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horts!厦门短片周
查看话题 >HiShorts!贺稿 | 恭喜刘毛宁《向着明亮那方》动画电影进击院线,定档8.7

中国首部根据本土原创绘本改编的动画电影《向着明亮那方》发布定档海报和定档预告,官宣“挺进”2021年“火爆”的暑期院线大银幕市场。
与取材传统题材、热爆银幕的ip动画电影不同,《向着明亮那方》是由7位本土独立动画导演联袂制作,根据数部本土原创绘本改编而成的合辑动画电影。

7位年轻的动画导演之一的刘毛宁,在2019年凭借毕业作品《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入围HiShorts!动画单元。

动画主竞赛一直是HiShorts!相对优势的领域,从2017到2020,有不少灵气之作在HiShorts!初次亮相,完成竞赛展映生涯的“第一次”。刘毛宁曾在HiShorts!音频谈话节目大堂吧中坦白,当年连QA是什么都未曾听闻。
但尽管导演初出茅庐,《吸铁石》还是在2019年的终审环节上,获得了众多评委的喜爱。

在这部短短13分钟的手绘短片中,他用接近修拉的色彩和米勒的意态,构筑了对他尤为珍贵的童年回忆,和与死亡的初次见面。
去年10月“想象力的软着陆”论坛上,有观众问刘毛宁:“当你们的片子展出赢得了关注,有商业公司找来合作后,作为一名独立创作的导演,有没有考虑过商业因素,创作中又做了哪些取舍?
彼时的刘毛宁还青涩地回答:自己做商业项目的经验还是很少。不到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就欣喜的看到他联合制作的中国首部原创手绘动画,即将在这个夏末登上大银幕。


与《我和吸铁石和一个死去的朋友》一样,《向着明亮那方》里的故事无一例外地讲述与当代中国现实密切相关的家庭与情感故事。亲子关系、兄弟手足、睦邻之情、隔代陪伴、故土情深、异地成长等,是对关系孩子成长、生命体验的质朴刻画和深情演绎。
《吸铁石》中,刘毛宁带着口音的旁白,描绘了一幅颇为质朴的乡土儿童画卷,家门口的无花果树,父亲的设计手稿,奶奶的音容笑貌,儿时玩伴的绮梦,草灰蛇线,细细密密地在最后的宇宙飞船里一起升腾。

一切正如他去年的回答那样:即使是做商业动画,也是对方给了很大的自由度后才开始创作,“这两者无非就是方式不一样,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做动画,但是要碰到合适的机会......在作品表达上面一定有自己坚持的东西,不合适的话就不做”。
在去年秋天的大堂吧节目中,刘毛宁直言在创作上,他最早想以他的父亲、叔叔为原型,去构建一个青铜文明和当下社会冲撞的故事(刘毛宁家是做青铜器的),本是个很不错的想法,但也像他所说的,很容易陷入“概念先行”的困境,丧失对创作的质朴、真诚。创作真诚不真诚在于你有没有真实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思路讲述出来,而不是故意的深刻。

于温情的画风中品味着童年的沧桑与艰难,我们期待未来刘毛宁继续保持这种身态,HiShorts!真诚地祝贺找到明亮出口的刘毛宁,更为青年导演在商业与表达上的硬着陆而欣慰,也更期待所有经过未经过HiShorts!的年轻创作者,都能在职业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明亮那方。
从2017-2020,HiShorts!同样持续在生发出一套择优激励机制的热望中踽踽前行,从中国美、国际化、年轻化,到先锋当代、跨界融合、参与市场的四年里,三审制度得到国内外认可,短片到长片的创投也初具模型,为影人搭建的社交-市场活动更是莽而笃地默默发力。

而这些年不断在国内外平台大放异彩的蒙尘钻石,也给予了HiShorts!坚持这份初心的动力,也带来了些许明亮的慰藉。希望未来HiShorts!不断升级进化的机制,能为更多优质内容人才脱颖而出蓄力,从HiShorts!走出真正光彩夺目的中国本土内容,成为冲击“三大”的种子选手。
【故事简介】
这个故事设定在90年代的现实,故事里的主要剧情取自我自己的童年经历。在计划生育的时代背景下, 我和两个姐姐的出生给家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我的父亲是艺术相关的从业者,但迫于生计,只得回到老家务农。母亲是传统的农村女性,温柔顾家,但也存在着没有知识的局限。在家庭和时代的环境下,我的朋友小明,也就是故事里的另外一个主角出现了。他的原型是取自童年的一个真实人物。在我的童年时代,我时常因为无所事事把一块吸铁石绑在裤子的后面,整天拉着它出门。吸铁石能吸到很多公路上的铁钉,螺丝和啤酒盖,这让我很开心。小明和我一样无所事事,我们俩经常结伴去玩洞洞奖,我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但伴随着一场大雨过后,小明意外的去世了,我的童年也就结束在了那里。

