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Fall 北美电影/媒介研究 PhD申请个人经验总结
导言
对我申博帮助很大的一位前辈如是说:“作为一个媒介研究的学生,我一直相信Open Access和Information Network的重要性,而文科博士申请的信息板块,可能仍然是现有的(尤其中文)网络平台里面最欠缺的部分。”(见《【2020Fall】北美 电影与媒介研究 文科Ph.D.申请总结》)此言非虚。就我自己搜寻博士申请信息的经历而言,各种平台上见得最多的除了理工科,就是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学科的经验。真正的“人文(Arts & Humanities)”申请经验寥寥无几(我在文末做了一点收集)。
相比之下,我的这篇文章相当片面,更像是提供一个个案,丰富人文博士申请的潜在案例库。我希望藉此给电影/传媒或广义人文学科里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
同时,我把这篇文章视为个人的回忆总结,并把它献给于2021年2月24日不幸去世的Dr Roland-François Lack,我硕士期间的一位老师,最好的法国新浪潮学者,也是我原本的一位推荐人。毫不夸张地说,他的课 The French New Wave: The New Wave City 真正让我开始思考做电影研究的“非传统”可能。我由衷感谢他,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探索他热爱的未知!
申请结果:4a/6r
Offer: Concordia Universit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CSB,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Rejection: Stanford, Chicago, UMich, USC, NYU,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
Timeline:
北美PhD项目一般是9月开放申请,有几个固定的ddl:11.15,11.30/12.1,12.15,1.5,1.15,2.5等。我自己的timeline是前一年被全拒之后(21年5月)就着手准备,7月考出托福,8-11月改文书,每个ddl前提交。
- UCSB:1.16通知,1.19面试,2.1 wl然后和DGS聊了一次,2.18和DGS又聊了一次,3.3转正,3.15 funding
- UMich:1.29拒信
- USC:2.2邮件询问DGS得知被拒,3.15拒信
- UW:2.3通知,2.8面试,2.18 wl,3.14转正
- NU:2.3通知,2.25/26面试,3.2录取
- Chicago:2.5拒信
- IUB:2.19拒信
- Concordia:2.19录取
- Stanford:3.15拒信
- NYU:3.16拒信
个人背景
本科学历:南开大学,社会学法学学士,均分85+,唯一学术成就是大四拿了个本校最常见的公能奖学金(年级前10左右)
硕士学历:MA with Distinction in Film Studie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英国一年授课制水硕。最终成绩年级第一,获UCL Faculty of Arts and Humanities Dean’s List嘉奖
其他标化:托福114(R30,L30,S26,W28),无GRE(近年大部分电影/媒介研究项目都取消了GRE要求)
软背景:无发表,无参会,无助教助研,无相关工作经历,在不相关领域工作一年半,堪称软背景地下室(间接说明软背景没*那么*大作用)
研究兴趣:screen studies,space and place,media historiography and archaeology,environmental and elemental media,archives在world cinema,19th C spectacle,以及“new” and environmental media,浅跨电影/媒介/艺术史。
全拒和二次申请:21 Fall曾仓促申过几个北美博士项目(包括今年录了的西北),全拒。22 Fall是第二次申请。
文书工作
目的陈述(Statement of Purpose):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很好的research idea,把这个idea内化在了我的童年爱好、本硕学习、毕业工作中,同时把它缝进了三个大的理论框架:screen genealogies,media ecology,以及art history。这样我的整篇SoP就有一条线索连通个人经验和理论对话,以及2到3个可行的projects。大框架定了后,我又做了四次大修和无数次小改。交上去的版本也远非完美,只是暂时满意。
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重新组合了硕士论文的导入、理论回顾、历史分析部分及一个核心案例,并打了羊胎素(加了一段余论),让文章展开,和SoP里的理论框架有所对应。
推荐人:3位UCL教授,根据项目反馈来看都是强推。
- 教授A:时任核心课程教授,研究领域在北欧电影和数字转向,人很友善好沟通。
- 教授B:时任研究生教务主任,主攻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媒介史,媒体政策和治理,和美国学界联系颇多,在Concordia和USC都有研究合作伙伴。我其实没上过他的课,但发邮件问了之后他欣然同意给我写推荐信。
- 教授C:硕士论文导师,专长是电影史和视觉文化,女性书写,法国研究。硕导是我求学道路上最重要的支持者。她平时给我回的邮件加起来字数过万,内容包括写作/学术建议、院系/教授推荐、面试技巧和回复礼仪指导、个人求学教学故事分享(她在到UCL之前是哈佛的tenure,对美国学界相对了解),以及对我的各种鼓励(“you’ll be a great scholar!”)等。她给了我大强推,有几位教授面试的时候都说看完我导的这封信就想认识我,且知道一定要重视我(take me seriously)。心中对我导一万个感恩!
