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丨露营一年


几年前,我应文林邀请去录做菜视频。
文林对人很好,会把细节记在心里。让人在不经意间被关照,心里暖。
几次合作下来,除了从容稳健的职业力之外,给我更深的印象就是他对生活细腻且坚定的信念感。
文林在上海和两个朋友经营一家名叫“荃二”的艺廊,召开的各色展览始终贯彻他对于审美趣味层面,细腻且坚定的要求。在他的眼里,生活方式不是只是流行,而是发现和进化,这也是催化他站在前排的力量,这很刚。
随着愈发熟悉,关注他的动态成了我的习惯。一年以前,我发现他时常带着狗出现在山野,即便在户外露营的环境里,那细腻且坚定的生活依旧。
露营一年

露营一年是今年5月的事情,但自从6月初的最后一次上山之后,已经快四个月没有摸过帐篷了,竟生出一种荒芜之感。一方面整个夏天天气实在不甚理想,另一方面今年金毛大哥的皮肤问题比往年严重,不敢轻易出去潇洒。

有露营念头应该是在七八年前,跟几个朋友还研究过一阵子nordisk的帐篷,其实那时候我们好像连车都没,想想也真是够天真烂漫的。不过白鲸咖啡的老板路摇提前买了snow peak的折叠炉头、钛金属手冲咖啡套装,我们在浙江、福建、云南一起玩的时候带出去进行了路边手冲,算是有过一点“露营”的体验? 去年因为疫情关系,关在家里看了日本短剧《露营物语》,而且当时4月份对于公共交通外出还很有心理障碍,最终在路摇他们的怂恿下,决定去露营。



那个时候已经很清楚作为小白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帐篷、地垫、睡袋、枕头、天幕、椅子、焚火台、烤网、营灯、保冷箱、木柴、斧头、铁锹、雨衣,大概先行采购了这些东西,折叠桌、各种炊具因为是同行的朋友大家share,所以暂时先没有单独准备,不过后面慢慢都有补上,万一突然遇到要solo camping的情形。


我们有六个朋友一起露营,算是个小团队,大部分时间一块儿出去,偶尔有人时间空不出来,也三个人、四个人组队上山,保持着一月一露的频率。跟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出去除了能玩到一块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除了基础设备外,一些可以share的东西(天幕、焚火台、多功能桌、围桌、柴火、炊具、食物等等)彼此分担,能减少每次整装的压力,要知道每次打包装车都是一个意志活儿。

吃在我们的露营活动中是绝对的主题,真实写照可能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有人在cbvivi——我们的一个up主队友vlog下面留言,说他奶奶形容我们的露营行为,是“找个地方搭棚子烧饭”,简直过于客观真实了。这也是托特别热爱和擅长烹饪的好朋友溦溦(微博@sunkist1221,超多关于露营的美食食谱)之福,每次露营都是她细致规划饮食的内容,现场料理也是她一手包办,从甜品、面包到下酒菜、主菜,有层次有节奏,还充分考虑时节,吃得比平时丰盛多了。 也难怪金毛大哥第一次露营,就和掌管食物的溦溦很快混成了好朋友(最后压轴图为证)。





露营绝对是属于一试定终身的活动,只有爱或不爱,没有中间地带。露营于我,可能真的只是想要单纯地贴着泥土睡个觉,认认真真玩一下火——一种原始的人类行为,但土与火确实能给予人非同寻常的能量。我相信在山乡长大的人,骨子里对于大地有着本能的亲切感,虽然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是走出大山在都市里追寻世俗意义的成功,在逼仄的城市追名逐利,但精神上终究还是一个异乡人,因为与自然、与土壤的连结必然会在某些时刻被唤醒。

空山新雨、月落繁星、万壑松风涌翠涛……露营的感受有时候就像途经古人的歌赋现场,那些被都市日常所蒙蔽的自然万象,一一原诗直出,清晰印证。我们常去的两个营地,一个在松林之中,清晨必然是在5点钟就会被百鸟的晨会叫醒,适应之后再回笼一觉;另一个在水岸之侧,夏的夜色一启幕就掉进蛙声的世界,在山谷里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伴人入眠。都是很美的体验。 这可能就是我们露营的简单欲求,没有社交,没有狂欢,心无旁骛地抵达,就好。

一 点 小 白 经 验
▸ 第一次露营体验的舒适与否很重要,建议选一个环境好、管理相对比较完善的营地,最好是避开节假日出行高峰;
▸ 第一次驾驭帐篷的话,建议先找个空地预先搭设(彩排)一下,对于首次露营的成功有帮助;
▸ 焚火台不要买小,生大火会让你感受全然不同的能量;
▸ 营地拖车不是第一必备,不少营区其实私家车是可以直接停在旁边,对于陌生营地,建议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停车场与营区的距离;
▸ 油灯看起来很酷很帅,照明功能也很强,但用起来还是略微有些麻烦,需要多练习,所以建议备一个可以当作主照明、使用时间长的充电营灯(我用的是claymore),桌面气氛灯(我用的是巴慕达、uco蜡烛灯)、帐篷内用的石榴灯也不可少;


▸ 总体来说,靠背很长、能托住头的近地型椅子在舒适度上更胜一筹(椅面材料不能太薄),不然会勒人;
▸ 锤子不是必要,但斧头是有必要的,劈柴、固定营钉都能帮得上忙,还能防身;
▸ 麻绳常常有意外的妙用,随车备上一团很有必要;
▸ 对桶装水而言,上水器很重要(是溦溦的大发现)。


文 图 - 文林
半个山里人
热衷探寻食物、食材与食器的有机关系
读完好想去露营?!
想看更多露营经验、好玩儿的事
来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