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1
观看完《美丽的大脚》和《死亡诗社》,我一直在思考这两部电影中的教师教育信念到底有何异同点。最终的思考结果是,他们都无不体现了作为一名教师最朴素也最伟大的初衷——为了学生未来的美好人生而教,但也由于所处的教育环境的巨大差异性,两位教师的具体教育信念所指导的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
《美丽的大脚》中的张美丽老师虽身处资源匮乏且环境恶劣的西北高原地区,但她却有着让这里的孩子都拥有知识的强烈信念,即使她自身并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想尽办法为孩子们提供了尽她所能最好的教育资源,她百般劝说留住来自北京的志愿老师,为了筹钱买电脑不惜灌醉自己,诸如种种,都让我对她强烈的教育信念肃然起敬。
周国平曾说,“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我想这就是基廷老师一直坚持的教育理想吧。从基廷老师的第一节课开始,便让久处于“填鸭式”教育的学生们觉得不可思议。他传递给学生们人生的哲学,带给他们诗与浪漫。在他的课堂中, 知识不再是静态稳固的,传授方式不再讲求精确的逻辑分析,书本上的内容不再是权威,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体验中发展。
一个处于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偏僻地区,一个处于当时最好的大学预备学院,张美丽老师让我联想到同样处于大山中的张桂梅校长,出于对现实的无奈,他们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拥有知识走出大山,选择“填鸭式”教育是无奈之举,也是将愿景变成现实最可行的途径。而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威尔顿中学,虽然也以“填鸭式”教育为主导教育思想,但学生们却也更有机会遇见基廷老师这样的人生良师。两者比较之间,不禁感叹教育资源不均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有引导式教育的差距。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66.7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88篇内容 · 29.3万次浏览
- 万物皆可邪修447篇内容 · 44.0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957篇内容 · 891.8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42篇内容 · 25.9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339.2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经历?5399篇内容 · 42.2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955篇内容 · 229.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