个人陈述(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多为美西学校传统艺能(西北和Mich也可以交),写个人经历而非学术内容。我也费了不少心思,用传递智识遗产(intellectual legacy)作为线索串联了大学选专业经历,所见电影教育之狭隘,以及对已故的Dr Lack的追忆。面试的时候有一位教授说她很受这篇PHS感动,想起了自己从保守贫穷的美国南方到最radical的伯克利求学的经历。可以看出我的表达是成功的。
简历:在申请前期,我最担心的问题之一是没有任何文章发表和学术参会记录。但我后来明白,不必拘泥于title,没有体系化的研究经历就重点呈现自己做的内容。于是我在简历上罗列了硕士论文、硕士阶段的几篇优秀课程论文,以及与电影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这些文章分别涉及我专长的一部分,能够体现我的学术成长。有一位教授面试时也提及了我过去有非常棒的研究经历(excellent research experience),说明只要够扎实,课程论文完全可以作研究经历论。
其他准备
选校:我基本把开设电影/媒介/视觉研究博士项目的北美学校全部扫了一遍,最后定了10个(我导曰:尽管去申10个12个都没问题,你只要1个offer就算成功)。我仔细调查了这些项目的研究方向,最后录的也是和我最合拍的:Concordia有很多做environmental screen、media and urbanity方面的研究者,西北是专长于screen studies的学者以及不同的intermedia面向,UCSB是media + environment的先锋阵地,UW同样有screen和historiography方面的专长。
面试: 可以以西北的面试模式为目标准备。西北的地狱面试周末安排如下:项目所有的8位教授分成两人一组,面试我4场,每场20-25分钟,且因为时差面试时间非常阴间地安排在国内晚上11点到凌晨1点。面试内容倒是万变不离其宗,一条线索是问我的智识轨迹(intellectual trajectory):从兴趣到本硕研究再到博士计划,你怎么想的?经历了什么?另一条是了解我研究的核心概念、理论、学者等,以及想如何汲取或发展这些内容。
准备过程:申博期间我保持了全职工作,所以上述这些准备我是边上班边完成的。在工作忙季我度过了极其折磨的两三个月: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看文献、改文书、再看文献、再改文书。我本来还打算考GRE,但本市的考试连续取消了两次,干脆作罢。事实也证明标化成绩的重要性远不及其他材料,前者权当表明申请态度端正。此外还拜托了一位大学同学帮我重新开具和寄送本科成绩单(点名批评USC和IUB,2022年了还要纸质成绩单,而且到头来还是拒了)等等,按下不表。
情绪管理:除了累没什么负面情绪。原因之一是我已笃定要读博,所以这些折磨都可以接受。焦虑是必然的,严重的时候大概是在一二月份,半夜会惊醒,看一眼邮箱再睡。此外我很感谢父母,他们对我的决定全盘支持,且表示如果申请北美还是不顺利可以资助我去英国自费读博。但我始终希望在北美获得更扎实的学术训练和更广泛的视野(这也是我导鼓励我去美国的原因),其次也不想给父母徒增负担。如果太累了我会在周末去很远的郊野公园散步,或者研究等房租到期换个地方住,从而获得一种双重生活的幻觉。
钱,钱,钱
我认为,在读博和做学术的理想主义封面下,永远都是金钱的底色。读硕士的时候教授A就告诉过我们,申博除了考虑适配程度,一定要跟着钱走(原话:follow the money)。申请博士的花费和拿到offer之后的funding待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必须考虑的重点,在这部分我就稍微介绍一下我的经验和了解到的情况。
申请费(从高到低):
UCSB: $140
Stanford: $125
USC: $90 + $30 (南加大本身的申请系统+SlideRoom)
西北: $95
UMich: $90
Chicago: $90
UW: $85
Concordia: CAD$100
IUB: $70
NYU: $65
托福考试费:¥2,100
托福成绩增送费:¥146/份 * 10所学校
DHL国际快递寄送纸质成绩单:~¥570/份 * 3所学校(USC和IUB申请时就需要寄送,其他学校是确认就读后寄送)
总计约合RMB¥11,386
不难看出,如果要申请多所学校,在申请阶段就会投入不小的一笔钱。我个人因为有全职工作,能够承担这笔费用。但如果你还没有足够的可支配收入,可能就要更多考虑家庭的经济情况等因素来选校。
Funding
Funding(奖学金?资金?)是拿到offer之后需要关注的重点。这笔钱保证了你在博士阶段生活和学习的物质基础。美国高校的funding实质上是直接给钱、工资、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的组合包(所以也叫funding package)。你能拿到手的钱基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fellowship(学术奖金)或者award(某种奖项),这类一般是基于你的优秀程度直接发给你的钱,可以视为无偿;另一种则是有偿的工资,即通过当助研或助教(RA/TA)拿到的薪酬(salary/compensation),是一种类似合同制按月发放的钱。一般来说,公立学校的funding金额较少,更多是通过薪酬发放,也就意味着更重的RA/TA职责,而私立学校的funding金额较多,有时候不会把fellowship和salary分得很开(比如西北就只有一个统一的University Fellowship),RA/TA职责也相对较轻。根据我在网上看到的信息,公校里的电影/媒介研究项目funding大约在$24,000/年,而私校可能达到$30,000/年以上,但也看到过如比较文学这样的人文项目在公校里只有$18,000/年左右的funding,这样的话或许就会过得有点拮据。我做了四个学校的funding list以方便对比。

