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五事件
1930年,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日本未能幸免。在此期间,滨口、犬养和冈田内阁为挽救经济,主张削减军费,使军部和右翼组织不满,三人亦先后被暗杀[43]。
----------
滨口雄幸(日语:濱口 雄幸/はまぐち おさち Hamaguchi Osachi,1870年5月1日-1931年8月26日),旧姓水口,号空谷,日本南海道土佐国长冈郡五台山村(今高知县高知市五台山)人,大藏大臣、内务大臣、内阁总理大臣( 1929年7月2日-1930年11月14日 及 1931年3月10日-1931年4月14日)。
1930年11月14日,滨口在东京车站被日本右翼团体成员佐乡屋留雄开枪打伤。1931年3月,在在野党政友会成员鸠山一郎等人的要求下,拖着病身前往众议院接受质询,4月4日再次入院进行手术。术后确定不能正常履行首相职务,于4月13日请辞。8月26日因细菌感染而伤重不治,享寿61岁。
冈田启介(1868年2月13日-1952年10月17日)是一名日本海军军人及政治家。冈田于1889年自日本海军兵校毕业,是第15届毕业生。曾参与中日甲午战争(丰岛海战、黄海海战)、日俄战争(日本海海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青岛战役),并曾担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第16任),最终军衔是大将。
冈田于1927年进入政界,出任海军大臣(第30、35任)。其后于1934年接替斋藤实出任内阁总理大臣(第31任)。在1936年2月26日发生的二二六事件中在官邸遭受叛军袭击,虽然幸免于难,但受到主要亲信在事件中遇难的重大打击,在事件平息后率领内阁总辞。
其后于二战中后期重新出来负责收尾,发挥其作为海军元老的影响力,集合和平派重臣之力推翻东条内阁,为推动日本无条件投降作出贡献。
广田弘毅(日语:広田 弘毅〔廣田 弘毅〕/ひろた こうき Hirota Kōki,1878年2月14日-1948年12月23日),原名广田丈太郎,日本外交官、政治人物。在 226事件 冈田启介 辞去首相后,1936年3月9日至1937年2月2日任日本首相(第32任)。曾任外务大臣( 1933年9月14日-1936年4月2日 及1937年6月4日-1938年5月26日-)、贵族院议员等职位。
日本战败后,广田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定为甲级战犯,判处死刑,是甲级战犯中唯一被判死刑的文官。
早年[编辑]
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毕业后,广田原计划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就读以减少老家的负担,但受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影响,立志成为外交官[1],因此决定上京入读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毕业后于1906年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外交官选拔,进入外务省工作,期间曾派到中国及欧美工作。1927年任驻荷兰大使,1928年至1932年任驻苏联大使。
1933年就任斋藤实内阁的外务大臣(外相),1935年10月,在冈田启介内阁外务大臣任内积极推行对华外交,曾与国民政府内亲日人士会谈,希望建立协议。其间国民政府方面提出“和平解决中日关系、平等交往、取缔反日运动”,同时要求日本取消承认满洲国。而广田不接受此条件,另设以下三个原则(通称“广田三原则”),最终被国民政府否决。
- 中方(国民政府)彻底取缔反日运动,并摆脱对欧美的倚赖,改为对日亲善及合作。
- 正式承认满洲国独立,并支援满洲国与中方控制的周边区域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
- 为应对来自外蒙等地共产势力的威胁,中方应就日方的要求与日方合作于与外蒙接壤地区设立设施。
首相生涯[编辑]
1936年二·二六军人政变后,冈田内阁总辞。广田继任首相。他恢复了“只有现役陆军和海军军人才能担任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的规矩,缓和了政界与军界的矛盾。1936年11月与德国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该条约是1940年签署的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前身。
