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束缚着一个人一直在社会底层的?节选自作者:六先生
深得我心,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自身的现状,看到这篇文章我似乎找到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节选自作者:六先生
这篇文章总共分为三部分
1、家庭束缚2、情绪束缚3、经济束缚4、知识束缚
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和爱非常复杂,它和所有形式的爱都不一样,所有的爱都走向融合,只有父母和子女的爱走向独立和分离。
你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组建一个独立的新家庭,这才是良好的原生家庭父母最大的爱。
能否意识到这一点,不是能力或者智商上的差异,而是观念的差异。
如果你不明白这个观念,等你以后有了子女,也可能会走上父母这条路。
子女从来都不是父母的一部分,而是和父母独立平等地位的人,你有自己独立的人生,以后会有独立的新家庭,父母和子女的爱,终将走向独立和分离。
情绪真正的束缚,是情绪会把事情进一步恶化。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出名的判断,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人一直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主观精神世界,客观现实世界。
如果你认为主观精神世界里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那就会永远被困在那个世界。
那我们来看一下,在我们说的这些情绪和想法中,哪些是客观真实世界,哪些是主观精神世界。
不自信,敏感,悲观,自我否定、抱怨、不会拒绝、长期内耗,总是在意别人的眼光。
不自信是客观真实世界,是个人的特征表现。
悲观是主观精神世界。
敏感是对客观真实世界发生的事的反映或者过度反映,是主观精神世界。
自我否定,是主观精神世界。
抱怨是现实动作,是客观真实世界。
不会拒绝是客观真实世界。
长期内耗,是主观精神世界。
在意别人的眼光,是主观精神世界。
这些想法和情绪中,只有不自信、抱怨、不会拒绝是真实存在的,其他的都是你主观精神世界的东西,是你的主观想法和情绪,它只对你有影响,不对外界有影响。
3、经济束缚
货币真正的本质是别人相信。
但这些都是货币的外在形式,货币真正的本质是别人相信。
比如一个一亿元硬币,我认为它是1亿元,拿它去买东西,别人会把它当做1亿的价值吗?
肯定不会。
那我有1欧元,我认为它就是和1人民币一样的价值,去买1人民币的冰棒,别人会卖吗?
会卖,而且还会找我零钱。因为对方认为1欧元在当前的汇率里比1人民币的价值更高。
所以,你认为货币是多少钱没有用,别人认可才可以,别人认可你手中货币的价值,你才能从别人手里买东西。
货币的真正逻辑,不是自己相信,而是别人相信。
再说消费,你觉得你了解消费吗?
消费不只是花钱,而是如何花钱,在大部分人的消费观念里,从来没有考虑过机会成本。
这个世界资源是稀缺的,你不可能拥有一切,所以必须做好取舍。你每做一个选择,背后都会有放弃。你放弃的其他选项中,最高的价值,就是这个选择的机会成本。
你花钱买的任何一个东西,比如买了一个包包,或者一个游戏机,都是放弃了同等价值的其他东西。
你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它的机会成本,甚至你可能都没意识到这是放弃和选择。
有一些家里父母是做生意的,或者自己在做生意,奔波劳苦一年,每年流水很多,看起来也能赚钱,但很多年过去了,却积累不了财富。
本质上就是没有认识到机会成本。
举一个例子:一个夫妻经营的餐饮店,男女两人,一年在房租、食品原材料、以及一些易损耗材上的总成本是30万,这家夫妻店,一年能净利润赚20万。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夫妻店一年赚20万还不错。
但其实根本不赚钱,甚至可能是亏钱。
两个人如果不做餐饮店,而是选择厨师行业的工作,假设一年净收入是15万,这是劳动力的机会成本。
30万资金,如果没有用来买食品原材料,而是用来投资其他领域,假设可以赚4万。
那这家夫妻店一年其实只赚1万块钱,如果生意不好,只赚了17万,其实就是亏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让你明白所有的东西都有它的机会成本。
这个例子中,赚的这1万是利润,也就是剩余价值,财富的积累必须靠剩余价值。
真正的商人,永远会把机会成本计算在内,机会成本也是成本。
比如做一个项目,100万的投入,机会成本是20万,如果最终到年底一共是有120万,你问他今年生意怎么样,他会告诉你只是保本。
大多数人认为的保本是100万,一年后不亏不赚还是100万,但这其实是亏的。
120万才是保本,超过120万的部分,比如150万,30万是利润,也就是剩余价值。
如果剩余价值很多,说明有其他人的价值被压榨了。
你工作赚不到钱,就是你劳动的剩余价值被压榨了。
在经济困境里,意识不到机会成本还只是束缚之一。
真正的束缚是资本的力量。
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两个人,甲和乙,甲有100万资金,乙有1万资金,两个人猜硬币,输了给对方100块钱,公平公正,各50%的几率,你认为最后他们各自会有多少钱?
