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词汇表
Affine,affinal 姻亲,姻亲的
指一个人通过婚姻与另一个人产生关系。姻亲关系分析在20世纪社会人类学关于亲属关系的辩论中占了很大比重。具体来说,辩论集中在婚姻如何使与外部团体(姻亲)建立联系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这种联系所引起的紧张关系和谈判交换过程。
Agency 能动性
社会行动者对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或社会关系所具有的影响力和权力的种类和程度。关于能动性的辩论集中在该特性在多大程度上由先决社会条件所决定、在多大程度上由相关个人的选择行为所决定之间的平衡。反过来,这些问题又涉及许多问题,例如,关于个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选择)的概念是否是被普遍接受的。
Agnate,agnatic(见patrilineage,patrilineal)父系亲属,同族的
同族的、源自同一个男性祖先的有血缘关系的人。同族关系/同族群体是在这种共同血统的基础上建立的。
Cognate,cognatic 同族的,同源的
通过共同的女性或男性祖先的血统而与另一个人有血缘关系的人,而这种血统既可以通过男性也可以通过女性的联系来追溯。同源关系也可被称为双边关系。同源这个词也可以用来指血亲(相对于姻亲)。
Cultural anthropology 文化人类学
这一传统与美国主流人类学及其主要人物有关,如弗朗兹·博厄斯、阿尔弗雷德·克鲁伯、鲁思·本尼迪克特、玛格丽特·米德和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人类学的重点往往是强调文化作为一个模式化的整体,并因此关注对综合的象征和意义模式/系统的解释。这与强调社会关系组织的社会人类学不同。
Diffusionism,diffusionist 传播论,传播论者
20世纪早期的一个重要理论,在英国由威廉·里弗斯和阿尔弗雷德·哈登等人所主导。传播论强调的是文化特征和社会结构在大地理区域的历史扩散。尽管实践的功能得到了强调,但那是被放在一个更大的强调社会转型的历史视角中。这种历史元叙事受到了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从功能主义和共时主义视角进行的强烈批判。
Ethnographic present 民族志现在时
在民族志描述中使用现在时态来强调所呈现内容的规律性,比如“争执常常围绕着谁拿着红色力量游侠的手指而展开”,而不是“我好多次看到孩子们为红色力量游侠争论”。这种呈现风格与20世纪中期人类学对共时性和规范性的强调密切相关。
Feminism,feminist 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者
女性主义是一系列政治运动、理论和道德观点的集合,关注社会等级和不平等中的性别维度。第一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发生在欧洲和北美。第二波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已蔓延到全世界。尽管早期的第二波女性主义者主要关注女性相对于男性的从属地位,但后来的女性主义者强调了性别等级和与其他不平等(如阶级或肤色)的交织。女性主义政治运动的关注点和立场、理论和观点可能相互重叠,也可能相互冲突。
Functionalism,function 功能主义,功能
功能主义民族志强调社会和/或文化特征如何对人们产生特定的功能或用途。因此,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解释的那样,特罗布里恩岛魔法的作用是减少人们对危险的(海上捕鱼)或他们从根本上依赖的事业(园艺)的不确定性。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符合一种实用主义的观点,后者认为文化和社会的存在是对基本需求的回应(可与结构功能主义进行比较)。
Gatherer-hunters采集-狩猎者
他们的生存依赖于从环境中采集植物和狩猎动物。这个词已经取代了狩猎–采集者,因为人们观察到,这类群体获得的大部分营养来自采集,而不是狩猎。
Heuristic picture/model/device/fiction 启发式图景/模型/装置/虚构
启发式模型是一种为了帮助分析者(和他们的读者)理解一种复杂的社会情况而对现实的某些特征进行扩展或形式化的模型。例如,启发式地将数据推到其逻辑极限,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看似棘手的信息集群。它通常也被称为“仿佛”模型或“理想类型”(后者因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而出名)。重要的是,不要将这些启发式装置或虚构与民族志经验本身相混淆。
Historical particularism 历史特殊论
指的是世纪之交以弗朗兹·博厄斯为代表的人类学风格。博厄斯认为,人类学本质上是一种历史解释的或“表意的”事业,而不是一种提供规则的或“通则式的”事业。他希望对特定文化群体的历史特殊性给予充分重视。尽管博厄斯反对大规模的理论化,但他的观点与欧洲传播论者的观点有明显的联系。
Holography,holographic ethnography 全息图,全息民族志
全息图最近成了一个比喻用法,指民族志例子如何以微观形式证明其社会或文化背景。当全息图像被切割成更小的碎片时,它呈现的是同样的图像,只是清晰度较低。通常,民族志的例子可以被视为以同样的方式起作用:具体的例子本身携带着社会–文化宏观世界的基本模式。虽然不一定不相容,但这种全息的观点与把具体例子视为社会或文化整体中的部分或者子系统的观点是不同的。
Hunter-gatherers 狩猎-采集者
那些通过狩猎动物和从他们的环境中采集植物来获取食物的人。参见采集–狩猎者。
Interactionism,interaction互动论,互动
一种以个体及其策略和选择为出发点的理论方法。
Intersubjectivity 主体间性
