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本书曾深刻地改变你?
查看话题 >读完《汴京之围》,我悟了这一点—— 稍微勇敢一点,事情就不会太糟
《汴京之围》这本书,我出于对宋徽宗这个荒唐皇帝还能干出多少荒唐事的好奇,一周之内就看完了。
我的感受是,宋徽宗你是最懂艺术的皇帝,又有才华,但你对皇位皇权可太儿戏了。
这本书让我欲罢不能也连连叹息的是宋徽宗,因为宋徽宗,我对宋徽宗一朝可真是产生了大兴趣。
他的离谱是让你觉得,您可清醒点儿吧,玩儿归玩儿、闹归闹,您好歹是个皇帝啊,兵临城下要您发号施令的时候您别出卖自己的军队、您别跑去给您的后花园题词啊!
宋代的机制甚至宋徽宗一朝的事迹都让我感觉岂止活久见,你把历史往回倒,奇葩事也不少。
这就像凯文·凯利说的,你应该坚持阅读,尤其坚持阅读历史。因为历史能帮助你明白过去发生过多少怪事;这样,对于未来的怪事,你将见怪不怪。
宋徽宗能有多荒唐呢。
第一个,大敌当前,宋徽宗有其他安排。
金军在迅速进攻了,而我们的宋徽宗的首要任务却是润色他的《艮岳记》,因为他的耗时六年、动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建造的大后花园艮岳要完工了,需要他的一篇文章来纪念它。
第二个,将士作战,皇帝求和。
在士兵与金兵的斗争中,宋徽宗并没有吸取教训,加强本身防御,反而醉心于外交活动。就是前线士气正好或者需要宋徽宗皇帝这边勇敢决策的时候,宋徽宗皇帝他就掉链子,不让将士继续打了,他要跟金人开展外交,商量议和了。因为宋徽宗的这种不靠谱,宋军失掉了几次进攻的机会。
第三个,不听不听,宋徽宗就要逃离汴京
宋使臣许亢宗在出使金回宋的途中,发现一个非常危险的迹象:金人似乎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调动……金人就要入侵宋朝了。
回到汴京,许亢宗想立刻将这个最具军事价值的情报上奏给皇帝,却听说皇帝已经下达命令:凡是敢妄言边疆事务的,流徙三千里,罚款三千贯……于是许亢宗的消息并没有送到宋徽宗耳中。
还有更扯的,燕京的蔡靖曾经发了一百七十多篇告警,一百七十多篇,但这些告警传到宋徽宗手中就断掉了,皇帝并没有把他们拿给外廷官员去讨论。他这么做,一是对郭药师和守卫部队有足够的信心,二是害怕影响了盛大的南郊祭祀活动。
然后紧接着宋徽宗抱有足够信心的郭药师投降金军,消息传来,没人敢相信,官员们都顺从皇帝的意思,继续讨论封郭药师为燕王,拥有世袭的权力,他们就这样幻想着以掩耳盗铃的方式抵御金人的入侵了。
之后,宋徽宗把皇位硬塞给儿子宋钦宗就离开汴京,开始逃亡了。
宋钦宗接盘的是他爹留给他的被金人追着打的一片狼藉的北宋。
宋钦宗继承了他爹的皇位,也继承了他爹的遗风,他在很多时刻的表现也让人感觉非常无力。比如:
在战场上屡吃败仗的宋钦宗也更加依赖外交议和手段。汴京守城战宋军打得不错,防守的信心大增,宋军估计金军真正的女真人数不超过三万人,因而金军不可能支撑长久。而宋军方面,各地勤王的部队迟早会赶来,守城者士气达到了最高,只要再撑一两个月,金军必然撤退。但就在这时候,宋钦宗跟他爹一样怕了,他不让宋军打仗了,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跟金军议和。一场有望胜利击退进军的汴京围城战变成了继续给金人赔款的外交运动。
已经订好了进攻金军的日期,宋钦宗却被急于邀功的姚平仲迷惑,支持姚平仲改变进攻日期,这件事不仅瞒着忠肝义胆的李刚,就连城外的指挥官种师道也并不知晓。宋钦宗联合邀功之臣出卖了给他卖命的将士。
不仅如此,他还屡屡不信任李纲,李纲在外击退金人的进攻,回去一看,宋钦宗给他罢官了,他的军队被别人拿走了;李纲紧急备战,宋钦宗又把士兵解散了。
还有,宋徽宗曾试图招降辽天祚帝,被金军截获了他的圣旨,成了金进攻宋的好借口,这已经是很大的教训,到了宋钦宗,他跟他爹用了一样的戏码,把招降敌人的信又封在蜡丸里,还又被金军给发现了。逼得金人感叹这父子两人秉性是多么相似,就连做事(我认为也可以叫作死)的风格都一样。金军基本上放弃了对北宋的指望,开始准备新的军事行动。
在这样两父子的共同不努力下,北宋的衰亡似乎成为必然,因为皇帝的不靠谱,必然影响到军队的士气。
北宋君臣由于缺乏固定的原则,在外交上走入旋涡无法自拔,让每一个看过这段历史的人都扼腕叹息。
可以说,是两位皇帝的荒唐,加上制度系统的紊乱,再加上很大程度上由前两种因素导致的士兵的不忠诚,造成了北宋只用了三年就从盛世走向了崩塌。
在宋军一方,总能看到守军或士兵逃跑的场面,我感叹,我所见过的士兵逃跑的场面,都集中在北宋徽宗、钦宗二朝了。