最后,甲会有101万,乙一分钱也没有。
即使是最公平的条件,只要对方的资金是你的10倍,你基本上就没有可能赢了,如果对方资金是你的100倍,那就是必输,过程可能会有曲折,但最终都会把钱输光,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同理,当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掌握资本的有钱人,发展速度会比你更快。
就会形成你看到的局面,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没钱的人越来没钱,危机出现的时候,也是底层的人最先遭殃,恶性循环,永远被束缚在底层。
但是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现在的收入和存款比10年前是多的,并没有越来越没钱。
其实那是通货膨胀带来的错觉。
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280元;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3834元。
20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0年的6.97倍。也就是说,2000年的1000元等于2020的6970元。
2000年,猪肉的价格大致在2块5一斤,2020年猪肉价格在20元一斤,是2000年的8倍。
看起来你手里的是钱变多了,但购买力下降了,简单的说,就是钱不值钱了,这就是通货膨胀。
官方发布的数据,2012年到2021年,近十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在2.23%左右,但现实远不止,真实的通货膨胀率应该在6%左右。
这意味着你什么都不做,你的钱,也要达到每年6%的增值,才只是持平的状态。
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一年6%的收益,不高也不算低,花精力能找到这样的金融产品。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投资这个观念。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要投资理财,要钱生钱,卖菜的阿姨也知道把钱放余额宝每天有利息。
但我不认为这是投资,因为投资最关键的两个信息:风险和回报率。
你不了解风险,也根本不知道回报率多少才是保本,你还觉得是投资吗?
持平通胀才是保本,多出来的才是收益,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这个观念,觉得有利息就行。
投资有风险,不推荐盲目投资,如果你要投资,至少得知道你的机会成本,什么样的回报率是保本。
不了解经济运行规律,没有机会成本意识,没有投资理念,资本的束缚等等这些,从现实层面,隔绝了大部分人上升的通道,经济束缚是最难解开的。
四、知识的束缚
知识的困境,本质上是思维的困境,是如何找到和使用对你有用的知识。
如何找到,找全,并且正确的有用知识,靠的就是一个人的思维逻辑模式。
知识的束缚,本质上是思维模式的束缚,但更深一层的束缚,是不知道和想不到。
第二部分:如何和解除自身的束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家庭束缚、情绪束缚、经济束缚、知识束缚,这四类束缚中,我认为知识束缚中的思维束缚是最重要的。
改变是一种对比,而命运的改变只能和自己对比。
在开头,我说过,我的理念是:人只能和自己对比,我们所做的事都是为了让自己越来越好,比过去更好。
如何比过去更好呢?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可以。
系统化的思维能帮助你梳理和拆解问题,看到事情的核心,你很容易就能做到触类旁通,遇到新的问题或者新的事情,上手自然就快。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你想要达成的目标,你的困境,你的束缚,其实都是你人生中遇到的问题。
我的另一个理念是:只要你把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了,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所以,解除束缚,就是改变命运。
解除束缚的方法,就是改变命运的方法。
家庭束缚如何解除?
