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诀窍摘编
电视摄像诀窍摘编
要想使电视画面有高的技术指标和美的视觉效果,前期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很重要。如何正确使用摄像机,开发利用其隐藏功能,利用各种拍摄技巧,实现创作意图,体现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兴城天气。
一 正确曝光
拍摄中首先要确保正确曝光。对于前期曝光不准的电视素材,后期往往很难校正准确。曝光不足,电视画面发暗;过曝光又会使电视画面产生“限幅”,高亮部分缺乏灰度层次。摄像师要根据光源条件、拍摄对像,对摄像机进行光学和电子调整,使拍摄的信号幅度尽可能接近标准幅度,但又不超标。技术上,用波形示波器观察摄像机输出信号幅度,可以方便地了解曝光和波形幅度之间的关系。
(1)曝光正确: 信号波形幅度平均为0.7V(即100%),且不大于0.8V(更准确地说,亮度信号的瞬间峰值电平≤0.77V,)复合信号的最高峰值电平≤0.8V,黑电平为0~0.05V)。最佳曝光范围在70~80%附近(准确地说为0.49~0.56V)对人物脸部的拍摄应在最佳曝光范围内。
(2)曝光不足:信号弱,图像暗。平均信号低于0.4V。)
(3)过曝光(又叫白限幅):图像高亮部分(信号≥0.8V)被切割,即白切割,图像高亮区成为一片白色斑块:实际拍摄过程中如果没有波形示波器可供使用,如何判断曝光是否正确呢?下面介绍两种较实用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1)先校准,用机内彩条信号调节寻像器的对比度、亮度、屈光镜和峰值等参数,使寻像器中彩条信
号的黑白图像各灰度层次分明、清晰;(2)实际拍摄中,观察寻像器图像,并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操纵光圈、中灰滤镜和增益等,使画面曝光正确。
b. 斑纹提示
一般摄像机都有该功能。操作“斑马纹”(ZEBRA)开关,使寻像器图像中出现“斑纹”提示,视为正确曝光的标志。 (注意:现在有许多摄像机可以通过菜单,对斑纹出现电平重新选择设定)。Sony、JVC摄像机:信号在70~80%时(即0.49~0.56V)出现“斑纹”,为最佳曝光区域。日立摄像机:信号≥90%时出现“斑纹”,斑纹出现的地方接近过曝光。这时要考虑减小光圈或别的办法,使画面曝光正确。正确曝光手段很多,各有其适用范围,有时对拍摄效果还有影响(如光圈的大小对景深和形变都有一定的影响),
光环境要择时(早上、傍晚、阳光、阴天、秋季等);择机位(背景与主体明暗关系、俯仰、逆光等);布光(加灯、反光板等)。
2. 光学调节
光学调节是确保曝光正确的首要操作。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即拍摄环境的照度在100~4000lux、摄像机增益在0dB时,可改变光圈实现正确曝光,一般摄像镜头的光圈系数为F1.8(大)~F16(小)。
操作光圈有三种方法。
(1)手动光圈。一般拍摄提倡多用手动光圈,原因有二:一是景物亮度的改变不会引起整个画面曝光的变化;二是曝光比较精确。
(2)自动光圈。抢拍时才用,用菜单可加、减0.5~1档自动光圈曝光量。自动光圈用起来方便,但曝光不够精确,瓦房店天气。
(3)即时自动光圈。常态为手动光圈。在镜头伺服箱上有“即时自动光圈键”,按此键后为自动光圈状态,给手动,光圈提供参考光圈值;松开此键后又恢复为手动光圈状态。摄像师可根据经验在参考光圈值基础上加减一点光圈,以获得正确曝光。强光下,加入中性密度滤镜(1/16ND),可衰减光线,曝光的减少相当于缩小4档光圈。有的机器中性密度滤镜为1/8ND和1/64ND。
电子调节:当光条件超出光学调节范围时,可使用电子调节:(1)加增益(Gain)。电路每增加3dB放大量,曝光的提升相当于加大半档光圈,但杂波也随之增大,通常在弱光条件下使用电路增益调节。