其中需要备注的:
- Concordia的项目理论时长是4年,学费没有全免,而是按魁北克居民的rate来交。就读期间有其他可以申请的学校/魁北克省grant。有前辈表示蒙特利尔是一个生活花费较低的大学城,所以实际来看这笔funding应该也能cover大部分花费。
- UCSB和UW都免学费,只需要交几百美元的杂费,但因为是公校,funding有多种形式,计算起来稍微有点复杂。
- 西北作为财大气粗的私校,免学费,每年统一给$35,000,外加一年没有RA/TA职责的fellowship year。
申博Insight
- 对文书而言,SoP、WS、推荐信重要性不相上下。SoP说明你是可塑之才,WS体现独立研究和学术写作素养,推荐信给你的自我吹捧背书。SoP写作教程有很多,我自己用的基本模板是趣闻轶事开头,一段讲本科,一段讲硕士,一段讲硕论,剩下两三段讲博士计划,最后一段阐述why school。
- 像很多前辈体感的一样,北美本硕在申请北美博士过程中有肉眼可见的优势。我自己也能感到英硕在认可度和知名度上都吃亏(典中典之“UCL? You mean UCLA?”)。
- 至少对电影/媒介研究博士申请而言,“套瓷”更像“寒暄”。录取全靠委员会集体决策,不存在某个教授能一锤定音。发邮件的主要作用是了解教授今年在不在录取委员会里顺带混个眼熟,如果幸运的话可能会得到一些指点,作用完全不像理工和社科那么显著。个人感觉北美教授总体很友好,给几位教授发的cold email乃至请求发一份syllabus的邮件全都收到很友善的回复,所以不问白不问。
- 博士项目对国际生的“区别对待”在公校尤为明显。拜学费政策(in-state/out-of-state tuition)所赐,据说录一个国际生的成本是美国学生的几倍之多。所以公校项目录国际生时都格外谨慎,给钱磨蹭(还看到了其他人文专业不少先录取再放funding waitlist上的操作),入读之后助教助研工作可能也更多。所以有条件尽量考虑私校,至少在资金上会更宽裕。
- 另外一个重要的感受是,自从21 fall 大量项目暂停了一年博士招生之后,目前招生难度明显水涨船高。我了解的几位前辈在两三年前无面直录的项目今年全都增加了面试环节。历史上同样也有过社会变动导致博士录取难度大部提升的例子,比如08年金融危机,就业市场不景气推动了大量优秀毕业生“读博避难”。而这种录取难度的水涨船高很可能很难逆转。这个观点也可以在很多新AP那里看到:人文社科拿到TT的难度同样也在大涨。
- 我导诚挚建议:be nice even to your competitors!因为五六年之后他们可能就是和你一起找教职的cohort乃至同僚。以及定了最终去向一定要尽快拒掉其他offer和waitlist,给别人留个机会。
锐评PhD项目
谨根据个人申博的见闻分享一些北美电影和媒体研究相关PhD项目的信息。当然,请牢记和整个faculty的匹配程度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时间,强烈建议做一个表格,把每个项目感兴趣的faculty、研究关键词、最重要和最近的一项研究记录下来,再分析和自己契合度如何。
- Harvard (Film and Visual Studies):一个喜欢招艺术家的项目,可以交作品集,甚至你仔细看faculty信息会发现,传统学术模式训练出来的教授不多,倒是有很多成名艺术家。Faculty中两位学术模式训练出来的学者,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Bruno和Conley可能都要退休了。
- Stanford (Art History):有一个方向是Film and Media Studies。但据教授反馈即使你选择这个方向,审核也是整个项目的faculty一起,所以没有艺术史背景或者艺术史面向的多半是刮彩票。如果有意录取你1月中上旬就会受到面试邀请,一直没消息可以认为默拒。项目设置上Penn的Art History或English同理(都有film方向的一组faculty)。
- Chicago (Cinema and Media Studies):可能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彩票,刮刮无妨。被拒了有可能推你去MAPH——一个国内视为top人文硕士项目,很多美国人视为圈钱狂魔的大杂烩(关于对MAPH的批评可以看这篇The Master's Trap)。
- Northwestern (Screen Cultures):西北有一个非常详细的PhD stats网站,详细记录了近几年来每个项目的申请人数、录取人数、入读人数,甚至毕业的平均年限、毕业生的第一个工作单位等等,可谓是非常负责。项目的faculty很少(8位),每年稳定录10人左右,最终入读4-5人。Funding数额是同类里的天花板。研究方面比较American centric,且有很强的TV和sound expertise。不过教授也说他们近年来在有意识地欢迎非美国的研究。
- UMich (Film, Television, and Media):faculty人不少,招生极少(一般一年就录1人,最多3人),据说主要是因为穷(这就是公校)。类似的情况是Berkeley的Film and Media Studies,他们几乎不招国际生(上一个招的中国学生是六七年前的陈剑青博士,她现在已经是WUSTL的新AP了)。