宋军心不齐
在宋军中,不断上演将士逃跑的名场面,让人无力,甚至在多个场合都让金人感叹,如果宋军守卫牢靠一下或者稍微发力守一下城,他们都会举手无措。
在宋金之战打响后,郭药师那样一支常胜军眼看着宋军其他部队不断败退,只好撤军,失去了全胜的机会。
在回牛岭,金军到来后感慨如果宋军准备足够的弓箭和石头,怎么可能攻打下来,但没成想,金军一到回牛岭,守卫的宋军自动溃散,反而让金军乘胜追击。而在平阳府的守将一听回牛岭丢了,也连忙逃跑,导致平阳府也丢了。
后面的战争中更是屡屡出现宋军被金军一吓,宋军就彻底消失,守将守兵全跑了。
金军到达黄河北岸,守军完全没想着抵抗,仓促撤军,南岸守军学习北岸,同样逃窜,守军一个不剩,留给金军顺利渡河。黄河失守的消息传到京城,宋徽宗开始逃亡。但这一遭遇,宋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宋徽宗稍微勇敢一点,只要守城的将士稍微勇敢一点。因为金军进攻的元帅斡离不就对降臣说了“南朝真是没有人,如果他们有一两千人守卫黄河,都不可能放我们过来。”
即使在战场上,宋钦宗也疲于提振士气、指挥战斗,眼看着金军走远,宋军将士也明白了皇帝无心战斗的意思,懒得继续卖命。
金人日后感慨,他们灭辽时,辽国死节的大臣有十几个,但灭宋时,死节的只有李若水一人。
军事指挥系统的紊乱
边境一百多年的和平,让宋朝不知道怎么打仗了。比守城将士逃跑更让人无力的,是宋代军事指挥系统的紊乱。
首先,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官僚制度最复杂的朝代。宋代的政府政出多门,每个衙门都做不了事,但是每个衙门都在让别人也做不成事。
唐代的军事制度是府兵制,士兵战时打仗,平实就耕地养活自己。而宋代采纳募兵制,招募而来的都是职业兵,只负责打仗,不负责生产和屯田,他们是要中央政府发工资的。募兵制的缺点是养兵成本大,优点则是军事素质更强。可是由于宋太祖设立了复杂的调兵规则,平常训练士兵的不负责指挥打仗,负责指挥打仗的不负责训练士兵,将军上了战场还不了解自己的士兵,士兵也没有忠诚度。
太原失守就是宋朝军事体制彻底落后于金朝的写照,在这样的军事体制之下,宋军即便有援军,也打不过金军。
宋朝的军事体制落后也不在于将领的军事素养,他们也有很好的将军,但由于指挥系统的紊乱,将军们很难有权力调动起全局资源,来组织一场战争。宋军调动资源要得到皇帝的允许,而皇帝又是受身边的宰执控制的,宰执又包括主战派和主和派,在一系列的扯皮中,几乎不可能做出及时的决策。
而一旦将军打了败仗,宋朝的言官又会立刻发动弹劾,不惜把他们逼上绝路。言官无罪,将军不赦。当将军打了胜仗,宋朝的宰执立刻考虑通过升官将他们的带兵权剥夺掉,到最后仍然是树大招风难以自保。
宋朝忠勇,甚至以一己之力威逼利诱,制止宋钦宗逃走,从而将整个朝廷留在京城的李纲,就是典型一例,在宋代的军事体制之下,李纲不可能找到施展的舞台。
作为大时代下的个体,制度体制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但是总有一些东西是能抓在自己手里的,这方面,我在宋朝包括徽宗、钦宗二帝身上悟道了一点:遇到任何事情,你先不要自己奔溃,先别急着退出跑路,不要放弃。你害怕敌人,说不定敌人更害怕你呢。在宋金对峙的战场上,有多少次金军也很担心宋军的守卫和攻势,但都因为宋军的提前放弃而让金军占了上风。
共勉~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167篇内容 · 70.2万次浏览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56篇内容 · 2.1万次浏览
- 你镜头下的夏日终曲55篇内容 · 1.6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187篇内容 · 117.5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88篇内容 · 24.3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772.4万次浏览
- 贫穷是一生的潮湿新21篇内容 · 2.8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251篇内容 · 1192.6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