(2)超级增益(Hyper-Gain)。在极弱光(最低照度可达1.5lux甚至0.7lux)条件下使用,电路放大量可增加到36dB一般由开关控制。其缺点是信噪比下减,杂波最大,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用。)(3)加电子快门(Shutter)。在强光条件下使用,以减少图像曝光时间,使运动画面更清晰;但是以牺牲灵敏度为代价,使曝光量下降。正常情况下每场图像曝光时间为1/50s,加电子快门后(一般由开关控制)为1/60~1/2000s,通过菜单可调。其作用是:动态分解力提升,使强光下的运动画面更清晰;降低灵敏度(在曝光正确条件下,可起加大光圈作用);清晰扫描,用于拍计算机屏幕,消除黑、白滚动干扰。
4. 高亮背景拍摄:有时拍摄主体曝光正常,但其背景过亮而缺乏层次,产生限幅(过曝光)。这时可用开关控制,通过电子方式衰减,高亮信号放大量,使过曝光部分仍然可分辨灰度层次,将正确曝光动态范围提高600%。这一功能各摄像机叫法不同:DXC-637P称为动态反差控制DCC(开关);DY-98W称为自动拐点(Autp Knee)(开关);Z1800称为拐点和拐点斜率(Knee Lope)(菜单调出);日立F2称为对比度(Contrast),开关处于ON位置,用于逆光拍摄时低照度信号提升,但杂波加大。
二 彩色还原正确
通过白平衡、黑平衡调节,以保证彩色还原正确。 a. 色温(K)
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色温。色温高的光源,色彩偏蓝,如中午日光、日光灯等;色温低的光源,色彩偏红,如白炽灯等。
b. 白平衡 :为使各场景图像不偏色,将不同光条件下白色物体的色温在摄像机内部统一调整到3200K。 也可以这样理解,经过调节,使摄像机在各场景下拍摄白色物体而产生的RGB信号幅度相等。
每换一个场景,都要调整一次白平衡,发财树的栽培养护
我从小的愿望,就是当有钱地主家的大少爷,每天无所事事,带着一班狗奴才上街调戏良家妇女。
青春不常在,抓紧谈恋爱啊~
有时候我觉得,人要么在孤独中无耻,要么在无耻中下流
我还是做那颗微笑的星星吧,你偶尔抬头看到我,也只是悄悄闪烁着朦胧;同一场景随光条件变化也要进行白平衡调整。
(1)光学调整(粗调)。根据不同的光条件,使用不同的色温片。一般摄像机都有这几挡色温片:3200K,适用于室
内白炽灯、日出/日落等场合;5600K,适用于室内日光灯、户外阴天、薄云等场合;5600K+1/16ND,适用于户外
强阳光、湖滨、雪景等场合。
(2)电子调整(精调)。拍白色物体,调“自动白平衡”(A、B档可存储)。当寻像器显示“OK”时,白平衡调整完毕。(3)全自动白平衡。ATW开关置于ON,“自动跟踪白平衡”功能启动。该功能随时根据最亮处进行白平衡调节,使不断变换场景的白平衡基本正确。这种方式仅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缺点是不够精确。
色调的变化使用矢量示波器看彩条信号各颜色矢量点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电视信号中“色”的物理含意。为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使整个节目偏某种色调,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在前期拍摄中实现。 (1)加滤色片:白平衡调好后,矢量示波器中“白色”矢量点会跑到原点上。这时若加偏某种颜色的滤色片,会破坏白平衡,使矢量示波器中“白色”矢量点偏离原点而趋向此颜色,整个画面的色调随之改变
(2)用互补色板调白平衡:如想要偏暖色的画面,则用偏冷色的色板调白平衡。在矢量示波器中可以看到,调白平衡后,“偏冷的”矢量点会跑到原点上,而真正的“白色”矢量点会朝补色的方向偏离原点,整个画面的色调随之改变。
d. 黑平衡[使摄像机画面在光暗的地方也不偏色。它与场景无关,用开关自动调整,每周调一次即可。(DY-98W机器不用调)。在矢量示波器中可以看到,当黑平衡调好后,“黑色”矢量点也会跑到原点上。
