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七)
十一.兴致
罗素首先将兴致与用餐做了对比,兴致之于人生正如饥饿之于食物。凡是坐在人生宴席之前的人,对人生供应的美好之物所采取的的各种态度,就像坐在饭桌前对食物所取的态度。(1)有些人把吃饭当做一件厌事,无论食物多么精美,他们总丝毫不感兴趣;(2)有些病人抱着责任的观念而进食,因为医生告诉他们,为保持体力必须吸收一些营养;(3)有些享乐主义者,高高兴兴地开始,却发觉没有一件东西烹调的够精美;(4)有些老饕,贪得无厌地扑向食物,吃得太多以致变得充血而大打其鼾;(5)一些胃口正常的人,对于他们的食物很是满意,吃到足够多时便停下。第一种觉得食物可厌的人,无异受浪漫底克忧郁侵蚀的人,第二种怀着责任心进食的人无异禁欲主义者,第四种老饕无异于纵欲主义者。享乐主义者却活像一个吹毛求疵的人,把人生的半数快乐都斥为不够精美。一个人感有兴趣的事越多,快乐的机会就越多,而受命运拨弄的可能性也越少。
头脑是一架奇特的机器,能把手头的材料用最惊人的方式配合起来,但没有了外界的素材就一无能力。一个注意力向内的人发觉没有一件事情值得一顾,而一个注意力向外的人偶然反省自己的心灵时,会发觉种种繁复而有意思的分子都被剖解了,重新配成美妙的或有启迪性的花样。
兴致的形式,多至不可胜计。只要它使你感到兴味,而且因为其余的东西都显得不分轩轾了,所以一个对其中之一感到兴味的人要比不感到兴味的人更适应世界。
当然有兴致的人同饕餮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中庸之道。在优美的生命中,各种不同的活动之间必须有一个均衡,决不可把其中之一推到极端,使其余活动不可能。饕餮者把一切旁的乐趣都为了口腹之欲而牺牲,由是减少了他人生快乐的总量。当然对于为保家卫国而丧生的人,决不因他把妻儿不名一文丢在世上而受到责难;以伟大的科学发现为目标而工作的人,也绝不因他使家族熬受贫穷而受到指责。
饕餮者和胃口正常的人之间,总有些深刻的心理上的不同。一个人听任一种欲望放肆无度,以致牺牲了一切别的欲望时,他心里往往有些根子很深的烦恼,竭力设法避免着幽灵。以酒徒来说,他们为了遗忘而喝酒,倘他们生活之中没有幽灵,便不致认为沉醉比节制更愉快,也就是所谓的“不为酒饮,乃为醉饮”,所寻求的并非嗜好物本身的乐趣,而是遗忘。
真正的兴致(不是寻求遗忘的那种),是人类天然的救济物的一部分,除非它被不幸的境遇所摧毁。一个从未受到重大阻逆的人,能对外界保持兴致,便觉得人生愉快,除非他的自由受到什么过分的约束。文明社会里丧失兴致,大部分是由于自由被限制,而这种限制对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又是必要的。我们每天上班并非像原始人狩猎一样是出于天然的冲动,我们的冲动被限制,使文明人在生活中每一刹那都失去自由:假如他觉得高兴,他不可能在街上唱歌或舞蹈,假如他悲哀,他不可坐在阶上哭泣,以免妨碍行人交通。少年时他的自由在学校被限制,成年时在工作时间内受限制。这一切都使兴致难以保存,因为不断的束缚产生疲劳与厌倦。然而没有大量的束缚加于自发的冲动,就不可能维持一个文明社会,因为自发的冲动只能产生最简单的社会合作,而非现代经济组织所需要的错综复杂的合作。要凌驾这些阻碍兴致的东西,一个人必须保有健康和大量的精力,或者他幸运的话,有一桩本身便有趣的工作。兴致所需要的,是足以胜任必要工作以上的精力,而精力所需要的又是心理机械的运用裕如。至于怎样促进心理机械的运用,当在以后几章内再行详论。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快乐入秋的100种方式58篇内容 · 1.8万次浏览
- 三十多以后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1.0万+篇内容 · 36.4万次浏览
- 每个人都在活不一样的人生106篇内容 · 10.8万次浏览
- 收集生活中的小剂量快乐1090篇内容 · 6570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461.8万次浏览
- 细微颤动比宏大叙事更令人着迷9篇内容 · 1835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955篇内容 · 713.1万次浏览
- 一生的黄金时间都在家里度过521篇内容 · 1.8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