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现代保健品国产化替代狂潮
上周和淘宝京东几个大电商的健康部门对接需求,笔者惊讶的发现,他们目前的数据中,国内新一代药食同源保健产品的上升趋势明显,与传统中药材滋补、进口保健品形成了三角鼎立之势。
闲聊过程中,对方经理说了一句,我们现在这种新一代深度提取物的市场份额上升之快,大有赶超进口产品之势。
笔者表示好奇,不是说国产的这几年在大中城市都走下坡路,被日本美国澳洲产品打得无还手之力了么?
经理笑了笑,原来我们国家只能做粗级加工产品,一旦涉及到提纯,特别是活性提取,质量上总是不过关。说白了就是实验室能做到的,开厂的老板们并不重视,只管销售一条路,到头来品质拼不过洋人,就被慢慢淘汰到低端市场。

随着这几年技术水平的提高,一大批留学回来的人,加入到生物制药领域,技术水平早就超过欧美一条街,只是市场化仍然是有个缓慢发展,被接受的过程。
像最近比较火热的活性地龙蛋白,日本人还是沿用80年代美原恒的老技术,提取蚓激酶。这玩意儿在我国已经被淘汰,在地龙蛋白中属于禁止检出的。同样的事情,前几年的日本眼药水也栽在这上面,两国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从这次疫情的检测来看,中国的全员核酸,那确实标准上是领先于其它国家,也是别的国家想做却做不到的。
以上述的地龙蛋白为例展开,溶栓类品种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从之前抗凝用的水蛭素,发展到溶栓为主的活性纳豆激酶,再到兼具抗凝溶栓的活性地龙蛋白,层层推进。目前已经发展到单分子提取,能把其中的蚓激酶全部剔除的先进程度了。
目前主流的电商平台上,普通蚯蚓粉一瓶卖十几元,粗制灭活的地龙蛋白(没有活性标注的)卖百把元,就是我之前说的打不赢进口品种的老技术。而真正较量的,类似日本含有蚓激酶的第二代蛋白和剔除蚓激酶的第三代活性蛋白,都是千元左右。

对消费者来说,就像拿上以前的诺基亚,和新出的智能手机都是2000元,人肯定就选新技术的高级货了。而国货如果抓紧这几年时间,再把品牌做上去,过几年就真没进口品种多少事了。
前几年日本韩国汉方的流行,是基于中医传统,在一定程度上的小提升,和这种生物高技术提取的难度,以及消费者体验都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不止一个品种这么干,为了自主可控,避免进口品种对价格、品牌的全面遮蔽,新一批名贵提取物的生产厂家都在走这条路。
目前已经看得到这个趋势,可能就在不远的一夜之间,物美价优的国货保健精品就成了香饽饽。别忘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保健品消费大国,同时也是对各种动植物、矿物有几千年明确功效记载和实践应用的历史文化大国,大量的进口保健类品种也是在中国做代加工,一旦有新技术的突破,意味着中国将碾压周边国家的天然健康类产业。而那些低端产品的生产商,要么选择与技术持有人深度合作,要么被市场所淘汰。
从玛卡的粗制磨粉压片,再到一哄而上的营销,再到潮水退去般的大失败可以看到,单纯靠炒作的时代已经过去,理性的消费者仍然只愿意为实际效果买单。
龙血通地龙蛋白的核心就是专利单分子的提取,这种技术与青蒿素的专利与提纯比较类似,而像传统滋补类,燕窝虫草目前基本已经收缩到礼品和属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国产高端保健类品种的洗牌,还将不断进行。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三十多以后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1.0万+篇内容 · 84.8万次浏览
- 生活中的童话时刻60篇内容 · 1.4万次浏览
- 哪些事物曾让你感到“人类很渺小”?41篇内容 · 1.8万次浏览
- 暂停打工后,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183篇内容 · 15.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608.4万次浏览
- 命运的齿轮真的会悄悄转动71篇内容 · 12.8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1171.3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4507篇内容 · 807.5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