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夜·我们难以逾越的心魔
上一章絮絮叨叨的和大家聊了很多车的事情,而事实上是,无论我们追求开上什么样的车,说到底不过是我们的心魔而已,放大了说,车不过是代步工具,我们三十岁左右这个年纪有就不错了,不用过分追求风驰电掣、光鲜亮丽。用罗兰·巴特的观点来看,这些都不过是符号、象征以及神话。如果嫌自家的车的油门太迟钝,隔音效果太差,刹车不够线性,不妨试试运用乐观的联想,那样即使在下班高峰广州那塞到几近贴身肉搏的内环路上,开着那台空调打开,仍热得像是在蒸桑拿的车龟速前进,心里默默比较一下那些每天要走十几公里山路去上学的孩子,瞬间觉得自己像是在法国的西海岸开着法拉利最新款的488在国道上自由地驰骋。所以心态很重要,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我们既在桃花源的彼岸,却又在桃花源的此岸。
回想过去十年间,我发觉自己的心魔也在不断改变,像是二十年前心心念念的乐高积木,现在也觉得索然无味一样。果然人每一天都是在长大。有的心魔逐渐变得强烈,有的心魔却逐渐消沉。
比如对比起十年前,本人对钱和权的欲望逐渐升温,回想起十年前刚读大学的时候还以魏晋名士的自居,热衷于谈玄,鄙视一切世俗的欲望,清雅的很。现在却变得越来越俗气,开口闭口都是谈钱和权,不过我倒也能正视这个问题,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变俗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起码比以前知分寸,识大体得多,还是那句,生活最难过不过是生活本身。
有很多人认为,有权就有钱,但我对此提出了稍有不同的见解,除了个别只手遮天、财色兼收的狠角色,我们这代人里头,绝大多数的同龄人都需要在钱和权之间作出一个选择,并不断在该赛道上深耕。其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太可能做到既要又要的;其二、现代社会公共舆论、公共监督发展如此迅猛,想要一把抓的话就要面临吃牢饭的风险,所以除了个别胆大包天的,绝大多数人还是要掂量掂量成本,在两者中选择一个。如果选择了权力,就要接受经济上相对不宽裕的生活,即使原本家底雄厚的,也有摒弃享乐主义,低调做人;如若选择了财富,在享受财富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要做得能屈能伸,该低头时就低头,时不时感受一下低人一等的感觉。钱和权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需要择木而栖。
说起来,这么多年,我的众多心魔中不曾变大或是变小过的,竟然是烟瘾。我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帮我分析过,我对香烟有俗称的“第一口瘾”,就是抽完一口之后立马就变得索然无味,甚至之后好几个月乃至一年不抽都没有一点问题。这么多年一直未曾改变。说起来这可能是家族传统,我爸也是这样的,要抽也可以抽,而且也喜欢抽,别人递烟一般也会接,但是一年不抽都没任何问题,甚至不会去特地去店里买来抽。因此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家可以说是天赋异禀,旁人难以复制,我看着身边烟瘾变得越来越大的同龄人,生活的重担压下来,他们也从两三天一包到一天一包,再到一天两包,想想都觉得可怕。
当然,我也有逐渐消退的心魔,说来有趣,竟然是游戏和网瘾,我现在玩游戏或者是刷手机视频基本一个钟头左右就要停下来歇一歇,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直接到此为止干别的事情去了,我年轻时可是能连续玩七八个小时的(我同学纪录是连续玩三十多小时,失敬失敬)。后来我偶尔在网上看到这个现象的名称,叫做电子阳痿。不过归根到底,都归结于千篇一律的激励机制,无论是游戏或是视频,能创造出的有意思的激励终归是太少,随着多年对审美趣味的培养,心理愉悦的阈值变得越来越高,所以这些电子鸦片便越来越难打动我。但我这种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我见过同龄人仍旧因电子鸦片逐渐沉沦的也不在少数。
至于另外一个不断消退的心魔,是泡夜店蹦迪。以前在国外读书的时候,除了最冷那两三个月要冬眠之外,其余时间每周至少能蹦一到两次。最好玩的是,蹦迪的那群人其实就是自己同班的同学,看着他们誓要蹦到天崩地裂的架势,再过三四个钟头就要在课堂上看到他们正襟危坐举手回答问题的样子,想想都有一种反差萌。但是自从23岁开始,我对半夜蹦迪逐渐失去了兴趣,再也不会像从前一样,下了晚课后拼命赶作业,再赶快睡两三个小时,12点左右下楼去蹦迪了。后来和两个朋友一聊起,发现她们也都是23岁开始蹦不动的,或许23岁是一个分割线,将青春年少和老成持重作一个分割,如果用李清照的词来描述一下当时的心态,大概就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至于很多人会遇上的30岁左右男性荷尔蒙减退的现象,我本人倒是没有遇到,实在是万幸中万幸,但我确实发现有同龄朋友出现早衰的征兆,具体表现是头发开始拼命地掉、肉眼可见地掉。有研究表明,男性32岁之后每掉一根头发,长出来的都比原来那根要细。但女性荷尔蒙释放到了30岁左右开始逐渐进入高峰,开始变得如狼似虎。这就是老生常谈的,男女双方巅峰状态完美错过的问题,也是夫妻之间婚姻出现危机的其中一个原因。所以如果要想使巅峰状态完美重合,只能趁年轻时找老阿姨,这样才能如鱼得水,因此找阿姨是神的指引。
我碰到过不少同龄人之中,有的在和他们交谈的过程中已经隐约感受到他们所有心魔已经开始消失,逐渐往四大皆空的趋势发展。具体表现为:眼神开始变得柔和,开始喜欢钓鱼,看见穿吊带衫的女生第一反应是她们会不会觉得冷,不再追求升职加薪,潜心研究佛教经典等等。有人认为他们这样下去这辈子就算完了,因为心魔的消失会导致进取心的消磨殆尽,没有了心魔那就是将人生置之度外了,但我认为还不至于,这只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和态度而已,是一种见性成佛的智慧。说不定抛开所有心魔之后,他们的精神追求才能走得更远。
在这里送给各位一段我很喜欢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里的话,帮助各位治疗各自的心魔: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般若照见五蕴皆空,何止离一切苦厄,离一切苦厄然后才见到诸法空相。五蕴空,色空,空亦空,一切法空,便是诸法的空相。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168篇内容 · 70.3万次浏览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56篇内容 · 2.1万次浏览
- 你镜头下的夏日终曲56篇内容 · 1.6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187篇内容 · 117.6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88篇内容 · 24.3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772.9万次浏览
- 贫穷是一生的潮湿21篇内容 · 2.9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251篇内容 · 1192.8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