然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更多得考虑应该如何考虑一下怎么样才能暂时不用考虑变老和死亡的问题。
但回归问题本身,我是那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人。
本身也有点尼特的我,应该会为了尼特大姐姐,奉上我唯一的一次模拟机会,一起腐朽。
之前哲学家提出过,“过程与结果”的问题,之后可以再看看。作者本身似乎是一个结果主义,galgame本身会给结局定义happy ending,normal ending 和 bad ending .
但是我想说的是,ending怎么ending的,在我ended之后就完全不知道了。所以这种客观评价反倒不是重要的,因为首先这个客观评价就不是自己的,而是第三者的。可以参考《三日间的幸福》宫城为了三天的时间,强调,三天和楠木一同度过一同腐朽的时间,而卖掉了剩下的全部寿命。哪怕剩下的寿命被评为优秀。但她主观,主观地只是想和楠木一起度过。
如果有机会,我会像宫城那样,奉上我唯一的机会,和尼特大姐姐一起,不考虑未来的,只在当下的,一同度过,而并不是只看到结局。
但反观我并没有那种机会,也就只能回到现实中,我想,更多地做我当下能做之事,少想尽量不想未来之事,这是一种愚蠢呢?还是一种大智?
修道之人,修行之人,要求心净,心空。也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