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一设计咨询·文化研究 | 用一种新的方法定义文化研究!(下篇)
相关阅读:一与一设计咨询·文化研究 | 用一种新的方法定义文化研究!(上篇)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唐宫夜宴》用臻于极盛的大唐舞乐告诉人们如何叩开新世代的心扉。
在舞台上,历史的痕迹随处可见:无论是唐三彩的人物造型,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妇好鸮尊”,还是书画界的“老网红”《千里江山图》以及唐代描绘女性的代表作《簪花仕女图》等都在无声传承着那段千年前的灿烂文明。

盛唐时的中国,国富民强,一派盛世景象。
正如韦应物的诗中所说:“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万国来朝的场面或许有些夸大,但在那一时期,确有近百个国家来唐朝朝拜学习,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
文化的自信让唐朝奉行文化开放,在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来自世界各地的舞蹈也就在交流碰撞之中不断升华,融合出了全新的舞乐形式。
上位者对于舞乐的重视,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那时,皇宫中专门设立的“太乐署”这一机构,在管理天下舞乐发展的同时,对舞蹈艺术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创作。
Image from 长安十二时辰
虽然在历史的车轮下,舞乐的发展最终停滞在了兵荒马乱之中,但这种兼收并蓄的舞乐形式却成为了后人灵感的源泉。毕竟用现代的技艺去演绎千年之前的舞乐本身是困难的,但若是其本身的形式就是海纳百川的,那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基于这种现代的传统,《唐宫盛宴》用嬉戏打闹的表演形式串起了整场表演,唐代侍女自画卷中而来,款款走过深宫禁院的红墙,其一举一动如同邻家少女一般天真可爱,最终又化身为陶俑,复归于历史之中。

沧海桑田,能够抵抗时间侵袭的唯有人性的纯真。最终击中心灵的,正是这一分灵动俏皮的熟悉感,让古代的仕女与现代的小女孩相视一笑。在这会心一笑的背后,便是新世代的叙事逻辑。
然而,这份珍贵的共情并没有能够延续下去。
尽管《唐宫夜宴》成为了2021年十大年度国家IP,河南博物馆也尝试了很多手段,无论是发布NFT数字藏品还是和泡泡玛特联名,最终都没能延续这个IP的辉煌。

《唐宫夜宴》最后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却是因为电视单元剧《我们这十年》,《我们这十年》讲述了《唐宫夜宴》的幕后故事。
但显然,这跟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回头看来,《唐宫夜宴》便是一种现代的传统。在短短的瞬间里 ,把古今之人的心灵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让新式旧时髦深入人心。其作为一个舞台节目无疑是成功的,但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却有些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毕竟这只是一个节目,只能提供情绪,不能提供真正的文化。
谁的文化?文化为谁?
如何真正的履新传统文化?如何让传统真正的“新”民,提供真正的价值?要厘清这个问题,可以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
早在上个世纪,阿多诺便提出了“文化工业”这样一个概念,来提醒我们警惕一种现象。其背后的动机往往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从上而下的有意识地结合主力消费群体的需要去进行生产,使得文化被商品化、标准化。

那些拿着现代工具、乘着“国潮”风的做法,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这种行为在过去或许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在当下却十分容易被这些新潮的呈现手法所困住,而忽视了受众真正的需求。
不可否认,随着技术的发展,制作条件和接受条件发生了质的转变,这也就使得大批量生产的文化复制品通过现代工业传播到了各个角落,深入到了原先可能永远到达不了的地方。
传统文化走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使文化被重新解释的机会大大增加,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但不能忽略的是,如何让这一事件不彻底沦为了利润的奴隶,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文化不能是文化宣传者的文化,文化为的也不应该是点击率和ROI。

诚然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了文化的传播,但其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工具本身并不会有价值判断。
无论如何,这种“文化工业”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一味的要求回到原先为传统而传统的时代无异于痴人说梦。甚至明知有些文化艺术产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欲望而存在的,但也不得不去接受它的存在。
幸而,“国潮”这面风帆在文化自信的东风之下持续飘扬,文化“新”民还有机会!
正如摩尔根所说的,“现代社会所趋向的‘新制度’,将是古代类型社会在一种高级的形式下的复活”。传统文化在“国潮”中苏醒,如何让其在“国创”中复活才是未来需要面对的。
这种复活,往往是时代使命的具体表现。
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起,同样并非“药方只贩古时丹”,而是肩负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国潮”只是一种现象,现代手段也只是一种高效的表达方式。
在这些天时地利之下,应该如何“复”古人神韵,来“新”今人精神?
这才是时代的考题!
要新的不仅是文化,亦是当代青年的精神。
这才是当今传统文化复兴,或者说文化复“新”的应有之义。
需要警惕的是,削足适履般的复兴,不仅误人子弟,恐怕也违背了传承的初衷。
毕竟,文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观赏物,而是古人生命迸发之后的余晖。古典的种子其实一直在当代人的心中,只不过随着生活方式的流转,它们被逐渐淡化,潜入深处。
但是,在生活之中,它们的痕迹仍然存在,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如何重新找到它们呢?
古人已经作古,缺少了向导,在传统文化的海洋寻找无疑是大海捞针。但是,古今之间的情感是相通的,作为人的核心需求亦是一脉相承的。
以生活方式为进路,回望这束薪火,不仅可以照见古人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更能一窥先贤的智慧和优雅。
它如灯塔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脚步。
不仅“新”人们的精神,也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在每一个细节之处,使人们的身体面貌一“新”。
也正因为如此,如何找到它们,如何去伪存真,使它们在现代重新绽放,是文化研究应该聚焦的命题。
在那之后,新尽何归?
其实答案已然含在了问题之中:万物新中,中新万物!
本文版权归一与一设计咨询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欢迎转发
/Contact us/
商务洽谈 / 品牌合作
yyy@yyy-design.com / 021-64055028
上海市闵行区益梅路91号42栋6号楼108室
一与一设计咨询官方网站
懂生活的设计,过设计的生活。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481篇内容 · 12.4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233篇内容 · 5.5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58篇内容 · 13.4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33.7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139篇内容 · 5.4万次浏览
- 奇思妙想的夏日创作28篇内容 · 7442次浏览
- 你有哪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经历?5472篇内容 · 51.8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1.0万+篇内容 · 86.0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