家庭束缚最深层的本质,是想法观念,父母和子女的爱,最终走向分离和独立的观念。
不仅是父母,也包括你自己,都没有这个观念。
你要做的不是改变父母的观念,而是改变自己的观念。
解除家庭束缚:
第一步:解除思想束缚,真正的独立,摆脱对所有人的等靠要;
第二步:解除现实束缚,如果父母不具备指导人生的能力,他们的建议和要求不要再听;
第三步:找具备能力的指路人。
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指导人生的能力,其实很简单,看这个人的状态,是富足的,包容的,尊重的,积极向上的,还是抱怨的,贫穷的,诉苦的,不思进取的?
跟这个人一起生活做事,你是向上的,还是向下的?
情绪束缚如何解除?
情绪束缚是在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中所形成的状态,不自信,敏感,悲观,自我否定、抱怨、不会拒绝、长期内耗,总是在意别人的眼光,担心别人会怎么想。
这些状态情绪会推动事情进一步恶化发展。
在这些状态情绪中,只有不自信、抱怨、不会拒绝是真实存在的,其他都是主观精神世界产生的。
解决情绪的问题,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分清楚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我的成长经历中,面对这些问题,用的是内观,把自己独立在事情和情绪之外去看待问题,从参与者变成旁观者。
中国的内观法源自于庄子的心斋:凝视内心、自我观照、自我启发,自我洞察。其目的是提高自控能力,以及人的悟性和自我认知。
先将自己的感觉集中在身体上,一般是呼吸、或者心跳,慢慢的去感受它,这个步骤主要是用来静气凝神,整个过程类似冥想的前奏,冥想不一定要坐者,我冥想就喜欢站着,习惯之后也可以直接跳这过程。
先静气凝神,然后回想你刚刚做的事,如果你刚跟家人或者朋友吵完架,正在气头上,以第三视角的身份去观察你整个吵架的回忆经过,你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对方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把整个事情的回忆观照之后,怒气就会消失,你可以看到自己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会变得平和,发现自己或对方的问题所在。
整个过程就只是以第三视角观察,不要思考,思考是观照之后要做的事。
内观可以让你脱离情绪,剩下的就是情感和利益。
在情感和利益的基础上,要怎么取舍决定,才是要思考的事。
习惯之后,内观就会成为你的本能,你时刻都在内观,自我洞察。
分清楚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这是脱离情绪束缚的第一步,达到主观精神世界的稳定。
活在现实里,不是活在想象和情绪里。
这是解除情绪束缚的第二步,建立正反馈机制。
人其实是差不多的。那些长期经历失败,在童年中有过诸多不愉快经历的人,第一直觉就会告诉自己掌控不了局面,很容易陷入在沮丧的状态之中。
而那些有过成功体验,从小就养成了优秀习惯的人,也更具备对付各种磨难和挫折的应变能力。
很多人不自信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太久没有感受过自信的状态,会心虚,不适应。
建立正反馈机制,选任何一个事情,可以是工作,也可以是某种技能,或者某一个具体的事,尽全力把它做好,先在这个领域中建立自信,然后适应自己的自信。
只要重新感受自信的状态,你很快就可以得到调整。
先把事情做好,获得自信,自信又帮助自己把事情做的更好,这就是正反馈机制。
建立了自信,抱怨就会减少,内心变得更强,才有拒绝的勇气和底气。
。
经济束缚如何解除?
经济束缚想要解开是最难的,因为它对现实生活影响最直接有效,需要按图索骥一步步的来,不要想着一步登天,嫌贫或者仇富的心理没有意义,人只能和自己对比,比过去更好就可以。
想解决经济的束缚,要分阶段来:
第一阶段:
有两步要做。
第一步要做的是:了解经济的运行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最基本的认识,具备机会成本的意识和投资的意识,你可能要看一些书或者学一些东西。
第二步要做的是:把自己当前主要收入来源的工作做好,尽可能的在小圈子做到顶尖,如果已经做到顶尖,尝试压缩自己工作时间,提高效率。
把主要收入来源的工作做好,有一个前提,就是选择正确的工作。选择对自己来说正确的工作,比盲目努力要好很多。
工作上,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选择一个行业内最高端的职位工作,,很多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第二阶段:要分析自己的收入来源,以及如何把现有的资源效益最大化。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的一句话:现在不是考虑你缺少什么的时候,而是考虑用你拥有的东西可以做什么。
第二阶段是要让自己从从消费者,转为独立的价值生产者。
考虑5个问题:
1、思考自己有什么资源可以出售?普通人有的资源,时间、技能、体力、人脉关系等等。
2、思考怎么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出售?