因为陆军大臣寺内寿一的反对,广田在1937年2月2日辞去首相职务,宇垣一成被任命为首相,然而由于军部的阻挠,未能组阁成功。后来由林铣十郎担任下一届日本首相。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扶植傀儡国家满洲国;再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
五一五事件是1932年(大日本帝国昭和7年)5月15日以大日本帝国海军少壮派军人为首,闯入总理大臣官邸,刺杀了护宪运动领导者、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犬养毅的暴乱事件。
背景[编辑]
五一五事件是发生于1932年(昭和7年)5月15日由日本帝国海军基层军官发动的流产政变。同时参与政变者还有日本帝国陆军候补生与血盟团事件的残存分子。
在伦敦海军条约签署后,日本海军的规模遭到更进一步的限制,引起基层官兵的不满,兴起推翻政府的风潮与运动,并改为由军法统治。这项运动与日本帝国陆军内部的秘密组织樱会的宗旨目的不谋而合。这些海军军官与井上日昭以及由井上所带领的血盟团搭上线,他们认同井上日昭对于发起昭和复兴的看法,并认为“铲除”政府首长与财阀人物是有其必要的。
1932年3月,血盟团事件爆发,井上的人马原本预定大规模刺杀二十个目标人物,不过最后只刺杀了前任的大藏大臣、立宪民政党高层井上准之助,以及三井集团的局长团琢磨。
计划与过程[编辑]
1932年5月15日,日本帝国海军军官,日本陆军候补生,以及民间右翼分子(包括大川周明、头山满等人)将策划已久的暗杀行动重新搬上台面,以酬血盟团未竟之志。
当时的政变主谋三上卓将参与者分成三队,分别袭击总理大臣官邸、内大臣牧野伸显官邸、执政党立宪政友会的总部、三菱银行及警视厅还有几个东京都的变电所,有意使首都东京陷入混乱的状况。
当时的内阁总理大臣犬养毅就是被11名廿岁出头的海军军官在总理大臣官邸刺杀。临终前的遗言“有话好说”(話せば分かる)以及暴徒的答复“毋须赘言,下手!”(問答無用、撃て!)成为著名语录。早先的刺杀计划还包括刺杀著名的谐星查理·卓别林,因为他是“在日本流布颓废文化的元凶”,当时他刚好拜访日本。不过就在犬养毅不幸遇害的同时,他的三子犬养健正在跟卓别林观赏相扑而逃过一劫。
5月19日于官邸大厅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参加仪式者众多,其中还包括当时正在日本访问的著名喜剧电影演员查理·卓别林,据说卓别林原是暗杀对象之一,但因与犬养毅之子犬养健前去观看相扑而逃过一劫[1][2]。犬养毅的遗骨后葬于位于东京港区的青山灵园墓地。
总理官邸以外[编辑]
牧野伸显
暴徒也攻击了内大臣牧野伸显的住处,还有警视厅,元老、立宪政友会前党魁西园寺公望的住处与办公室,对三菱银行还有几个东京周围变电所投掷手榴弹。
审判[编辑]
撇开杀害首相不谈,由于政变规模小,预谋的政变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又缺乏建立政权的具体计划,所以完全失败。发动政变的暴徒事后搭乘计程车到警察总部,被宪兵队围起来之后束手就擒。
十一个杀害犬养的凶手遭到军法起诉;但是,在审判前,一份由三十五万人以鲜血署名的请愿书被送到法庭,请愿书是由全日本各地的同情凶手的民众发起签署,请求法庭从宽发落。[来源请求]在审判过程中,凶手们反而利用法庭作为宣传舞台,“弘扬”他们一片对天皇的赤诚与耿耿忠心,激起大众更多的同情心,呼吁改革政府与经济。除了请愿书之外,法庭还收到另一份求情书,是由十一位新潟县的年轻人寄来的。他们请求代替十一位军官一死,并同时附上十一根手指表示他们的衷意。[来源请求]
结果[编辑]
法院最后果然“从(极)宽发落”,媒体也对杀害首相的凶手关没几年就会被放出来表示毫无疑问。对于这个五一五事件的阴谋者日本军部来说,这样的重案却有这样的轻判就是对与军权对抗下的法制与民主政府更进一步的侵蚀。五一五事件的结果就是在同年5月26日成立以海军大将斋藤实为首的所谓“举国一致”的内阁,日本政党内阁时代结束。间接地,五一五事件导致了1936年的二二六兵变的发生,以及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五一五事件的凶手虽在后来经军法会议审判,也只是以轻微的刑罚被处理来了事。数年以后,全员蒙恩获得赦释,转眼间就分别在满洲和华北任要职。即使枪杀现任首相也未能以死刑论处,此使得五一五事件有可能成为二二六事件的一个远因。据当时海军方面的军法会议的判决长说,“给予死刑,似乎是当作殉教者处理,此不太好”。
