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被学校里灌输的,无效读书方法荒废自己了
文章首发在微信公众号:孙娟的书房,欢迎关注~

平时和人们聊读书聊的比较多,自然就有人问我读书该怎么做笔记。
本来问题很简单,但背后却有深层的问题,那就是人们没好好想读书为了什么。没有目的,所以才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种现象从人们平时聊天的重点就能看出来。
谈起一本书或者某个作家的时候 ,更多的是说,这位作家说过……然后就引用一句他说的话,或者是某本书里说过,然后就引用一句。表明自己读过这本书。
这就走入了误区。
人们以为读书就是为了记住一些金句,一些作者的最后的结论,观点。
于是有些人就产生了苦恼,“为什么我记不住呢?是不是说我不适合读书呢?”
于是有人写读书笔记,就抄写句子。
你把自己定位成“复读机”和“传声筒”了,而不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
这样的误区,是小学时的语文学习方式造成的。
其实我们的语文学习,除了教认字之外,并没有教如何整理思路,如何通过论证,表达观点,形成一篇文章。
更多的是让你背会别人的东西,写作文也更多的是记录和描述。
以上的这些虽然有用,但是用处不大。
对人真正有用的是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也是读书的真正价值。
如果你和真正的读书人交流过就会发现,他并不会一张嘴就谈某本书,或者某个作家的名字,也不会背一段书中的句子。
但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看待人生的格局,对生活情趣的把握,却与众不同。
你和他们聊天,没听到他们谈起哪本书,但是在沟通中,往往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表述一件事情,也能用形象的语言,让你轻松明白。
他们思考问题能紧抓焦点,用词精准,思维缜密,环环相扣,感受力很强,这些才是读过书给人带来的真正改变。
这些也是读书的最重要的目的,做读书笔记,也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当然,原文不动的抄写,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了。
关键在于需要锻炼思考能力,学习作者的思维能力。
所以,在我看来,读书笔记应该按照以下的步骤来做,才能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率的从读书中提升自己。
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01
看目录
先了解书的整体结构和逻辑。拿到一本书后,先翻开目录看一下。 往往一本书围绕一个主题论述,目录就是作者在论述这个主题时的思维结构,主题下的分论点。
了解了之后,心中就对将要读的是本什么书有了大致的了解,细读的过程中也知道自己在翻一座什么样的山。
02
看序言
现在出的书可能序言比较多。往往会请一些名人作序给自己撑场面。 别人写的序自己凭兴趣想看就看,不想看可以不看。 但是作者本人写的序言,一定要看。
序言中,作者往往会解释自己写这本书的背景,原因,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提前了解,对接下来的理解更有帮助。
03
写旁批
读书的时候,拿支笔。阅读的时候,要带着活跃的思考来读,时时刻刻都要想想,眼下的这一段让我想起了生活中遇到的什么事,之前读过的什么思想,自己突然有了什么启发,甚至感受,都记下来。
自己脑海里出现的闪光点,因为可能过一会就忘记了,但是这些闪光点就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非常珍贵。
到底记在什么地方因人而异,有的人会记在专门的笔记本里,标注书名和页数。 我会直接写在书本旁边的空白处。
04
总结主题 写小论文
一般情况下,一本书读过几章之后,你会发现,作者已经论述过一个小问题了。而且你也有了一些模糊的感受。
这个时候,就可以联系自己关心的问题,和书中的内容,想一个小问题,然后用书中的内容,作者的观点来论述一下。
也许你用不到作者所有的内容,你也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其他书籍中的内容,都可以。
这个小问题论述完以后,你就发现自己对这个问题了如指掌了,自己的思路清晰了很多。
这就是你读这本书的收获。
最后的收获,也许不是作者的结论,而是受作者启发后,你得出的自己的观点。
只要你有一次这样的思考,这本书对你来说,就已经发挥了价值。
如果你能长期做这项工作,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快速的提高。
以上的这个读书四步法,我经常在用,熟悉我的读者不知道有没有发现,我之前的很多文章,其实都是读书后写的,那些就是我的读书笔记。
你可能觉得那只是我自己的文章,但是,如果没有那些书的启发,我又如何写得出呢?
以上的方法不仅对学术著作适用,对《红楼梦》等小说作品也是适用的。
真正好的文学作品,也都是在阐述深刻的哲学美学道理,只有你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隐含的意思,有了自己的思考,这本书才没有白读。
我们的教育体系有问题,在最关键的时候,并没有教会人们如何学习和思考。
我们的作文课其实讲的不是真正的作文,只是一些表面的对景物和事物的片段的描写。
学习理论和别人的观点,本来是为了引发我们产生自己的思考,但学校里却把人们培养成了死记硬背别人的观点,用来指导自己的人生。
本质就是错的。
所以,作为一个清醒的成年人,一定要看清这一点。
成年后的学习,为的是让自己更加智慧,会思考,有自己的观点,能让自己的人生过的更加明晰,顺畅,而不是让自己延续学校模式,成了一个背会更多东西的复读机。
赵先生经常说,孙老师真是个断舍离的能手,读过的书,好点的就送人了,觉得不好的就扔了。
其实,我经过以上的四步读书法之后,这本书已经内化成了我自己的东西,除非一些传世经典著作,常读常新,大多数的书籍,不再需要反复翻阅来读了。
一次性吸取知识,把该学的学会,该做的工作做好,不再反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所以,要么完全不做,要么完全投入。
我很少在没有笔的情况下阅读好的书籍,读书后一定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写一篇读书笔记,以免自己之前在阅读上的花的时间白白浪费。
我这样的读书方法,会比较慢,也会耗费人大量的心血。但是这本书即使耗费两个月才读完,却已经深深的融入了血液,提升了思维能力,在以后的人生中,源源不断的,给自己提供能量。
值得。
你可以试一试。
阅读精彩文章,参与更多互动,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孙娟的书房。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123篇内容 · 38.0万次浏览
- 暑期档电影repo406篇内容 · 9.8万次浏览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30篇内容 · 1.1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69篇内容 · 13.2万次浏览
- 你镜头下的夏日终曲27篇内容 · 1.1万次浏览
- 把夏天装进镜头的那一刻,有多治愈306篇内容 · 23.8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162篇内容 · 111.4万次浏览
- 我的快乐初秋观鸟记32篇内容 · 2.0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