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船—在福柯视角看文艺复兴下的疯癫与文明
文艺复兴时期的想象图景上出现了一种新东西,愚人船[Narrenschiff]。这种奇特的“醉汉之舟”沿着平静的运河巡游。《疯癫与文明》中指出愚人船是历史长河中真实存在过的产物,是神经错乱的乘客们流浪的工具,是栖身之所。 写文艺复新的段落中一案例恰到好处阐释了福柯视角下的疯癫。装成疯子的特命令渔夫将他送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他发表了许多奇谈怪论,让人们感到熟悉又陌生。带着洞悉一切平凡失误的秘密,人们判断他只能来自另一个毗邻世界,是水无宁静的大海[非坚实大陆],是包藏奇异只是的陌生大道,一个神奇的平原。伊发现特是疯子是大海的儿子,傲慢水手遗弃在这里,是不详的信号:”那些该死的水手带来了这个疯子!为什么他们不把他投入大海!”歧视让一个装疯的人备受恶毒的诅咒,受遗弃。所以,疯癫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它不是一种功能现实,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 在这个背景时期文明怎么左右疯癫人群的命运。被囚于船的疯癫之人对于社会效应与安全是失效的。人们明面上驱逐疯人的行为、疯癫人群背井离乡的实况以及社会的排斥感[暗流中隐隐不成文的潜规则]驱使他们不再徘徊于城墙,隐形枷锁迫使他们远走他方。正常人的文明社会趋近理想状态,而凌驾在宁静大海对于异类的包容。社会的自主划分、半幻想的地理变迁的常态让疯人彻底丧失了对于社会的价值。福柯指出水域带走了不仅仅是人,更添加了隐秘价值,称作净化。我自身看来是一种可笑的说法,遂既理解为福柯暗自嘲讽疯人们在海洋里漂泊的那不确信的命运。 文明角度解读病人的精神世界,是无序的状态。正如水质的描绘,是一种晦暗的无序状态、一种流动的混,是一起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是与明快和成熟稳定的精神相对立的。愚人船显得不是那么空洞,仅仅是一些物质与精神无序安放,而无法被正常接收。拟用一种手法将病态放轻,看似是病人不被理解的精神世界与其世界里猜不透的规律。也是文明人对未知的恐惧。 又有一段描述很有意思,利用对立美化了疯人世界的苍白现实,像是在寄托另类的生活希冀。“水域和航行确实扮演了这种角色。病人被囚在船上,无处逃遁。他被送到干支白叉的江河上或茫茫无迹的大海上,也就被送交给脱离尘世的、不可捉摸的命运;他成了最自由、最开放的地方的囚徒;被牢牢束缚在有无数去向的路口。他是最典型的人生旅客,是旅行的囚徒。他将去的地方是未知的,正如他一旦下了船,人们不知他来自何方。只有在两个都不属于他的世界当中的不毛之地里,才有他的真理和他的故乡。”自由奔放又约束,流放旧模式与新航程交织了宿命与挣扎,给疯癫的躯壳虚构了另类的灵魂,矛盾、敏感、明亮、黑暗,颇有《on the road》式的乌托邦的美丽[战后空乏的美国精神]。 在愚人船的文学作品与学术作品中,愚人渐渐颠覆了司空见惯的配角的位置,作为真正的卫士站在了舞台中央。病人的航行在西方精神世界里与一些古老的动机有联系。疯癫意义在文明世界里有暧昧纷杂,有威胁嘲弄。当疯癫的嘲弄取代了死亡的肃穆,人们开始思考生存本身是虚无。
© 本文版权归 Siddharth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把夏天装进镜头的那一刻,有多治愈新89篇内容 · 1.8万次浏览
- 我的消暑菜单674篇内容 · 29.3万次浏览
- 历史学家许倬云逝世新4470篇内容 · 3.2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83.0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352篇内容 · 12.8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224篇内容 · 16.2万次浏览
- 不花钱也能拥有的松弛感新28篇内容 · 1.9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300篇内容 · 21.6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