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手澤

我說的周公不是別人。而是不怎麼出名的周輔成先生。昨晚收到網路上買得的他親筆寫就的一整頁“簡歷”。開心得不得了。
九十年代坊間盛行編印各種名人辭典。周公此簡歷。亦是一九九九年八月七日工整填寫在《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的專用表格之上。而和此類文字的套路化有所不同之處。是周公明確地把此稿當作大半生的精要總括。把不必寫的一些精神層面。學術層面的話語亦濃縮在內。亦使得此一葉紙別具價值:
“清華大學哲學系文學士。研究生畢業。學生時期。曾任《清華週刊》的編輯。抗戰期(間)。曾主編《群眾週刊》(成都)期刊。主編《理想與文化》(重慶)期刊。並在成都四川大學。金陵大學等校擔任副教授。教授。抗戰勝利後。任武漢大學教授。解放後任北京大學教授至一九八六年退休。
重要著作:解放前。有《哲學大綱》(南京正中書局)。解放後。重新評估儒家傳統。曾發表《論董仲舒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戴震》(湖北人民出版社)二書。指出儒家自漢武帝以後有在朝派與在野派之分:前者將儒家‘定於一尊’。後者大聲控訴官派儒學而以理殺人。
同時在倫理學上。主張社會主義運動(包括‘空想’的和‘科學的’ )本身就是一場新的道德運動。因而編選了《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二冊。商務印書館)。《西方著名倫理學家評傳》(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自文藝復興至十九世紀有關人道主義人性論言論選輯》(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七年曾將過去一部分論文編輯成冊。名《論人和人的解放》(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一九九一年曾受印度泰戈爾創辦的《國際大學》之邀。任訪問教授。”

說起來周先生還算我的鄉賢。他是江津李市人。距離我少時生活過的那個兵工廠很近。不知道李市還有和周先生有關的人與物沒有。想來是沒有的。一介書生。寒素清白。也不是什麼聞人巨賈。加上周先生的著作不多。倫理學范疇的編譯倒不少。這門學科在鼎革之後地位是尷尬的。雖然不至像社會學那樣索性被取消。然而也是不討人喜歡的。
我認識周先生是從他的弟子趙越勝寫的《燃燈者》里看來的。先買了湖南文藝版的刪節本。趙先生文筆好。清麗悠揚如六朝人文字。
《燃燈者》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幾個場景。是那三次意境高遠的師生獨處:在冰清玉潔的雪夜裡。交談聲伴隨踩雪的嘎吱聲。不時電車經過留下悠長的泛音。登上電車。先生舉起黃藤手杖向趙越勝晃了晃。在陽光普照的廣場上。玻璃幕牆上倒映著朦朧的天光。於那七月圓柱及自由神像前。先生面容嚴肅。拄著黃藤手杖。挺立在前。於簡單樸素的家中。趙越勝幫先生煮好咖啡。按下錄音帶。搖搖晃晃長藤椅。黃藤手杖擺在一邊。先生閉目靜聽弟子的感與思。

讀完之後很興奮。也很難過。寫了一篇《最可惜一片江山》放在博客裏。輾轉為成都一家教育雜誌的編輯看到。討了去登了出來。至今想來。也還是很感激她。
後來深圳的王磊兄又另贈我一冊《燃燈者》。兩美並具。恰為完璧。再過了些時日。在網路上見到書友拍賣一些大學圖書館淘汰出來的借書卡片。上面有各路學人的簽名。其中有一張周先生的。趕緊請朋友幫忙買來。放在書前。也算得了先生的手澤。可惜沒有可能站在先生身旁。否則。和他老人家用四川話擺擺龍門陣。想必也是高興的事。
此後歲月馳奔。又偶得周輔成先生文集《論人和人的解放》一種。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四月的二印本。書前有周公略見顫抖的簽名。落款時間是一九九九年八月十四號。這可稱多年夙願得以實現。在自己心裡是覺得很可以慶祝一番的事情。
此書一定要先從其《後記》讀起。印象中還沒有遇到過一篇相近似的文章。知情意三者間結合寫得尤其好。簡直不能刪掉一個字。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192篇内容 · 23.9万次浏览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264篇内容 · 224.8万次浏览
- 独居中年女性最难面对的困境1.0万+篇内容 · 2.8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848.0万次浏览
- 贫穷是一生的潮湿51篇内容 · 26.7万次浏览
- 梗图续命,笑到通气38篇内容 · 136.2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316.5万次浏览
- 我的生命和夏天是同一种质地7篇内容 · 6429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