三 如何使画面视觉效果更佳! 光的运用光源,包括硬光(直射光,好控制、立体感强,如逆光、轮廓光等)和软光(散射光,层次、立体感差,如阴天)。反射光即非发光体在光源照射下反射出的光的图景,摄像机捕获的大多是反射光。
透射光即光线穿透被摄物体到达摄像机的图景,一般是逆光。
a. 好的光源
(1)光源的角度较低,这时背景的明、暗层次丰富,主体又可运用逆光拍摄。注意区分高亮背景和逆光拍摄。高亮
背景:背景过亮(如天空)而主体发暗,效果很差,要避免。
D逆光拍摄:直射光从被摄主体后或斜后方投射到主体,使之有轮廓,富有立体感和质感。但一定要注意选择拍摄角度,使背景不要太亮,要暗于主体。这种用光使画面优美、生动。
(2)光源的色彩丰富。在不同角度用互补色的灯加强色彩对比,如暖色的人脸后面辅以冷色侧逆光作为轮廓光。
3)早上或傍晚之阳光。这时光源的射角较低,背景物体层次分明,色彩丰富。
b. 要尽量避免的光
(1)顶光,如中午日光等;(2)散射光,如阴天,日光灯等,层次感下降,画面比较平,无逆光效果可言;(3)光线直射镜头,会产生杂散光雾斑,使反差下降。所以在拍逆光时,镜头要加遮光罩。
2. 景深问题
景深是指画面中被摄主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范围。景深大,被摄主体前后景清晰范围大,可用于拍全景、跟拍、新闻、球赛等;景深小,被摄主体前后景清晰范围小,背景虚化,突出主体,对比强烈,画面生动。
景深变小方法(三要素):物距近、长焦距(望远)、大光圈。主体在画面构图不变的前提下,物距近比长焦距更为优先。加大光圈方法:在物距不变、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光圈可使景深变小。在正确曝光前提下,通过减小照明、加中灰镜、加电子快门、增益设为-3dB等方法,可加大光圈。
3. 长短焦问题
短焦(广角):视角大,主体物距近,景深大,形变较大,透视明显(近大远小)。较平淡,适合新闻、体育等
动态的、或大场面等的拍摄,也可用于主体近拍、跟拍等场合。
b. 长焦(望远):视角小,物距远,景深小,透视弱,背景向主体靠拢。画面比较生动,适合特写等镜头(最好使
用三脚架,以防止抖动)。
4. “高调效果”
采用过曝光,去掉DCC(Auto Knee、Knee Point)功能,加大光圈,使用白色或浅色背景。但在后期制作时,要通过调整减小视频幅度,使之标准。在不影响正确曝光的前提下,通过调节摄像机黑电平,达到增强或减弱反差的目的。黑电平上升,反差减小;黑电平下降,反差增大。(后期制作也可改变反差的大小。)
6. 清晰度的改变
在镜头聚焦清晰的条件下,通过下述方法可改变画面清晰度。(1)轮廓校正(DTL或Detail):对轮廓、细节等强调、夸张或反之。加柔光镜。使用特技镜片或用凡士林涂到紫外镜片上等方法达到柔光目的。如果用凡士林涂到紫外镜片的周围,使镜片中间的一个小圆保持干净,则画面中间清晰,周边柔化(注意:光圈越大效果越好)。当凡士林涂到镜片的全部时,整个画面被柔化。
四、其它
1. 画面的清晰(调焦或聚焦)
通过调焦或聚焦保证画面清晰,可有几种途径:(1)调节寻像器屈光镜使图像清晰,有利于聚焦;(2)长焦时,景深小,容易聚焦,常用于特写调焦;(3)大光圈时,景深也变小,有利于聚焦。有些机器提供“精确聚焦”功能键,按此键可瞬间加大光圈10s,便于聚焦。如果后焦不好,变焦从特写到广角时图像变虚。后焦校准方法:松开后焦环(F.f.)的固紧螺丝;光圈置于手动、调大;拍3m处物体;变焦由特写调为聚焦,使之清晰;然后调为广角,再调后焦环,使之清晰。反复几次,固紧后焦环螺丝即可。
3. 近距特写
一般镜头聚焦清晰范围在0.9m至∞。而近距(MACRO)功能可拍摄距镜头几厘米的小物体。方法是:镜头后焦环置于MACRO;聚焦置于∞,变焦环设置为手动,手动调变焦环,使被拍摄对象清晰。
4. 镜头稳定:尽可能使用三脚架,特别是用长焦镜头时,可以使拍摄画面稳定。肩扛摇拍时,要保持脚不动,起幅时身体扭转,落幅时为正常体位。
电视摄像十大技巧:
