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或许都曾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对黄油的需求将牧场女性推向了家庭的主导地位,香料与茶叶曾贯穿文明交流史上千年,自行车的发明意味着人类天才式的想象近乎战胜了物理的客观规律……这些当下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都在不同时期展现了人们的雄心壮志,它们发展的历史,也给了我们一个关照自身文明发展的一个切口。为此,我们整理了一个文化小史的书单,它们有关食物、有关建筑、有关城市……它们虽然是历史,但却并不枯燥乏味。它们就像文明长河中的萤火,汇聚成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新书预告
《蔡志忠读〈茶经〉》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它把普通的农事上升到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活动,一直影响到1200多年后的今天,陆羽也因此被世人尊称为“茶圣”。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部的一部宋刻百川学海本《茶经》,被学术界认为是世界上迄今现存的时间最早的《茶经》版本,刻印于南宋咸淳九年(1273),距今750年。本书就是基于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宋刻百川学海本,蔡志忠老师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卷上、卷中、卷下。卷上由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组成;卷中由茶之器组成;卷下由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组成。宋本《茶经》与漫画本跨越时空,在“元宇宙”时代邂逅,蔡志忠漫画以其妙趣横生的独特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深邃世界,让更多的年轻读者喜爱中国茶文化,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好书推荐
01
《自行车:一部文化史》
两个轮子上承载的幸福和一项巧妙技术的文化史。作者讲述了自行车发明伊始人们带来的解放之喜。人类第一次可以摆脱畜力的束缚,以并不高昂的代价单独行。一部自行车的文化史从一座火山的喷发开始,一直讲述到20世纪中国家庭的“三大件”之一。作为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交通工具,今天看起来并不复杂的自行车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品”,在战胜其他竞争者的过程中,它的形态和技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自被发明以来,约有120—140亿辆自行车被制造出来,仅在德国就有7200万辆自行车在道路上飞驰。无论是19世纪的欧洲和北美,还是今天的中国或者印度,自行车都是一种廉价但方便的交通工具,它所带来的社会甚至文化变迁也令人印象深刻。即将到来的电动自行车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城市中的个人交通。200多岁的自行车依然年轻。
黄油是最古老的人工食物之一,从碧绿的牧草转变成金色的黄油,这个过程在数百年间的变化如同黄油的美味一样,让人心醉神迷。不止于餐桌,黄油的身世与远离厨房和乳品厂的许多事件紧密交织,从精神与药物的需求,到开疆拓土的工业革命,再到20世纪人造黄油生产者与无脂狂热者的针锋相对,黄油独一无二的历史反映了我们的口腹之欲,也展现出人类的雄心壮志。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在书中凯特琳将胡椒献给祖母,将盐献给祖父。或许在作者心中,这就是属于祖父母的味道。这是一本关于香料的书,讲述了人类发现、制作香料,以及它们神奇的用途,还有与厨房相关的各色故事。每天都会用到的香料,似乎来自神秘之地。发生在香料上的故事,有的令人捧腹,有的让人心碎。
“文人之舌”系列分为《文人偏食记》《文人好吃记》《文人偏食记》三本,记载了许多令人吃惊的逸闻趣事:被称为野人、怪人的南方熊楠最青睐的食物居然是面包;兼任牛奶店店长的伊藤左千夫喜欢吃牛奶拌米饭;若山牧水其实是重度酒精患者;将头像印在1000元日币上的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居然因为迷恋甜食而失去性命?……这究竟是怎样的故事?“文人之舌”系列是作者岚山光三郎历时5年的写作成果,书籍内容不仅包括他参考的700多份文献、追踪的37位文人的饮食故事,还包含了他10年来对饮食含义的不停思考。
来自天然作物的咸味、甜味、苦味、辣味、酸味,再到用“发酵”诱导鲜味……从“盐”开始,汤的盐分浓度在0.9%时最美味,因为这个浓度跟人的血浆一致;在罗马,喜欢大蒜的罪犯可以享受优厚待遇,因为他们认为大蒜有净化功能;古埃及人认为,洋葱横截面呈现规则的同心圆,象征宇宙的完整性和恒久性……日本人气作家宫崎正胜力作,从味道里发现大历史。本书聚焦于人类的味觉,探究人类对于食物“味道”无止尽的追求如何推动世界史发展。“味道”中潜藏着奇妙的世界史,就让我们一探究竟吧!世界书业史上绝无仅有的旧书店街,鼎鼎大名的“神田神保町”是如何形成的?本书网罗了云集于此的书店、出版社、经销商、大学、语言学校、专门学校、预备校、电影院等一众业态不为人知的兴衰史,通过翔实的史料唤醒过往的缤纷记忆,勾勒出孕育了日本近代知识与文化的这一“奇异街区”之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