3、思考怎么把目前不可出售的资源出售?
4、思考怎么把已有的资源用更多种的方式出售?
5、怎么把已有的资源以更高的价格出售?
把这些问题的回答认真写下来,每隔一段时间去整理,去增删。
这些问题是为副业准备的,你必须要有多种收入的方式。
第三阶段:以自己在领域中的能力、资源和老板进行价值交换,不再是打工。
上层是一个圈子,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不是认识吃过饭就叫人脉,你具备上层的人需要的价值,那你就有了议价的资本,有了一席之地,才可以创造出剩余价值。
第四阶段:是资本和资源,脱离打工,以资本和资源、信息差赚钱。
千万别想着盲目创业,没有想法、没有目标,为了创业而创业只有死路一条。
创业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如果你在第二阶段副业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好的资源变现方式,才可以考虑创业。
现在的社会很浮躁,各种各样的媒体、文章、视频,宣传几天、几个月赚几百万,让很多人都觉得钱很好赚,好像只要敢做就能赚钱。
即使没赚钱,他们也会告诉你,一定要闯一把,本来就没什么资源,大不了一无所有,从头再来。
所有人都想快速暴富,但是没有人告诉你,资产不仅可以清零,还可以为负,负到你一生都要搭进去偿还。
这4个阶段里,没有说到投资,你觉得投资应该在哪个阶段?
投资应该在所有的阶段都存在,第一阶段中主要是投资自己,之后的每一阶段才是金融属性的投资。
知识束缚如何解除?
知识的束缚,本质上是思维模式的束缚。
思维模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是一个长期刻意训练的过程。
你看的那些短视频,咨询,都是零散的知识,零散的知识是信息,没有办法形成体系架构,知识学习,千万别看零散的东西。
知识束缚的解除,要做三个方面的事:
第一:是工作上专业的技能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多赚钱,这是你立足的根本。
第二:是丰富自己的常识和信息。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人性等等,可以多看一些纪录片或者书籍,我大部分 的视频网站都开了会员,就是为了看纪录片。
第三:建立自己的独立思维体系。
着重介绍两个思维体系:第一性原理溯源思维和结构化思维。
第一性原理。
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哲学观点:“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
第一性思维是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是倒推溯源的过程。
在一个问题上不断追问下去,直到根源。
比如,前半部分讲家庭束缚用的就是第一性原理溯源思维。
家庭束缚,是父母不具备指导人生的能力却要强加控制干涉;再往上是时代变化太快,父母长辈的经验不适用;再往上一层,是父母没有把子女当做和自己一样平等独立的人;再往上一层,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再往上,是父母没有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爱走向分离的观念。
每一层现象的本质是什么,一层层往上走,直至问题最终的根源本质,能让你更好的理解和解决问题,也能帮助你判断对错。
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当我们面对问题时,通过某种结构,把它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这是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
我们平时的思维是零散的,结构化思维更像是一个金字塔。
结构化思维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它的思路是,把最顶端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解决问题的不同方面,再将这些方面进行二次分解,形成若干个组成这些方面的原因。
结构化思维的好处,是帮助自己更全面的看待事物,不会只盯着其中一个点。
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的,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底层的人最缺的其实就是结构化思维,大部分的观念,比如勤劳致富,天道酬勤,选择比努力重要,等等是都一种绝对化思维,其实都只是事物中的一个方面,你只盯着其中一处,一定会忽略其他的关键信息。
结构化思维像金字塔,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个种子,一个种子生根发芽,长出主干、枝干和树叶,最终成为一颗大树。
3.是我在具体行动上的一些避坑建议。
第一个建议:一定要投资自己。
学习是一种投资,这是花钱也要做的事,一个东西的价值不只是它当前的价值本身,更多的是它以后能给你带来的价值;长远来看,投资自己比投资任何金融产品的回报率都高。
第二个建议: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更成熟的经验和方法。
