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组纪事6⃣️
“跨入六月了,进入夏天了”
上次更新日记是5.25日,离现在已经有十天了。先对断更说声抱歉。
5.26,我写完了分镜第一版,一共270个镜头,交到分镜群的时候,整个人被一种巨大的疲惫包裹了。
晚上,我约了朋友出门散步,因为各种原因,我26天没出门了。那天白天天气很热,到了夜晚却突然下起雨了。我在家里等到雨小,然后出门,慢悠悠的走到和朋友约定的地方,一起散步聊天。回到家的时候是十一点,我发信息给她说,原来我可以这么开心的,我真想哭,就因为开心,我好像还没有丧失开心的能力。即使我知道这样的轻松也许只有这一晚上,明天还是有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工作。
第二天下午,我去了朋友的家里,坐在院里吃了半个汉堡王的汉堡,给她讲电影史。回家的路上听了罗大佑的直播,没有听到最想听的《青春舞曲》,但是听到了《野百合没有春天》。那天我干的很少,只做了一个表就睡了。从朋友家里到家之后,我居然有一种深深地负罪感,我今天停工休息了,只做了一个表。同时感叹自己断崖式下降的食欲和体重,一顿一个汉堡都吃不下了。我深深预告,拍完杀青之后我要发一场怎么样的高烧。
5.28,我和副导改了第一次分镜,和她工作还是一如既往的高效率,35分钟的会议,开完会我沉沉的睡了一觉,醒来要拉片找剧照,做影视风格参考。又是一个不知道做到几点的工作,但是我那时候真的很困,睡了很好的一觉,让我现在都记得。
5.29,我出了我喜欢的视觉风格参考,结果没办法放链接,顺序是错乱的,只能浅浅的开一下组会。5.29过去了。不过这个问题不大,起码做出来了,会议在5.30正式进行。
5.30,分镜正式定稿,我,副导,摄影,后期在会议上一个一个的看镜头,5月30日11点56,我终于和分镜短暂告别了。
5.31,一个重点讲的一天。
5.31凌晨,工作上出了不小的问题,组内人员做了变动。我似乎一下子又变得孤立无援。
5月原本是我很喜欢的月份,因为期待生日,我通常可以在期待中度过一整个月。而这个五月,我在疲倦和崩溃中度过了。在5.31的中午12点,我崩溃到了顶峰,和之前提过的那个朋友发泄,我说我也许不能期待22岁了,我对一切是否还能如常进行没有信心,我太疲倦了。我又一次对他哭了。
还记得我在之前的一篇日记里写到:“我自从建组之后,生活就犹如坐了一辆过山车,好坏交织,不眠不休。”
就在我对生命失去希望的两个小时之后,我找到了可以接受无酬的DIT老师。
在我还有两个小时生日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个福建本地的执行制片老师。我在和他讨价还价的时候,带着无法言喻的心酸和难过。我很需要他来帮我,而我给不起他合理的酬劳。
他答应我的时候我们在通电话,我又哭了,然后立马把电话摁断,一个导演在认识执行制片人的第一个小时就掉眼泪,除了我还能有谁?
不过我知道,一切又往好的方向发展了。过山车向上扬起,我等着它再次落地。
22岁就这样来了。
执行制片老师姓陈,之后提及他,就叫他陈老师好了。
陈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制片人,相处到现在,我依然这么觉得。
比如说,我生日那天只过了40分钟他就要我开始工作了,谢谢你,陈老师。
开句玩笑话啦!到现在为止,陈老师依然是一个令我安心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生日那天我玩的特别开心,收到了陪伴,礼物,很多爱。用我的话说,就是六一那天天塌了我都不会工作的,我需要特别幸福美满的一天来支撑我六月的生活。
六月二日,我上交了我的导演阐述,还有一个场景表。当然,还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儿。
我们要做一个项目计划书,前文有提到过。需要主创人员的照片。我发了几张照片给陈老师,用他的话说:你导演的气场呢?去看看其他的女导演。跟个小姑娘似的。
我和朋友开玩笑,说要学会画烟熏妆,每天在片场穿一身黑,看起来冷酷无情!
好吧,其实我确实是一个不太有“气场”的导演,就在刚刚,陈老师与我对话的结束语是:去忙吧,哭了找我。
说真的,我觉得我在这一个月里我确实流了很多眼泪,日记里也常常提及。但是我却认为我并不软弱,在我内心深处,我认为,我一定可以做成这件事,这是一定要成的。同时谢谢我所有的朋友们,在我用这么外倾的方式发泄时,大家都还在这里。
端午节当天,我和灯光老师对着分镜做了一些灯光设计,他真的很专业,这让我很安心。
之后,我们又开了一次组会,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以及要求各位主创老师提交对于作品的理解阐述。
到今天,我已经收到了四份阐述。我感恩于我的主创朋友们对剧本的理解,或者说对我的理解。
在我的阐述里,我这样写道:我觉得肖然是一个很有yw 的人,很躁动的女人,同时她对自己的yw 了解的特别坦然,所以她又很天真的人。
这样天真痛苦,不断逃离又一直茫然的人,是否真正可以拥有人生的归途?
在副导的阐述里,她这样写:肖然身上有很多人的影子,她融合了导演自己的灵魂以及她眼里过往各种情绪的灵魂。要去解读肖然,很不容易,我想关键在于导演怎么解读自己。
因为在我看来,虽然导演在尝试用具象的影视人物去解读肖然,但实际上,导演只是在不同的电影里看到自己。
我认为这是创作者逃不开的写作困境,但这种困境只能交给时间。
在剪辑的阐述里,她这样说:孤独即自我,这是属于肖然一个人的英雄主义。
而宁形容《微风细雨》时则是这么讲的:阿维是山和海,汪也是一阵风。肖然是控制不住的想逃离大海,也控制不住去接近风。
而瑶是这样说的:《微风细雨》是潺潺的流水,剧本里的每个人都恰如其分的出现,就像水珠汇集到了一起,凝成了一波潮水,缓缓漫过沙滩,又缓缓回海里去。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上岸、呼吸、搁浅、回溯。不过我们追求的是阳光落在海面时的一声叹息。
收到这些阐述时,我又感觉一切都重新有了意义。
最后一点事儿就是我开始演员选角了!
这让我感到不真实,天真而痛苦的肖然,漫不经心的汪也,单纯善良的阿维,终于要不再是我笔下的人物了。
希望你们也一样的爱着他们。
会按时更新日记的,六月快乐!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575篇内容 · 45.8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63.8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416篇内容 · 69.0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295篇内容 · 497.2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85篇内容 · 139.6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85篇内容 · 175.1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218.6万次浏览
- 重启人生第一天63篇内容 · 4.1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