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不会流血,不会感到痛苦,因为它没有爱
1605年,在英国,一个名叫盖伊·福克斯(Guy Fawkes)及其同伙因为对国王的政策不满,企图在11月5日搞点大事情,并且差点就成功了。该行动失败于一封神秘地揭发信,盖伊·福克斯及其同伙最终以叛国罪被处刑 。英国民众燃起篝火,庆祝胜利。从此,英国就有了一个为了维护对宗教和国家的忠诚而庆祝的政治性节日——“篝火之夜”。
400年后。
2005年,一部电影的主角佩戴了以盖伊·福克斯受刑时的脸为原型创造的面具,面具上一抹恐怖的诡笑、冷峻的眼睛和苍白的面具、两小块红红的腮红,“像是要把火热的生活吸进它寒冷的面容一般”。这电影之后,这个面具就成为了某些群体举行某些活动使用的象征性标识。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平行的时空,在电影的世界里,纳粹德国赢得了二战胜利,英国从此处在一个极端独裁的政体控制中:疾病,人体病毒实验,宵禁,禁止同性恋,禁止信仰异端宗教,秘密警察……一切都试图告诉观众,这是个自由思想受到极度抵制的世界。
主角V,是政府一个秘密实验的半成功体,这个极高死亡率的实验,最终造就了拥有超凡力量和智慧的半成体V。V这个名字应该是取自Vendetta(复仇)这个单词。他冷静、隐忍,有周密计划并且目标明确。他从企图毁掉实验证据的实验室大火中幸存,便走上了复仇之路。他暗杀掉当年实验的主要负责人后,把复仇的矛头指向了专制政府。他使用暴力手段对抗专制暴力,以暴力审判罪恶,以仇恨驱动行动。因为,他在炸毁国会大厦时死掉,随着旧世界一起毁灭。新世界不需要他这个人。
主角Evey,本来是公司的一个小职员,生活平静并且安逸,但是平静地生活并不能让她满足。在她违反宵禁命令被秘密警察纠缠住里,被V救下,在V劫持电视台发布宣传视频时又救下了V,从此就开始了与主角V纠缠不休的故事。
女主与V的关系很复杂。在V救下她和她救下V的时候,只是强弱者和报恩的关系。在被V“囚禁”的时候,她想方设法逃脱,不惜设计V,企图借助与主教交易脱罪。在思想冲突混乱时,V像父亲一样指点她方向,并让她作为新世界的代表选择是否毁灭旧世界。在与V共舞时,又像是情侣。
电影台词非常有韵律,电影画面很特意地突出象征意义,导演试图打造一部诗歌一样的复仇史诗。比如V在向Evey自我介绍时,英文台词里一大串的V字开头单词;比如炸掉的自由女神像时,从女神像下的铭语”保护穷人的孩子&惩罚做坏事的人“开始炸开;比如V在复仇后总会留下一支红玫瑰(我觉得这代表邪恶旧世界被美好新世界取代)等等。闲下来慢慢看电影,会发现很多类似有意思的细节。、
关于影片的背景设定,其实是有些漏洞的。一个专制残酷的政府,肯定会有极端的军团在拱卫着。那么,通过快递散发出上万份的面具服装、政府面对上万人的集会表现出束手无策、在国会地下的装满炸弹的列车,在影片中表现得与背景设定不太相符。姑且算是影片瑕疵吧。这个背景设定明显弱于同导演的”黑客帝国“系列了。
虽然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暴力复仇和对抗专制政府,歌颂自由思想的故事。但是暴力显然不是影片想要传达的东西。复仇之后的红玫瑰,选择死掉的V,面对集会的群众放下武器的士兵……这些都是在表达,和平自由开放才是新世界应该有的样子。暴力是罪恶的,哪怕暴力的原因是为了对抗罪恶。
可惜,现今,这新世界仍然是我们的梦想。
以上。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428篇内容 · 120.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40.1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388篇内容 · 158.0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216篇内容 · 91.0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178篇内容 · 68.5万次浏览
- 分享你认为的i人最爽时刻70篇内容 · 47.6万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4644篇内容 · 901.6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27.1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