如果你完全靠自己的经验去成长,会有很多问题:
第一,会走很多弯路,因为你每个坑都要去趟一遍,甚至趟几遍;
第二,成功的速度比较慢;
第三,天花板比较明显,因为你成功的边界,就是你认知的边界。
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有人曾经遇到过,并且可能已经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只是你还不知道。
你的顿悟和新发现,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第三个建议:改变消费习惯。
图便宜买了一箱苹果,从烂的开始吃,最后吃一箱烂苹果。
因为价格便宜,买了没有用的东西,才是最大的浪费。
买一样东西,犹豫的理由是因为价格,那就买;买的理由是因为价格,那就不买。
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因为贵就不买,没有价值的东西就算再便宜也不能买。
第四个建议:保持随时记录想法的习惯。
我一直有这个习惯,我看到的,临时想到的,甚至一些有意思的梦都会用手机便签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思考,思考应该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事。
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的经典台词:懂得思考的人,才掌握了成功的钥匙。
查或搜索信息并不是思考,搜索引擎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证实”你的想法,或者确认一个疑点,如果你对一些问题理解不深刻,根本都不知道该搜索什么。
第五个建议:定期复盘。
一定要明白,复盘是为了寻求进步,不是为了把锅甩给谁。
第六个建议:不需要把失败合理化。
结果不好,不代表行动不对。
事情失败之后,人会安慰自己,比如自己状态不好没发挥好,有人干扰,等等。
这些理由都是失败之后让自己的现状合理化。
但这些理由,都没有一个涉及到真正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接下来你该怎么办?
这一点上,动物比人做的更好,比如一头狮子,捕猎失败了,它会想自己状态不好,有其他的动物干扰,或者环境不合适吗。
不会,它只会想,下一个,我要捕猎什么,它不会把自己的失败合理化。
你可以去找失败的原因,但真正重要的是下一步你要做什么。
第七个建议:让你的生活保持变化。
大部分人的的生活没有变化,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变化就不会有机遇产生。
可以是环境变化、人的变化、新的知识信息等等,总之让你的生活出现新的东西。
对于成年人来说,大部分变化是来自于持续输入的信息知识。
当一个人经历过一段时间痛苦的爬坡之后,就迅速进入稳定状态了,不再有新信息摄入,就会停滞很长一段时间。
第八个建议:认识自己。
整个内容 ,你认为第一部分重要还是第二部分重要?
人不是机器,机器坏了不会自己修,但人一旦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改变是很自然的事,这是智慧生命的本能。
认识的越深刻,改变越自然而然。
所以第一部分的内容更重要,才占很大比例。
第九个建议:用希望做动力,别用恐惧做动力。
希望会给人动力,恐惧也会给人动力。
害怕过苦日子,所以更努力去奋斗,它会给你动力,这个动力来源于对残酷生活的恐惧:你不想要过残酷的生活,所以你更努力。
与之相反的是另外一种状态:你见过更好的生活,见过更优秀的人,你想成为这样的人,所以你更努力,这是对更好生活的希望。
恐惧会让人一直处于焦虑状态,而希望比恐惧有更正向、更长远的动力,有更高的上限。
你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对目标生活的追求,对改变世界、改变自己的渴望。
短期可能恐惧做动力更好,但长期一定是希望的动力更好。
对向往生活的希望,比对残酷生活的恐惧,更有意义。
改变,不可避免的会让自己产生焦虑,任何人都会这样,适当的焦虑不是坏事,至少说明你积极进取,并且在努力寻找出路。
不能过于急躁,跨越阶层并不是一跃而就的,你只要不断的比过去更好就行。
村上春树的一句话: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192篇内容 · 24.1万次浏览
- 独居中年女性最难面对的困境1.0万+篇内容 · 2.9万次浏览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265篇内容 · 225.7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849.0万次浏览
- 贫穷是一生的潮湿54篇内容 · 27.1万次浏览
- 梗图续命,笑到通气38篇内容 · 137.7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358篇内容 · 1240.2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317.1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