对于将个体视为民族志分析中不可削减的元素的人类学家来说,主体间性的观点非常重要。对于这些民族志学者来说,文化意义和社会实践是建立在不同个体(主体)之间的交流之上的。因此,有必要解释意义是如何在主体间相互作用下产生的。
Lineage 宗族,家系
一个群体,其成员认为他们有共同祖先的血统。
Marxism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分析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于人类学中获得了一席之地,这是对经典民族志中缺乏对不平等结构的分析的回应。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家通过关注群体如何获得和巩固对物质资源的控制来寻找不平等的基础。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影响了许多可能不承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民族志学者。
Matrifocality 母核制
雷蒙德·史密斯创造的一个亲属关系术语,用来描述西印度群岛作为母亲角色的女性成为关系中心的现象。后来史密斯认识到他一开始将母核制和家庭组织联系在一起的做法是有缺陷的,转而强调它在形成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普遍重要性。史密斯的民族志在当时受到了赞扬,因为它削弱了关于核心家庭的普遍适用性的假设。然而,它也受到了批评,因为它把男性亲属活动置于消极空间。
Matrilineage 母系家族
一个认为自己继承了同一女性祖先血统的群体。母系社会在人类学的理论比较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人际关系组织和文化交流的方式与欧美人的期望形成了鲜明对比。马林诺夫斯基对特罗布里恩岛民的研究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
Meta-narrative元叙事
一种总体的或框架化的知识世界观,在这个世界观中,特定的个人叙述和论点可以被规范并被赋予更广泛的意义和相关性(参见paradigm)。
Metonym,metonymic 转喻,转喻的
一种象征关系,其中部分代表整体,就像十字架代表基督教中的献祭或者签名代表个人的权威。
Norm,normative 规范,规范的
社会生活的某个特征如此典型,以至于具有了一种规律性质,比如“在英国,讨论天气是陌生人之间谈话的一种规范”。规范分析主要关注社会或文化生活中的典型事物,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论证。规范方法与本世纪中叶的人类学和社会学有关,也与人类学的实证主义倾向以及“民族志现在时”的使用有关。规范这个词在人类学家中已经快被弃用了,但其背后的思想仍然很重要。
Paradigm,paradigm shift 范式,范式转换
指导科学家工作的智力活动的典范模式。库恩将范式转换描述为随着一个新范式的崛起,人们对某种范式的信心迅速崩溃(另见meta-narrative)。
Patrifocal,patrifocality 以父亲为中心的,父核制
男性作为父亲成了亲属关系的中心。M.G.史密斯创造了“父核制”一词,作为对R.T.史密斯关于母核制观点的回击。
Personhood,social person 人格,社会人
人格描述了源于社会关系网络中某个位置而产生的各种能力形式。社会人一词强调了用这种方法理解人的能力与强调个性或内在个人能力的心理学方法之间的区别。在人类学写作中,人格/社会人一词已逐渐取代“角色”(role)一词。
Phenomenology 现象学
现象学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的人类学中崭露头角,部分原因是为了弥合对人类经验的文化与心理描述之间的鸿沟。现象学强调人类经验和文化积累的过程,因此既反对强势的文化建构主义观点,也反对认为经验本质上是由思想的固有特征所塑造的观点。
Positivism 实证主义
通常是指大卫·休谟和卡尔·波普尔等哲学家阐述的观点,即科学断言必须能够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得到验证。就民族志学而言,这就要求某些作为特定证据的地点可以被后来的人类学家重新考察,而某些说法的准确性也应该是可以检验的。事实证明,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社会或文化状况会变,而且有时非常迅速。在人类学中,坚定的实证主义思维现在主要(但不仅仅)出现在那些认为人类思想包含某些先天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可以用各种数据来证明的学者中。
Post-modernism 后现代主义
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形成的一个非常松散的思想联盟,它主要反对人类学中的实证主义或科学化的元叙事。与《写文化》(Clifford and
Marcus,1986)一书尤其密切相关,在人类学中,后现代主义与一个中心思想——认为民族志写作是“虚构”的,要么是强烈意义上的虚构(一个创造性的谎言),要么是较弱意义上的虚构(在虚构的叙事框架下的真实)——联系在一起。
Reflexivity 反身性
民族志中典型的反身风格是指,民族志学者本身成为了民族志语境、叙述和论证的关键。关于反身性的争论反映了对于民族志学者和报道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整体分析的关注。它们还凸显了这样一种疑虑:民族志学者能否创造出一种不是投射或反映自身个性或者说不是自传的叙述。
Reify 物化
字面意思是把一个概念变成一件事物,从而混淆概念和具体事物。尤其明显的物化过程是,将大规模的人群贴上“工人阶级”等群体术语的标签,随后这一概念被转移到个人身上,成为他们固有的某种东西——“你这么说是因为你是工人阶级”。这个概念被与个体的具体行为混淆在一起,因此被物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