1、景别的运用 2、角度的选择 3、光学镜头的运用 4、摄像用光
5、画面色彩处理 6、运动摄像技巧 7、影视画面构图技巧 8、镜头调度
9、时空形象的造型表现 10、摄像机性能的掌握和运用以上十个方面都是摄像技巧所涉及的问题。你想全面了解,请看百度有关词条。
十大要素之一:时刻准备好你的相机
有很多一生只出现一次的精彩画面都是在我们手上没有相机的时候出现的。为了能够拍摄到这些无价的照片,作为摄影发烧友的你,一定要随时随地手持一台能够拍摄的相机。如果你的专业相机的个头太大以至不便携带,我推荐你购买一台小巧的相机进行抓拍。我个人认为,一张在瞬间抓拍出来的普通照片,远比一张经过长时间安排的色彩丰富的图片来的有价值。
十大要素之二:让你的人像照片充满动感
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不要让你的模特保持着一种姿势,可以让他尝试各种各样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避免图片中人物动作的僵化,而且可以让你的模特时刻保持一种自然的表情。
现在杂志封面的PLMM的照片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拍出来的。
十大要素之三:使用大变焦
在一般的情况下来说,你的镜头距离物体越近,拍摄出来的照片越好。因为近距离能够消除掉令人注意力分散的背景,使主题突出,而且能够得到更清晰的图像。现在很多的DC都能够在非常近的距离下进行拍摄。这为我们制造主题突出的图片提供了方便。
十大要素之四:使用简单的背景
在相机或者当时的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够进行远距离的拍摄。在这里情况下,尽量使用颜色和结构相对简单的内容作为背景。这样也能够突出你图片的主题。
十大要素之五:使照片的主题远离构图的中心
虽然把主体位于构图的中心是一种非常正确的突出主题的方法,然而,适当的使图像的主题偏离中心能够增加图片的动感,而且这种不传统的方法也能够吸引大多数的目光。但是对中心的偏离一定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造成图片构图散乱的结果。
十大要素之六:将前景物体置入风景照片中
在我们拍摄远景物体的同时,最好能够把近距离的物体包括在图片中(比方说图片的四角)。这样可以突出图片的距离感,增加图片的深度。
十大要素质七:寻找合适的光源
光对于胶片(CCD)的曝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完美的光源能够使你的照片看起来富有色彩、有深度并且美化你所拍摄的物体。强烈的阳光只是众多光源中的一种,对于拍摄人物来说,多云阴沉的天气情况是最好的,因为这样的天气中,光线非常的柔和对于脸部的表现也非常的好。而在大晴天所拍摄的人像非常的锐利,而且会产生阴影。
十大要素之八:稳稳地拿住你的相机
要想拍摄到锐利、清晰的图片,你的相机必须把持的非常稳。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在按下快门的时候,要匀速的轻轻按下,速度不要过快,否则会影响手持相机的稳定。你可以通过挂带构成一个三角的支撑以保持相机的稳定。当然,最好还是能够使用三角架。
十大要素之九:正确地使用你的闪光灯
如果你能够充分地利用闪光灯,你就能够极大地提升照片的成像效果。特别是在室内。每台相机的闪光灯都有他作用的范围,在拍摄的时候要把物体至于闪光灯作用范围内。一般来说,闪光灯的有效范围在4~12英尺之内。不光是在室内,在室外闪光灯也能够发挥作用,他能够淡化阳光所产生的阴影,并且使色彩明亮。
十大要素之最后:使用正确的ISO SPEED(这个跟kodak的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ISO值对应不同的光线。一般来说
ISO 100:晴朗、明亮的天气
ISO 200:多云、阴冷的天气
ISO 400:室内,夜晚
董......
