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读 | 在博尔塔拉的36个瞬间
01

北京到博尔塔拉没有直达航班,我们的旅程从飞往乌鲁木齐的班机开始。
窗外俯瞰可见的地貌从平原变为山地,又忽而换作荒原、现出雪山。
02

从乌鲁木齐出发,再搭乘火车,前往博尔塔拉。直至此刻,我们在博尔塔拉会遇见怎样的风景、怎样的人,还有许多未知。
03

火车从乌鲁木齐⼀路向西,要行驶四个多小时。
博尔塔拉州地处边境,与哈萨克斯坦接壤。
04

“博尔塔拉站就要到了。”
博尔塔拉站位于州府博乐市。
05

这是送我们抵达博尔塔拉的绿色小高铁——当地人称“绿巨人”。
06

在博尔塔拉的第一顿饭,当地司机带我们去他平时常去的抓饭馆。
这样一份羊肉手抓饭标价35元。可作为参照的是:据说当地房价大约3000—5000元/平米。
07

我们探访的第一位读者是在阿拉山口海关工作的许岳衡。
他的小女儿有个好听的名字,是“甘之如饴”的“如饴”。小名也好听,叫“长安”。
08

许岳衡的岳父是60后,比六哥年长六岁。
六哥感慨:明明是同代⼈,您的外孙女跟我女儿差不多大。
09

会谈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中进行。
10

图中的维族姑娘叫帕孜丽亚,让我们喊她“帕帕”。旁边那位姑娘叫程娜,帕帕的闺蜜,也是把《读库》安利给帕帕的人。
11

到晚上吃饭时,小许已经成功地被我们抓了壮丁。
12

站在酒店窗边,可以清晰地望见这座城市的边界,以及远处的群山。
13

这张照片拍摄于晚上九点十四分。
“今夜阳光灿烂”的景象,令自北京而来的我们新奇万分。
14

在博尔塔拉第二日的午餐,是这顿烤包子。
从走出宾馆到找到这家店,耗时不超过20秒。
15

生于1996年的肖奇华,⽤半天时间带我们探寻了她家在这个城市里先后四处的栖居地。
数张旧照,几处遗迹,奇华为我们讲述的是她自己的成长、她家的故事,也是这所小城的变迁。
16

当年的居所大都已夷为平地,但总有些蛛丝马迹,可以让我们找到当年的原址。
17

这株当年长在⾃家院内的杨树竟然还在——奇华说,6岁时,爸爸种下它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六哥提议“合个影吧!”,于是有了这张照片。
但请原谅我们为了把这株长了20年的杨树的全貌多拍下⼀些,活活把姑娘的⾝材拉成了这个比例。
18

“除了订阅2021年《读库》的这几位,我们还应该把博尔塔拉以往订阅过《读库》的老朋友都找到,都问个好。”
忽发奇想。然后就是18个新的姓名,18条新的线索,18通新的电话。
19

帕帕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她家中做客,体验⼀下维族家庭的待客之道。
20

帕帕的母亲吐尔逊娜依,也是⼀位60后,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现已退休。
“我的女儿特别优秀。”妈妈说。
“我妈才是学霸。”帕帕说。
21

笑得最开⼼的那位是帕帕的妹妹依帕拉。
满满⼀大桌,都是帕帕和家⼈为迎接我们的到访专门准备的。
还值得注意的是墙上那幅挂毯——那是几十年前维族农村的样貌。帕帕妈妈说,自己就是在这样的村子里长大的。
22

抓饭、奶茶、“⽪辣红”、⽔果……
⼀同到访的七位男性,实实在在地吃了个“沟满壕平”。
看帕帕妈妈的笑容就知道了。
23

又有惊喜。
到博尔塔拉之后才联系的几位老读者,不断打来电话确认:必须要见见!
在几十公里外的阿拉山口工作的李巍警官说:假已经请好了!
24

赛里木湖,号称“⼤西洋最后一滴眼泪”,博尔塔拉人的骄傲,美得令人惊叹。
程娜带我们来到湖边,一起走走聊聊。
25

博尔塔拉的阳光似乎永远有满格的电量。
坐在湖边与程娜聊了几个小时后,六哥的脸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完全晒红。
26

在美丽的赛里木湖边,宾主双方慎重商议后决定:躺躺平,留个影。
27

读者陈庆华、陈俊华是⼀对姐妹。
姐姐陈庆华,曾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妹妹陈俊华在银行工作,最近在读《银河帝国》——而且,似乎,读的还是英文版。
28

6月6日当晚,所有能到场的新老朋友,齐聚蒙古包内。
又有一重惊喜:这场“有谁算谁”的约会,在结交新知之外,竟然还有好几场旧友重逢。
29

这是钟晋文。听说在她执教的中学被叫作“微机老师”。
感谢她为我们这最后⼀顿大餐做的细致的准备⼯作。
30

轩轩是读库多年的老读者,在当地妇联⼯作。
为确保不是网络诈骗,她专门在微博上给六哥发了私信:给我打电话的真是你么?
31

陈庆华、陈俊华姐妹俩一同到来。
陈庆华数次骄傲地宣称:我应该是博尔塔拉最早订阅《读库》的那个人。
32

不过,似乎陈庆华老师高兴得太早了。
终于匆匆赶来又很快匆匆返回⼯作岗位的李巍警官说,他从还没有《读库》的时候就追读六哥等⼈的⽂章,2006年《读库》诞⽣之后的每⼀期,“我都有。全套”。
33

白衣姑娘罗静1998年生,湖北人,去年来到博尔塔拉,是西部计划志愿者。
袁慧是博乐本地人,刚坐下来就与桌对⾯的程娜相认:咱俩是中学同班同学!
34

出发前我们也没想到,距北京近三千公里外的博尔塔拉,某餐馆的包间里,竟然凑齐了九个穿着读库⼯装的人。
35

“博尔塔拉饭桌会议”召开的同时,南通的读库小伙伴发来照片,这是当地朋友专门为读库搬到南通⼀周年准备的庆祝蛋糕。
还记得去年6月6日的“为读而库”吗?
36

6月7日清晨的博尔塔拉站。
再见,博尔塔拉。
后续更详细的文字、视频报道,请见读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