01我 《吸铁石》这部作品是由“我”童年的一些回忆组成的。
在深圳参加某个电影节时,刘毛宁曾被问过这样的问题,“你的动画里边为什么要用照片?你喜欢别人叫它纪录片吗”,导演给出的回答是,照片对他来讲,是起很强叙事作用的,某种程度上在拓展一个人物背后的故事。

可以看出,无论是从父亲于天安门拍照的叙述铺陈,还是穿插叔叔身着军装的相片,“吸铁石”的影片诉求还是往剧情方向上去的。动画短片可能某些需要剧情的关联,有一些合并或者虚构的部分,但照片它都是真实的,照片它一方面拓展了人物的厚重感,也增加它的真实感。同样,用影像重构童年的记忆,借画外音对内心的酸甜痛楚来进行诉说,如同进入了迷魂记之“时间的漩涡”,墙上倒转的钟,象征着生命向过去流逝,或再次彰显了蒙太奇的力量。

起初刘毛宁是想以他的父亲、叔叔为原型,去构建一个青铜文明和当下社会冲撞的故事(刘毛宁家是做青铜器的),本是个很不错的想法,但也像他所说的,很容易陷入“概念先行”的困境,丧失对创作的质朴、真诚。创作真诚不真诚在于你有没有真实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思路讲述出来,而不是故意的深刻。 在他的个人观影动画十佳里,排名第一的是高畑勋《岁月的童话》。27岁的上班族妙子,在请假回老家之后,受家乡美景的触动回忆起了许多美好的往事。或许这种在当下追忆童年的方式,只借助于一块小小的吸铁石,便打开了久违的灵感之阀,让故事得以沉淀。

02 吸铁石
吸铁石则是贯穿于全片最重要的元素,磁铁上的两极,一部分连结“我”的童年,一部分和死去的朋友相关联。刘毛宁说,吸铁石可以让他用那种随想随写的方式去把小时候的经历,包括家人的一些东西,用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呈现出来。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有过这样的场景,一群吉普赛人风尘仆仆,拉着磁铁到达了小镇马孔多。《百年孤独》也是刘毛宁喜欢的小说之一,小说里的祖母乌尔苏拉失明后,依然凭着自己的记忆生活,帮家人做饭、整理衣服、打扫卫生,一直到去世都没有被发觉。
《吸铁石》中的外婆形象则是导演祖母和外婆的结合体。节目里刘毛宁也回忆起了童年时期一则有趣的场景:“我的外婆去世了,但奶奶还健在,只不过她耳朵特别背,但我觉得她是装出来的,因为每次我爷爷喊她做饭她就听不清,但是我们去喊她的时候她听不见了”。好比他喜欢的国内作家陈忠实,其短篇里就有很多经典女性的形象(毛宁《康家小院》《四妹子》),包括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蛙》,正是这些中国女性们的多舛命运,乡土小说的叙事才显得格外珍贵。

刘毛宁的短片也是颇具乡土气味,不单单是高饱和度的手绘乡村美景,故事主题上,磁铁的两端恰含着童年无数种不可承受之轻,在那些值得纪念的永恒中,沉重与空灵并存,试以凝固的记忆流动。
03 一个死去的朋友 片子中死去的“小明”也是取自现实生活里的原型。
“我当时有两个朋友,一个是小明,我俩同龄,他家真的是收废品厂的地方,我们经常瞒着他爸妈跑到他家去偷东西,拿出来玩,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其实要比我稍微大一点,关系并没有像小明的关系那么好,只不过是他当时就是直接掉进沟里边死掉了。小明的故事是我两位朋友故事的融合”。 小明在意外死亡后,导演用了尸体“变大”的形式,也恰是其对死亡概念的认知。“死亡对我的理解就是一个特别白的身体”,“死亡的概念其实是很复杂的,我们长大之后可以理解死亡是因为我们有宗教、有文化,有各个方面的东西去美化”。刘毛宁说,他真正开始慢慢理解死亡,是某次回老家,那位逝者的爸爸给他打招呼时,自己内心翻涌起来的难过情绪。

一些人真真实实地消失在这个世界当中了,但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当中又真实的存在着这个人,死亡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你可以把《吸铁石》看做是导演向朋友告慰的方式,但这不仅仅是告慰,过去很多错综复杂的记忆,有些部分它也切实地存在留下。就如许多年前,他和小明在小卖部门口玩“洞洞奖”时,抓到了蓝色的塑料小鱼,小明是这么形容的——它漂亮地像宇宙里的星星。

目前,刘毛宁正在准备两件东西,一个是绘本,是关于他外婆的纪念;一个是漫画,是取材自故乡的记忆。于温情的画风中品味着童年的沧桑与艰难,我们期待未来他继续保持这种身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