要想使电视画面有高的技术指标和美的视觉效果,前期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很重要。如何正确使用摄像机,开发利用其隐藏功能,利用各种拍摄技巧,实现创作意图,体现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兴城天气。
一 正确曝光
拍摄中首先要确保正确曝光。对于前期曝光不准的电视素材,后期往往很难校正准确。曝光不足,电视画面发暗;过曝光又会使电视画面产生“限幅”,高亮部分缺乏灰度层次。摄像师要根据光源条件、拍摄对像,对摄像机进行光学和电子调整,使拍摄的信号幅度尽可能接近标准幅度,但又不超标。技术上,用波形示波器观察摄像机输出信号幅度,可以方便地了解曝光和波形幅度之间的关系。
(1)曝光正确: 信号波形幅度平均为0.7V(即100%),且不大于0.8V(更准确地说,亮度信号的瞬间峰值电平≤0.77V,)复合信号的最高峰值电平≤0.8V,黑电平为0~0.05V)。最佳曝光范围在70~80%附近(准确地说为0.49~0.56V)对人物脸部的拍摄应在最佳曝光范围内。
(2)曝光不足:信号弱,图像暗。平均信号低于0.4V。)
(3)过曝光(又叫白限幅):图像高亮部分(信号≥0.8V)被切割,即白切割,图像高亮区成为一片白色斑块:实际拍摄过程中如果没有波形示波器可供使用,如何判断曝光是否正确呢?下面介绍两种较实用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1)先校准,用机内彩条信号调节寻像器的对比度、亮度、屈光镜和峰值等参数,使寻像器中彩条信
号的黑白图像各灰度层次分明、清晰;(2)实际拍摄中,观察寻像器图像,并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操纵光圈、中灰滤镜和增益等,使画面曝光正确。
b. 斑纹提示
一般摄像机都有该功能。操作“斑马纹”(ZEBRA)开关,使寻像器图像中出现“斑纹”提示,视为正确曝光的标志。 (注意:现在有许多摄像机可以通过菜单,对斑纹出现电平重新选择设定)。Sony、JVC摄像机:信号在70~80%时(即0.49~0.56V)出现“斑纹”,为最佳曝光区域。日立摄像机:信号≥90%时出现“斑纹”,斑纹出现的地方接近过曝光。这时要考虑减小光圈或别的办法,使画面曝光正确。正确曝光手段很多,各有其适用范围,有时对拍摄效果还有影响(如光圈的大小对景深和形变都有一定的影响),
光环境要择时(早上、傍晚、阳光、阴天、秋季等);择机位(背景与主体明暗关系、俯仰、逆光等);布光(加灯、反光板等)。
2. 光学调节
光学调节是确保曝光正确的首要操作。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即拍摄环境的照度在100~4000lux、摄像机增益在0dB时,可改变光圈实现正确曝光,一般摄像镜头的光圈系数为F1.8(大)~F16(小)。
操作光圈有三种方法。
(1)手动光圈。一般拍摄提倡多用手动光圈,原因有二:一是景物亮度的改变不会引起整个画面曝光的变化;二是曝光比较精确。
(2)自动光圈。抢拍时才用,用菜单可加、减0.5~1档自动光圈曝光量。自动光圈用起来方便,但曝光不够精确,瓦房店天气。
(3)即时自动光圈。常态为手动光圈。在镜头伺服箱上有“即时自动光圈键”,按此键后为自动光圈状态,给手动,光圈提供参考光圈值;松开此键后又恢复为手动光圈状态。摄像师可根据经验在参考光圈值基础上加减一点光圈,以获得正确曝光。强光下,加入中性密度滤镜(1/16ND),可衰减光线,曝光的减少相当于缩小4档光圈。有的机器中性密度滤镜为1/8ND和1/64ND。
电子调节:当光条件超出光学调节范围时,可使用电子调节:(1)加增益(Gain)。电路每增加3dB放大量,曝光的提升相当于加大半档光圈,但杂波也随之增大,通常在弱光条件下使用电路增益调节。
(2)超级增益(Hyper-Gain)。在极弱光(最低照度可达1.5lux甚至0.7lux)条件下使用,电路放大量可增加到36dB一般由开关控制。其缺点是信噪比下减,杂波最大,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用。)(3)加电子快门(Shutter)。在强光条件下使用,以减少图像曝光时间,使运动画面更清晰;但是以牺牲灵敏度为代价,使曝光量下降。正常情况下每场图像曝光时间为1/50s,加电子快门后(一般由开关控制)为1/60~1/2000s,通过菜单可调。其作用是:动态分解力提升,使强光下的运动画面更清晰;降低灵敏度(在曝光正确条件下,可起加大光圈作用);清晰扫描,用于拍计算机屏幕,消除黑、白滚动干扰。
