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长打馆长,一出好戏

01
读者发给我这个新闻时,我一时是没办法接受的。
就在昨天,5月8日,周一,山西吕梁的民办博物馆——吕梁山革命博物馆,发布了一则闭馆公告。
高宇峰馆长在离石区政府办事时被区长张海文辱骂,推倒致伤,120救护车送至吕梁市人民医院急诊,现状态很不稳定,时而昏迷。实在不能正常开馆接待大家,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

说实话,我第一次见这么怪异的闭馆通知。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初看时有一种哪里都怪怪、但又说不清怪在哪里的感觉,它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都透露出一股子黑色幽默的荒诞感。
首先,如果博物馆所说属实,那区长直接辱骂博物馆馆长,甚至动手将之推倒,就真的和区长的身份分外不合,甚至和我们想象中的“官场斗争”相去甚远。
“怎么大人物也像小孩子一样推推搡搡的吗?这也太低级了吧。”一种罕见的反差感油然而生。
其次,博物馆的文本也十分地具有戏剧性。
区长直接出手把人推倒,已经让人匪夷所思了;但摔倒后,“现状态很不稳定,时而昏迷”,就更让人觉得严重了。一个人昏迷,然后就导致整个博物馆不能正常开馆,直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每一句都旁逸斜出,打在了出人意料的点上,充满了戏剧性。
再次,某位老实的网友有个疑惑:馆长昏迷,为啥博物馆就不能开门接待游客了?
当然能迎客,馆长昏迷,博物馆也不是非闭不可。博物馆周一闭馆,本来就是行业惯例,也许昨天本来就要闭馆,之所以还发这个通知,无非是想借着公告,告诉大家馆长被区长打了,在为馆长鸣不平,讨个说法罢了。
02
可问题在于,馆长被区长辱骂和推倒致伤,为何他们选择了用闭馆通知的形式来维权?
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是博物馆馆长或职员,你认定自己或馆长被区长欺负了,你如何才能为自己或馆长讨回公道?
本来正常的途径是报警或找纪委,对吧?但,你觉得这有用吗?你觉得一个民办的博物馆馆长,能奈堂堂区长何?
如果这是一部电影,到此时,你还能想出什么别的更好的点子,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吗?
答案是:
把纠纷变成一出戏。
【闭馆公告】是剧本,博物馆是舞台,而网友则成了他们的观众。
冲突,则成了这件事能不能成的核心关键。但它这个事和所谓的“小作文”还不一样,小作文能不能成,关键看内容够不够劲爆。但这个事之所以能成,是因为文本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它是一则博物馆的闭馆公告。
在大众的认知里,博物馆的闭馆公告都是类似于“因修缮而闭馆”,没有博物馆会说“我们的馆长被欺负了呜呜呜所以我们得闭馆了嘤嘤嘤”。一旦有,必定会引起巨大反响。
也就是说,这出戏能有多大的舞台效果,取决于观众的反应。观众被拉进了戏剧中,人人都是戏中人。
这哪里是维权,这是最前沿的【沉浸式话剧】啊!
这张闭关公告,让我想起电影《三块广告牌》里,主人公的女儿惨遭奸杀,几个月过去了,但案件仍然没有告破的预兆,警察似乎也并不是很在乎这个案子。眼看昭雪无望,于是,她租下了高速公路边上的三块巨型广告牌,在上面控诉警方办案无能。

在我看来,博物馆的闭馆公告,和这三块广告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我见过的网络维权里,最为高级的,它闭馆公告变成了针对区长的公开检举信,把“小作文”提高到了一种类“行为艺术”的高度。
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是文本的狂欢,也是艺术的胜利。
03
在这个案例里,我们能看到民间互联网维权文本进化到的最新最高级形态。
反观官方的回应,根本就是不及格的。
人家都已经用上了戏剧和艺术的核武形态,他们还在用小米加步枪式的老三样。
一、【正在核实】:
吕梁市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已关注到该博物馆公众号发布的内容,已经通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向有关单位核实,具体情况尚未收到反馈。
二、【空口否认】:
8日晚,离石区政府办公室一名值班工作人员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回应称,上述事件经核实是造谣信息,“肯定是谣言”。
三、【没有监控】:
而在5月9日凌晨,吕梁深夜发出通报,区长办公室和所在楼道没有视频监控设施,区长没有辱骂,没有与高宇峰有任何肢体接触。反而是高宇峰被劝离后,仍然大喊大闹,多次冲向张海文办公室。

04
这就有意思了。
现在各执一词,而恰巧又没有监控,就只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这要是搁在以前,兴许还有记者去调查还原真相,但现在调查记者早就灭绝了,我们被迫处在后真相时代。
于是,没有真相,只有文本的较量。
欢迎来到文本的时代,欢迎来到真相的荒漠。

可,即使是文本的较量,也有高低之分。显然,在这场文本的战场上,有人一骑绝尘,有人丢盔弃甲。
当然,一骑绝尘不代表正义,丢盔弃甲也不代表邪恶。跪地求水的孙国友只栽种了600多亩,而非传说中的万亩;陈某龙怒怼中电科的聊天记录,最终确认是捏造。
在越来越多这种反转出现后 ,出现了真相和信任的“通货膨胀”,选择信任并支持的成本越来越高,高到我们只能用逻辑、常识、情感和立场,来选择相信与否。
这是不健康的、不正常的,人们不该活在这样巨大的信息不确定性中,而无从确认。
在这场以文本为武器的战斗中,最后无论是谁胜利了,都是整个社会信任的失败。
—The End—
作者:魏春亮
来源:亮见,ID:liangjian0624
魏春亮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面对6名大学生遇难,能不能有点人性? (5人喜欢)
- 被910元压垮的19岁男孩,世界没站在他那边 (115人喜欢)
- 欧美连环重罚!Shein的套路,这次不灵了
- 甘肃通报:为何三个蠢人,能把天水领导一锅端? (2人喜欢)
- 余杭区的通报,比臭水还臭!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52.7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66篇内容 · 18.1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913篇内容 · 864.8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946篇内容 · 224.3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32篇内容 · 17.8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316.6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827篇内容 · 147.8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665篇内容 · 596.2万次浏览
写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