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闲话
虫鸣入我窗,已然秋意凉。
有时和同事朋友们聚会,大家也会做做白日梦,我问大家:如果你们非常非常有钱,你们会是什么样子?
起因是一个同事闲聊说:同事翟姐在北京给女儿买房了,现付一千万。然后我们都瞪大了眼睛,纷纷表示震撼,猜测她家究竟有多少钱。😄😄😄聊到翟姐至今仍然在学校,经常生病,总是请假,稍微好转就回学校上课。大夏天的脖子围着厚厚丝巾,她说她有颈椎病。她已经51岁了。
我说,如果我家里有那么多钱,我就不上班了。
她们问你不上班你干嘛去?
我说:当心理咨询师。
她们笑道:那还不一样工作。
我说那不一样啊!做老师被约束太多,做心理咨询师就没有太多约束,尤其一些毫无意义的要求和任务。
说到这,我想:也许翟姐就喜欢当老师呢,也许她能忍受种种无聊的任务,也能忍受大家吐槽最多的学生素质差呢。
大家说,翟姐不舍弃工作,每个月还有4000多块呢,况且她快退休了。
大家说,谁会嫌弃钱多呢!
我想起翟姐把她学生的作文给我看时的热情的样模样,我愿意相信她是喜欢这份工作的。下次遇到她,可以采访她一下,开玩笑似的问问她为何还在带病坚持工作。
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例子——家境富有但仍然愿意做清寒的教师工作的人。
而我们仍然在做教师,忍受着非人的境遇:学生的对抗、领导的批评、随意被增加的工作、经常延长的工作时间、社会上表面尊敬实则看不起的眼神、家人的不支持、难以很好地照顾家庭的忧虑还有,城市里工薪阶层最低的工资。
另一方面是使劲抬高自己,用各种学生给到的小感动充实自己空洞的内心,用各种名誉上的奖励从来也搞不明白的量化积分激励自己孱弱的底气,用孔孟先贤的国家社会的口号尊师重教支撑自己疲软的脊梁。
君不见网络上对教师的评价两极分化,或置顶神坛,或踹下深渊。
不怪大众。我们连自己的位置都不能确定,又怎么指望别人能真正看到、看清我们?
不怪我们。在国人疯狂追逐欲望、一切以名利论英雄的当代社会,我们给学生传授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公式、我们对学生的每一次谈心每一个行为的指正都太过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可笑不是吗?
当我们自以为是地对学生进行所谓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呕心沥血的兢兢业业之时,我们的学生,满脑子都在想怎么打怪升级过关拿下电子游戏竞赛的第一。
时代变了,学生变了,我们也应该变了。
话说回来,如果不懂心理学,我们就不懂自己,更不能懂别人。我们不懂学生,自认为再好的教育,仍然无效。
我们若不学习成长,就成为了功能性文盲。我们自认为的教育,不过是自说自话而已。
所以老师,不是站在高处讲话,而是蹲在孩子身边聆听,细雨春风或当头霹雳,哪种教育方式,都基于我们对“人”的理解,对社会和时代的理解。
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人,至高的境界,必然是放下了对财富的期待;如张桂梅。可是她太苦了,太惨了,她用自己的健康、财富和生命,换来一千多名女生考上大学后给她带来的满足感自豪感。我知道我的表述过于个人化,但允许我这样说。因为张桂梅只能有一个或几个,如果全中国大多数的教师都变成张桂梅,那将说明中国教育的失败甚至政治经济的失败……
所以,也许是退一层境界来说,也许是针对更好的社会环境来说,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必然有财富在背后支撑,才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寻找和享受自己的价值感。
我愿意所有的教师,是后一种。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30.2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39篇内容 · 5.5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832篇内容 · 835.5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22篇内容 · 6.0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659篇内容 · 584.0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910篇内容 · 216.6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296.0万次浏览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689篇内容 · 76.9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