4. 高亮背景拍摄:有时拍摄主体曝光正常,但其背景过亮而缺乏层次,产生限幅(过曝光)。这时可用开关控制,通过电子方式衰减,高亮信号放大量,使过曝光部分仍然可分辨灰度层次,将正确曝光动态范围提高600%。这一功能各摄像机叫法不同:DXC-637P称为动态反差控制DCC(开关);DY-98W称为自动拐点(Autp Knee)(开关);Z1800称为拐点和拐点斜率(Knee Lope)(菜单调出);日立F2称为对比度(Contrast),开关处于ON位置,用于逆光拍摄时低照度信号提升,但杂波加大。
二 彩色还原正确
通过白平衡、黑平衡调节,以保证彩色还原正确。 a. 色温(K)
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色温。色温高的光源,色彩偏蓝,如中午日光、日光灯等;色温低的光源,色彩偏红,如白炽灯等。
b. 白平衡 :为使各场景图像不偏色,将不同光条件下白色物体的色温在摄像机内部统一调整到3200K。 也可以这样理解,经过调节,使摄像机在各场景下拍摄白色物体而产生的RGB信号幅度相等。
每换一个场景,都要调整一次白平衡,发财树的栽培养护
我从小的愿望,就是当有钱地主家的大少爷,每天无所事事,带着一班狗奴才上街调戏良家妇女。
青春不常在,抓紧谈恋爱啊~
有时候我觉得,人要么在孤独中无耻,要么在无耻中下流
我还是做那颗微笑的星星吧,你偶尔抬头看到我,也只是悄悄闪烁着朦胧;同一场景随光条件变化也要进行白平衡调整。
(1)光学调整(粗调)。根据不同的光条件,使用不同的色温片。一般摄像机都有这几挡色温片:3200K,适用于室
内白炽灯、日出/日落等场合;5600K,适用于室内日光灯、户外阴天、薄云等场合;5600K+1/16ND,适用于户外
强阳光、湖滨、雪景等场合。
(2)电子调整(精调)。拍白色物体,调“自动白平衡”(A、B档可存储)。当寻像器显示“OK”时,白平衡调整完毕。(3)全自动白平衡。ATW开关置于ON,“自动跟踪白平衡”功能启动。该功能随时根据最亮处进行白平衡调节,使不断变换场景的白平衡基本正确。这种方式仅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缺点是不够精确。
色调的变化使用矢量示波器看彩条信号各颜色矢量点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电视信号中“色”的物理含意。为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使整个节目偏某种色调,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在前期拍摄中实现。 (1)加滤色片:白平衡调好后,矢量示波器中“白色”矢量点会跑到原点上。这时若加偏某种颜色的滤色片,会破坏白平衡,使矢量示波器中“白色”矢量点偏离原点而趋向此颜色,整个画面的色调随之改变
(2)用互补色板调白平衡:如想要偏暖色的画面,则用偏冷色的色板调白平衡。在矢量示波器中可以看到,调白平衡后,“偏冷的”矢量点会跑到原点上,而真正的“白色”矢量点会朝补色的方向偏离原点,整个画面的色调随之改变。
d. 黑平衡[使摄像机画面在光暗的地方也不偏色。它与场景无关,用开关自动调整,每周调一次即可。(DY-98W机器不用调)。在矢量示波器中可以看到,当黑平衡调好后,“黑色”矢量点也会跑到原点上。
三 如何使画面视觉效果更佳! 光的运用光源,包括硬光(直射光,好控制、立体感强,如逆光、轮廓光等)和软光(散射光,层次、立体感差,如阴天)。反射光即非发光体在光源照射下反射出的光的图景,摄像机捕获的大多是反射光。
透射光即光线穿透被摄物体到达摄像机的图景,一般是逆光。
a. 好的光源
(1)光源的角度较低,这时背景的明、暗层次丰富,主体又可运用逆光拍摄。注意区分高亮背景和逆光拍摄。高亮
背景:背景过亮(如天空)而主体发暗,效果很差,要避免。
