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童年
查看话题 >“长大了 我想做热水炉”
热水炉
西西
妈妈问我
长大了
希望做什么
我说
我想做
热水炉
做了
热水炉
可以让妈妈
用手轻轻按一下掣
就有热水
洗脸
洗碗
又容易
清洁厨房的磁砖
做了
热水炉后
我又可以常常
煮大头鱼
给妈妈吃
我希望
到我十岁时
我就是个
十立方尺的热水炉
十二岁
就是
十二立方尺的热水炉
我并且要和别的
大大小小的热水炉
做朋友
一起做一点事情
譬如
让所有的小孩子
都有热水
洗澡
所有的妈妈
有热水洗衣服
我们还要
煮许多鸡蛋
玉蜀黍
冰花白糖糕
每个人都有的吃
如果冬天到了
我们这些热水炉
要全部去帮忙
把冰冻融化
叫小河
泥路和鸟巢
玻璃窗
斗鸡眼猫
水龙头和葱
大拇指和脚趾
都可以
暖暖地
暖暖地
睡觉
妈妈很高兴
妈妈说
长大了
就做热水炉吧
这首诗简直有点像是从麦兜动画里截取出来的,像是傻乎乎又热心帮人的麦兜小朋友跟妈妈麦太的对话。麦太已经困了,但又被这么可爱的孩子所感动,就说:那好吧好吧,你去做热水炉吧。
这首诗模仿的是我们小时候经常会被要求写的一篇作文——《我的理想》。老师期待你写“我要做科学家,我要做教育家,我要做这个家那个家”,最不济你也要说“我长大要当老师”。但是顽皮的西西小朋友,她说长大了要做一个热水器(热水炉就是香港对热水器的称呼),这样就能让一切都暖暖的。小时候我们可能真的会这么想,想做一辆汽车,想做一个机器人,想做一盏灯,甚至想做一个根本没有什么象征意义的事物。
当然,诗人毕竟是诗人,她像孩子一样随口说出要做一个热水炉的时候,并不真是随口说的。西西以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成名,一般的理解,她是很西化、很现代派的一位香港作家,但她写诗的时候却分外孩子气,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是古代儒家很强调的,只不过大人反反复复说赤子之心,其实早就把它不知抛到哪里去了。在这首诗里,我看到西西跟儒家的相同之处。那就好玩了,一首这么口语化甚至是活蹦乱跳的诗,怎么会跟想象中正襟危坐的儒家有相通之处呢?
这就是诗人的奇妙。她通过这首诗,让我们发现儒家是具有现代诗意的,也可以说现代诗当中的爱复活了儒家中的仁。仁者爱人,仁者强调爱,而且他是爱其他的人,他具有丰富的同理心。
西西是用孩子的童心去推己及人。整首诗看下来,她先从自己的妈妈延伸到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妈妈,甚至延伸到地球万物。这又是一种超越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想法,她不是先立人,而后兼并天下,而是朴素地直接思索,人与河流、泥土、鸟兽,与万物都是平等的。这又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的生态主义思想是相呼应的。
这样的诗意拓展,我想就算读给小孩子听,他也能听懂。
作者 | 廖伟棠
以上内容摘自廖伟棠新书《我偏爱读诗的荒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