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际关系的奥秘》有感
非常感谢能遇见这本书!如果自己20岁遇到那应该是一件太美妙不过的事情。不过现在来看我更加宁愿自己现在看到,因为这种震撼和感悟让我久久难以平静。
作者曾仕强先生引经据典的阐述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人际关系的智慧。特别是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印象特别深刻。大学时我主修的英文专业,免不了要学习西方的文化,看西方的影视,久而久之慢慢的就会行成西方的认知。而西方的这种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给我的人际交往带来很大的阻碍。
中国文化的人际关系就是人伦关系。夫妻,父子,君臣,兄弟这是最基本的人伦关系,处理好了,了解了其中的智慧,一切都会游刃有余。
自古以来,中华美德宣扬“孝感天下”,二十四孝故事,孝敬父母。可如今我能看到很多的平台都是年轻人到处控诉自己的父母,媳妇控诉自己的公婆。越来越崇拜西方的人际关系,简单纯粹。而我们始终生活在这片华夏土地,我们的身上早就烙印上中国文化。怎么学也变不回西方的。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出口,有一位大师来告诉我,这世界纷杂的人际关系到底要如何突破,获得自己的幸福人生。
2个月前,我和我母亲吵架了。一位50多岁的老太太被自己30多岁的女儿气得哭了2个小时。其实和母亲这样的争吵在我成年以后偶尔就会发生一次。我很苦恼,其实我不想和老太太吵架。我一直在修炼自己的情绪,可是每每到我母亲这里,我平静不下来。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和母亲视频聊天,和母亲的话题都是一些家长里短。在聊到逢年过节给父母红包,给小侄女买衣服的话题。母亲一直夸奖堂姐做得非常好。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每年都会给堂哥的孩子买衣服。我告诉她我也给弟弟的孩子买了啊。就为了这件事我们吵起来了,还闹得很不愉快。我气母亲总是觉得我给少了,根本不在乎我的孝心。而母亲觉得我一点不孝顺,这么多年总是性格要强,在父母面前也不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
文中说到“改变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改变别人,改变自己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自古以来只有《孝经》而没有“慈经”也就是说只有教育人怎么做子女,却没有人教如何做父母。再看看古人 又是如何孝敬父母的。曾子因为无意中碰断瓜藤,曾子的父亲气急用大棍子将曾子打晕了。而曾子怕父亲担心,醒后回到房间抚琴告知父亲他没事。后来这件事被圣人孔子知道,批评曾子一点愚孝,既然知道父亲现在的情绪大,且手持木棍肯定会受伤,那应该跑得远远的,等父亲气消了才回来,如果父亲手里拿树枝,那打一打也无妨。就连圣人都告诉我们孝而不顺是可取的。
孝顺一词是现代才流行起来的,古代是没有这种说法的。古代只有孝敬,孝道。但是现在有一些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听话便于管理,不断的用孝顺来灌输自己的子女,丧失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自主能力。
和母亲的争吵确有我的不孝之处,这么多年一直争吵更是我的观念有问题。我总想向父母证明我见过的世界读过的书多多了,你们的那套理论早就过时了,没有用了。这就是不孝。父母始终是父母,但是子女更要尊重父母的尊严,难道还要自己的父母向你承认错误不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明知父母有气,不应该顶撞,父母合理的要求尽量满足,不合理的拖延,拖到最后父母忘记为止。孝而不顺,让自己学会思考,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才是人生的智慧。当然我也知道,这种性格也是因为父母强势,从小会通过情绪,武力让我们顺从,而我一直活在这种逆反里,不知道解决办法。害怕这种圆滑也会换来一顿打。可是只要是能保护自己且不是大的原则的问题不可硬碰硬。
这本书真的是值得每个中国人反复翻读。适合每个年龄段,每个角色。父母,子女,工作,上司,基层员工,干部,老板,夫妻,朋友,兄弟贯穿人的一生。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423篇内容 · 119.2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39.7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381篇内容 · 157.8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208篇内容 · 89.8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175篇内容 · 68.4万次浏览
- 分享你认为的i人最爽时刻68篇内容 · 47.3万次浏览
- 汶川地震17周年1.0万+篇内容 · 26.8万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4641篇内容 · 901.3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