D逆光拍摄:直射光从被摄主体后或斜后方投射到主体,使之有轮廓,富有立体感和质感。但一定要注意选择拍摄角度,使背景不要太亮,要暗于主体。这种用光使画面优美、生动。
(2)光源的色彩丰富。在不同角度用互补色的灯加强色彩对比,如暖色的人脸后面辅以冷色侧逆光作为轮廓光。
3)早上或傍晚之阳光。这时光源的射角较低,背景物体层次分明,色彩丰富。
b. 要尽量避免的光
(1)顶光,如中午日光等;(2)散射光,如阴天,日光灯等,层次感下降,画面比较平,无逆光效果可言;(3)光线直射镜头,会产生杂散光雾斑,使反差下降。所以在拍逆光时,镜头要加遮光罩。
2. 景深问题
景深是指画面中被摄主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范围。景深大,被摄主体前后景清晰范围大,可用于拍全景、跟拍、新闻、球赛等;景深小,被摄主体前后景清晰范围小,背景虚化,突出主体,对比强烈,画面生动。
景深变小方法(三要素):物距近、长焦距(望远)、大光圈。主体在画面构图不变的前提下,物距近比长焦距更为优先。加大光圈方法:在物距不变、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光圈可使景深变小。在正确曝光前提下,通过减小照明、加中灰镜、加电子快门、增益设为-3dB等方法,可加大光圈。
3. 长短焦问题
短焦(广角):视角大,主体物距近,景深大,形变较大,透视明显(近大远小)。较平淡,适合新闻、体育等
动态的、或大场面等的拍摄,也可用于主体近拍、跟拍等场合。
b. 长焦(望远):视角小,物距远,景深小,透视弱,背景向主体靠拢。画面比较生动,适合特写等镜头(最好使
用三脚架,以防止抖动)。
4. “高调效果”
采用过曝光,去掉DCC(Auto Knee、Knee Point)功能,加大光圈,使用白色或浅色背景。但在后期制作时,要通过调整减小视频幅度,使之标准。在不影响正确曝光的前提下,通过调节摄像机黑电平,达到增强或减弱反差的目的。黑电平上升,反差减小;黑电平下降,反差增大。(后期制作也可改变反差的大小。)
6. 清晰度的改变
在镜头聚焦清晰的条件下,通过下述方法可改变画面清晰度。(1)轮廓校正(DTL或Detail):对轮廓、细节等强调、夸张或反之。加柔光镜。使用特技镜片或用凡士林涂到紫外镜片上等方法达到柔光目的。如果用凡士林涂到紫外镜片的周围,使镜片中间的一个小圆保持干净,则画面中间清晰,周边柔化(注意:光圈越大效果越好)。当凡士林涂到镜片的全部时,整个画面被柔化。
四、其它
1. 画面的清晰(调焦或聚焦)
通过调焦或聚焦保证画面清晰,可有几种途径:(1)调节寻像器屈光镜使图像清晰,有利于聚焦;(2)长焦时,景深小,容易聚焦,常用于特写调焦;(3)大光圈时,景深也变小,有利于聚焦。有些机器提供“精确聚焦”功能键,按此键可瞬间加大光圈10s,便于聚焦。如果后焦不好,变焦从特写到广角时图像变虚。后焦校准方法:松开后焦环(F.f.)的固紧螺丝;光圈置于手动、调大;拍3m处物体;变焦由特写调为聚焦,使之清晰;然后调为广角,再调后焦环,使之清晰。反复几次,固紧后焦环螺丝即可。
3. 近距特写
一般镜头聚焦清晰范围在0.9m至∞。而近距(MACRO)功能可拍摄距镜头几厘米的小物体。方法是:镜头后焦环置于MACRO;聚焦置于∞,变焦环设置为手动,手动调变焦环,使被拍摄对象清晰。
4. 镜头稳定:尽可能使用三脚架,特别是用长焦镜头时,可以使拍摄画面稳定。肩扛摇拍时,要保持脚不动,起幅时身体扭转,落幅时为正常体位。
电视摄像十大技巧:
1、景别的运用 2、角度的选择 3、光学镜头的运用 4、摄像用光
5、画面色彩处理 6、运动摄像技巧 7、影视画面构图技巧 8、镜头调度
9、时空形象的造型表现 10、摄像机性能的掌握和运用以上十个方面都是摄像技巧所涉及的问题。你想全面了解,请看百度有关词条。
十大要素之一:时刻准备好你的相机
有很多一生只出现一次的精彩画面都是在我们手上没有相机的时候出现的。为了能够拍摄到这些无价的照片,作为摄影发烧友的你,一定要随时随地手持一台能够拍摄的相机。如果你的专业相机的个头太大以至不便携带,我推荐你购买一台小巧的相机进行抓拍。我个人认为,一张在瞬间抓拍出来的普通照片,远比一张经过长时间安排的色彩丰富的图片来的有价值。
十大要素之二:让你的人像照片充满动感