事件以后,日本的政治家十分恐惧恐怖行径,引起了一阵不批评、不反对军方的风潮。报社大量刊登亲军方的报导,政治家们纷纷暗地里购买私宅,就连当时的无产阶级政党都举起了“建立人民和军队的统一战线,打倒万恶的资产阶级”的标语。而昭和天皇又受随后的二二六事件影响,开始自觉不刺激军方。侵华日军中,虽然石原莞尔等人不想进一步扩大侵略,但无人声援此一主张。在犬养毅死后的几年中,日本军方势力逐步控制日本政局,走上了全面侵略和对外扩张的道路[3]。
-------------------
犬养毅(日语:犬養 毅/いぬかい つよし Inukai Tsuyoshi,1855年6月4日-1932年5月15日),幼名仙次郎,号木堂、子远,日本山阳道备中国贺阳郡川入村(今冈山县冈山市北区)人,内阁总理大臣(1931年12月13日-1932年5月16日(156日))兼内务大臣( 1932年3月16日-1932年3月25日 )与外务大臣( 1931年12月13日-1932年1月14日 )。
偶成首相
犬养毅能成为首相有几个偶然因素。之前,犬养曾一度引退,寓居于富士见高原的山庄中。当时,他所率领的革新俱乐部在政坛每况愈下,在议会中的议席逢选举就减少,到1925年,不得不决意与政友会联合。其时,政友会党首为陆军军人出身的田中义一。对此,尾崎行雄十分愤怒,指责犬养屈服于藩阀势力,并表示要和他分道扬镳。后来,犬养从加藤内阁中辞去职务,并同时辞去议员一职,从政界引退。然而,对于他的引退,家乡冈山县的选民无法接受。在没得到犬养同意的情况下,就把他推举为因其辞职而进行的补选的候选人。结果是犬养自己重新当选。后来,田中义一暴毙,铃木喜三郎和床次竹二郎等人围绕领导权问题展开激烈斗争,政友会几乎陷于分裂。会内中和派此时为调和矛盾,推犬养出马。犬养起初并不愿意,好不容易才被说服。1929年10月,犬养正式出任政友会总裁,首次成为大党党首。
另一个偶然因素是当时的对立政党、同时也是执政党的民政党政权的瓦解。先是首相滨口雄幸在东京站遭到袭击,结果因伤决定辞去首相一职。若槻礼次郎再次组阁,可到了1931年因九一八事变爆发,内阁陷入激烈争执而被迫总辞职。就是在这样的执政党内阁出现困局的情况下,确立了将执政权让给第一大在野党的政治规则。同时,元老西园寺公望看到犬养有意通过与中国谈判解决九一八事变问题,便向当时的昭和天皇推荐他成为首相。这时犬养毅已经77岁,被当时的报纸以“昭和的(齐藤)实盛”来形容。齐藤实盛系源平合战时期的老将,曾将白发染黑战斗。
接到天皇组阁的命令后,犬养立即解散议会实施总选举。结果政友会议席数大幅提升。在获得民众的支持后,又起用高桥是清为大藏大臣,力图扭转经济上的不振。高桥断然实施黄金输出禁止令和兑换停止令,并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以图转变。这样,日本的经济开始徐徐走上复苏之路。在对外干涉上,九一八事变的处理十分棘手。犬养毅拒绝了军部要求承认满洲国的指示,而是利用自己的管道与国民政府进行交涉。他的解决方案是承认中国对东北地区的形式领有权,但日本要在经济上实质性地支配东三省。犬养派他以前曾帮助过的记者萱野长知赴上海,担当与中国进行谈判的中间人。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方案也遭到日本激进势力的大力反对。当时,任内阁书记官长者是对华强硬派森恪。他十分不满犬养的温和姿态,并以辞职相要挟。犬养和中国进行的是秘密谈判,而正当谈判进入胶着期时却被森所察觉。据说,森当时曾把所得到的由萱野发给东京的电报撕碎。
另外,犬养也担忧当时一些青年军官的做法。他写信给陆军长老上原勇作,指出应该改变一下当时军队中的风气。又上奏天皇,提出将30人左右的问题军官免职。犬养曾透露其忧虑予芳泽谦吉(时任外相)和森恪。而后者直接报此事与军部。军部因此十分愤怒犬养干涉军队的做法。曾有人问犬养为何让森恪任书记官长。犬养说“放着不管太危险,干脆搁在手边好了”。从上述事件来看,犬养的判断未免过于天真。
海纳百川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42.9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261篇内容 · 101.6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399篇内容 · 159.4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2866篇内容 · 55.5万次浏览
- 分享你认为的i人最爽时刻73篇内容 · 48.1万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4649篇内容 · 903.3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28.6万次浏览
- 如何高能量地度过不留遗憾的一年1085篇内容 · 183.0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