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序
最近气温伴随着光线和鸟叫声,从习惯的冷风上升到了绿荫、洗衣晒被和晨间音乐的氛围。一种熟悉的感觉,不在场的熟悉最可以承担美好叙事的功能,由此便生出某种安全感。
缅怀、追忆,总有声声叹息在里面。在熟悉的温度与光线中,记忆以“感觉”的状态涌上心头。但却与从前不甚相同。比如说童年,和小伙伴玩耍的快乐或者什么无忧的时光,这曾是我想要退回的状态。现在当然也不会拒斥这种记忆,但让以熟悉状态回溯于身的情景却改变了。
一、单调:从忙碌到呆滞
改变自何时起,我全然不知。或许是从我更加独自面对这漫无边际的世界时开始?除了一些零碎时刻的记忆。似乎自2021年春夏开始,2020年那种记忆中的夏夜就离我远去。夏天的记忆不那么热了,2021年的春夏在一个季节:成长、变化、单调且无聊。
自习桌旁的落地窗视野很好,尽管看不远,却有总被绿意包围的舒适。当时的我因为获得这学习环境而喜悦片刻,然后掉入了无尽的哭泣。也不是“掉入”,而是“继续”。但这的确是一“新的开始”,因为从此以后越来越发现季节的变换并不会带来什么复苏或者生机,没有带着冬日低温的威胁已是万幸。
那个春天,我去了一个美术馆附近晒太阳,旁边有镜子和盛开的樱花。那个夏天,我独自去了一个没有一面镜子的建筑,好处是哪怕我边走边掉眼泪也没有人向我投来异样的目光。那个时候我仍然很忙碌,回来的地铁上一边和爸爸打电话说自己并不在意什么,一边摩挲包里的那本《中国美学史纲》。下一个春夏,从阳台上晒咖啡渣到微风中惬意看书,或者就是躺着和猫猫玩,时间于我越来越麻木。或者说我于这世界越来越麻木。
这又让我想起2022年一个温度舒适的白天。把小木桌挪到落地窗前,看完了《搏击俱乐部》,把咖啡机带进卧室,好像那个时候就在点熏香了,但当时没有任何味道把空间充实。我也不知道那天为什么是一个人在干这些事情,不过很多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如此。呆滞。好像是午后,我走了楼下从未走过的一条路,我知道走向何处,但不知道这路怎么修的。更不知道我会在途中遇上大雨,尽管在我刚出门时就有点毛毛细雨。我在一个超市门口躲雨,一边看春雨,一边想我此后究竟以电子还是纸笔记录我的心境,我还想知道我的记录是为了那一刻的表达而已,还是一种带有历史感的记叙。
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呆滞。甚至在前一年的夏天就是如此。到现在,我的熟悉感以舒适的温度伴随我独身的惬意出现,而不是热烈、热闹或者什么激情与快乐。在那些一个人的情景中,全然没有什么痛苦,只有关于身体本身的问题:生命的延续、肉体的滋养和目光里的无期待。
这具肉体,才是伴随我最久的。如果说关于肉体本身的问题一直萦绕着我,那么我是不是甚至可以庆幸我一直如此实在?想想都觉得可笑。
二、我想成为宏道者
阳台外的鸟叫声再次奏响的春夏序曲,单调的熟悉感与舒适感一齐出现。我最近在读《孟子》而不是《庄子》,如果这算一个很大的改变,那么接下来的日子是否会不再以单调继续演进?
其实我觉得不能,因为我还是很喜欢《庄子》,或者说此性无法拒绝庄子。一些生命中注定的东西会不断向主体袭来,哪怕是一次次窒息般地淹没,不过是万物刍狗罢了。或许这又是生生大德的一种提醒方式?
昨晚和一位前辈讨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他以社会的角度说传承很重要,然而我总在对私人的关注中难以自拔,并且是一种与巨大外界对比的渺小个人。他总能很容易地融入社会,也可以看见人的积极建构作用。对于我害怕被“戴高帽子”的心态,他并没有说什么,只说我做的一些事情在某个意义上是对可能消失的“道”做了弘扬。
原来,“道”虽外在、客观,但也由此成为“物质性存在”。而世界却不是物质的,是社会的,是心的。他或许认为“道本身”是很无趣的,概念本身也是,而实在的生活或者人才是有心与意思的。这一点我当然认同,但是我却一直没有发现我过于抬高“道”的位置了,以一种神秘主义的方式。其实,当“道”以这样的统治者身份出现,又与今日的作为统治者的科学相去多远呢?如此想来,便发现或许还是人比较重要,或许还是要去发现人作为一种主体的能力与气魄。
但这对我来说,暂时是不容易的。就好像我还是很难接受作为一个个体的我可能成为宏道者的说法,因为我只感觉自己太需要道来充实自己了。
三、走出厚古薄今
起码现在我很确定,厚古薄今要不得。我也很想要走入当下的世界,但却总感到一种疏离。如何在古今之间找到自己,这对我来说很难。因为我虽然生在21世纪,但似乎从来没有一下子接受我生活的世界,仿佛我的生命不是从我出生时开始的。
我花了很多时间理解21世纪初,但世界的更新以指数型变化。想到许多人对古代的东西弄不明白,让我心安了很多。但是其中要不是因为知道得太多而疑惑更多者,要不是在当下的世界里十分具体地生活者。而我却在两者之间、在古今之间,找不到容身之处。
可以说我的偏好是向过去的,但若要生活得具体,我却不在过去,我只能看向当下或者未来。这很让人沮丧,因为我找不到我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我无可选择。难道我可以因为元气没有得到增益而放弃读书吗?为了混学历肯定是不可以的;哪怕是我如此自问的答案也是不可以,因为我不可能去怀疑读书,只能怀疑我书没读够。
说这些,我并没有什么结论要表达。只是觉得生活很让我无所适从。从熟悉感的情景改变,到没有成为宏道者或者走不入当下世界,我的生活很难在实在中展开。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真的可以以厚实的生存托起反思。
我甚至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可能最多也只能确定:我还想知道很多。
© 本文版权归 Antititigon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暑期档电影repo308篇内容 · 4.8万次浏览
- 暑期档追剧推荐66篇内容 · 1.4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153.5万次浏览
- 不花钱也能拥有的松弛感76篇内容 · 12.1万次浏览
- 身为女性你有哪些想要逃离的瞬间62篇内容 · 35.2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20篇内容 · 2.5万次浏览
- 我的消暑菜单719篇内容 · 54.0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688.6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