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不要让你的模特保持着一种姿势,可以让他尝试各种各样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避免图片中人物动作的僵化,而且可以让你的模特时刻保持一种自然的表情。
现在杂志封面的PLMM的照片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拍出来的。
十大要素之三:使用大变焦
在一般的情况下来说,你的镜头距离物体越近,拍摄出来的照片越好。因为近距离能够消除掉令人注意力分散的背景,使主题突出,而且能够得到更清晰的图像。现在很多的DC都能够在非常近的距离下进行拍摄。这为我们制造主题突出的图片提供了方便。
十大要素之四:使用简单的背景
在相机或者当时的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够进行远距离的拍摄。在这里情况下,尽量使用颜色和结构相对简单的内容作为背景。这样也能够突出你图片的主题。
十大要素之五:使照片的主题远离构图的中心
虽然把主体位于构图的中心是一种非常正确的突出主题的方法,然而,适当的使图像的主题偏离中心能够增加图片的动感,而且这种不传统的方法也能够吸引大多数的目光。但是对中心的偏离一定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造成图片构图散乱的结果。
十大要素之六:将前景物体置入风景照片中
在我们拍摄远景物体的同时,最好能够把近距离的物体包括在图片中(比方说图片的四角)。这样可以突出图片的距离感,增加图片的深度。
十大要素质七:寻找合适的光源
光对于胶片(CCD)的曝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完美的光源能够使你的照片看起来富有色彩、有深度并且美化你所拍摄的物体。强烈的阳光只是众多光源中的一种,对于拍摄人物来说,多云阴沉的天气情况是最好的,因为这样的天气中,光线非常的柔和对于脸部的表现也非常的好。而在大晴天所拍摄的人像非常的锐利,而且会产生阴影。
十大要素之八:稳稳地拿住你的相机
要想拍摄到锐利、清晰的图片,你的相机必须把持的非常稳。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在按下快门的时候,要匀速的轻轻按下,速度不要过快,否则会影响手持相机的稳定。你可以通过挂带构成一个三角的支撑以保持相机的稳定。当然,最好还是能够使用三角架。
十大要素之九:正确地使用你的闪光灯
如果你能够充分地利用闪光灯,你就能够极大地提升照片的成像效果。特别是在室内。每台相机的闪光灯都有他作用的范围,在拍摄的时候要把物体至于闪光灯作用范围内。一般来说,闪光灯的有效范围在4~12英尺之内。不光是在室内,在室外闪光灯也能够发挥作用,他能够淡化阳光所产生的阴影,并且使色彩明亮。
十大要素之最后:使用正确的ISO SPEED(这个跟kodak的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ISO值对应不同的光线。一般来说
ISO 100:晴朗、明亮的天气
ISO 200:多云、阴冷的天气
ISO 400:室内,夜晚
董......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70.6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95篇内容 · 31.4万次浏览
- 万物皆可邪修460篇内容 · 48.5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972篇内容 · 899.6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44篇内容 · 28.6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345.5万次浏览
- 我生活着,就是为了这些瞬间252篇内容 · 43.5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经历?5405篇内容 · 42.6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