- USC (Cinema and Media Studies):22 Fall申请人数达到夸张的220+,堪称电影/媒介研究领域的网红。据说一般录6个人,有3个名额会给本校的MA。Funding丰厚,大约有$32,000/年,而且申请MA也有funding机会,所以可以考虑先申请硕士作为一个跳板。
- NYU (Cinema Studies):另一个网红项目,据说每年录4人,一般要到3月中下旬才出结果。我申请NYU是因为21 Fall就已经提交过一遍申请,但临出结果前招生取消(后来据知情人士透露21 Fall压根就没打算招人,申请一直开放着而已),项目退了一半申请费并把我的材料保留到今年,不申白不申。项目的官网上有写明的PhD funding情况,大约也是$30,000/年。如果你的研究不限于电影,而是向媒介和更广泛的其他文化领域跨域,可以考虑NYU的Media,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一个更跨学科和天马行空的项目,而且有一位当下媒介研究的学术明星Nicole Starosielski。
- UCSB (Film and Media Studies):研究environmental media最强的重镇,拥有几乎是公认的最最热情的faculty。比如DGS但凡有点重要的事全都给我打Zoom,而且说他之前花了一小时给被拒的人解释原因等等。如果喜欢先锋的媒介研究和attentive的氛围,这里是不二选择。上述NYU的Starosielski就是这里的alumna。
- UW (Cinema and Media Studies):似乎是从比较文学系改来的,很新,实力也很强,Yomi Braester和James Tweedie等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学者(Braester中文说得蛮好)。项目比较注重教学(again,是公校),申请的时候就要交一个TA表格,offer里会直接督促你签TA合同。UW好的地方还在于它的MA也提供全额funding。
- IUB (Media Arts and Sciences):IUB的Media School规模很大也很有名,这个项目里同样有Cinema and Media Studies方向。UW-Madison的Communication Arts的项目设置类似,有一个Film方向。
- Concordia (Film and Moving Image Studies):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英法双语区),在国内名不见经传,但在北美的reputation非常好,faculty和学生都有非常有意思和前沿的研究。缺点可能是funding package大概只有美国的一半,对比之下或许缺乏竞争力。此外,加拿大的项目一般都有明确的国际生限额,比如去年我申请的York University (Cinema and Media Studies),DGS明确告诉我唯一的1个国际生名额已经录了别人,所以没我的位置。——容易忽视的地方在于,美国人对于加拿大而言也是国际生,所以竞争甚至会变得比美国还激烈。
- 此外还有些没提到的常申项目:UCLA (Cinema and Media Studies);Toronto (Cinema Studies);UBC (Media and Cinema Studies);Iowa (Film Studies) 等。
- 一些跨领域或有明确“主题偏好”的项目:Yale (Film and Media Studies - joint),不能单独申,必须从10个另外的PhD项目中选一个一起申请,且两个项目都要录取才行;Cornell (Performing and Media Arts);Brown (Modern Culture and Media);UT-Austin (Media Studies);UCSD (Visual Arts 或 Literature - Cultural Studies);UCI (Visual Studies);Rochester (Visual and Cultural Studies);UPitt (Film and Media Studies - joint),和Yale一样必须同时申两个;Florida (English - Film and Media Studies) 等。
- 总体而言电影和传媒研究相关的项目如果不是单独开设,一般就藏在Media & Communication,Art History,English,Comparative Literature,或者东亚系以及其他语言/文化类院系里面。如果你的研究方向恰好有很多交叉大可以尝试申请。
其他参考
最后分享一些对我有帮助的文科申博经验贴,基本涵盖了所有需要了解和准备的要点:
《2019Fall 北美/欧洲 历史系/亚洲研究 博士申请总结》
《四年三次申请季,终于结束了 (21Fall 历史/东亚PhD申请总结)》
以及Woman in Academia小组的一个讨论:《有关film studies相关的硕博选择》,尤其是@傻海纸 友邻的回答,她也回复了我的豆邮,给了我很多有用的建议。
今年一位朋友写的经验贴也很值得参考:
另外似乎我的这篇经验贴被Women in Social Science小组的一个贴子收录了,感谢这位朋友的认可。
最后以防有朋友还不知道,GradCafe是一个可以查PhD录取和报录取的网站(主要是北美,偶尔有英国或其他地区),等offer时几乎每天必刷(在录取信息之余带给我的是一阵阵战栗——我超,这个项目已经录人了?!)
感谢所有人!希望大家都能收获心仪的offer。
写得很用心,也很有帮助,感谢!
感谢分享!不知道是否能分享一下时间线?感觉这些帖子里面对于Timeline好像都没有提及。。。
改一个字贵瓣都要审核半天,麻了
真的太有帮助了,超级感谢呢!!不知道你对剑桥的film and screen studies MA有没有了解呀,我在纠结这个和哥大的项目😭
好牛!!
concordia虽然钱不多,但是蒙特利尔这边房租也便宜,所以算下来其实差不多。你去ucsb的话,有些funding package虽然看着挺高的,但都有可能不够你付房租。一点小建议。
太棒了,感谢分享!
感谢分享!问一个问题,前一年被拒的项目第二年再申会有影响吗…
hii,楼主,看到USC和UCLA官网好像明确写着需要GRE,你申请是想办法waive掉了吗?
涨了很多知识!有一事想请教楼主,不知道楼主了不了解Mcgill的M.A in Art History & Communication studies这个项目咧?
「内容不可见」
您好!非常感谢分享!想暗搓搓请教一下,我是美本读完之后今年直接申了UW的phd项目,没有MA学位(他们官网非常难得地要求要MA学位才能度phd项目)。我申请的时候是想reach一下,毕竟MA requirement的学校不多,但想知道如果PHD项目没有录的话,UW有可能发我MA offer吗?感谢阅读!
很详细!而且从后面的school list可以看得出楼主真的faculty research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全职工作+申请/面试真的很辛苦。所幸最后有个好结果!
我导师跟我说Concordia looks good on paper之前她去做visiting的时候感受不算特别好。我不知道这个学校具体的情况,给我推荐了UToronto和Simon Fraser
回来这个看了很久的帖子说一句东海岸公校比文的funding已经低到一万六了,真是不申不知道……
不错,向你学习
@星狗狗
居然有幸可以刷到校友,看到Dr Roland-François Lack突然就心里一颤,真的好怀念在UCL读film studies的日子,想念Claire,感觉她在core course上讲起工厂大门还是昨天的事情,居然已经过去四年了(我是19-20film studiesMA)。希望楼主申博一切顺利~
你写的经验分享是我今天刷了6个小时豆瓣申博贴中语句最流畅,逻辑最清楚的帖子了。另外,想问下,没教过你的老师也能帮忙写推荐信吗?依据什么来推荐呢?
请问您当时邮寄本科纸质成绩单,如果寄到美国的时间已经过了deadline,要紧吗?还是说寄出时间在ddl之前就好呢?
谢谢友友!整理的信息包括funding情况和美国各个项目的侧重面向 帮助都非常大!
请问24fall截止今天唯二出的结果都是拒信且无面试邀请,怕全拒导致拖后一年,我现在能做什么呢?继续套磁其他地区的博导吗?
謝謝lz的分享,從陸本決定走上fms的學術道路到現在都非常受用。剛剛結束24fall 北美fms MA的申請,選校十分糾結,想聽聽過來人的建議:UW cms的MA(全獎)、UCLA cms MA(無獎)、Stanford 東亞 MA(無獎),方向是Chinese media infrastructure/ STS,您會覺得什麼更優呢?(另還在等UPenn今年新開的cms ma的結果
校友好棒!请问教授B是私下认识吗?原来还可以请没有上过课的教授写推荐信!
很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