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克隽逸遭陌生男子尾随,这个男歌手的评论被骂死
4月5日,吉克隽逸发微博称,自己在便利店被一位奇怪的男子拍肩尾随。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吉克隽逸向旁边的一对情侣求助,直到朋友来接她才离开。吉克隽逸提醒所有女生在外注意安全,遇到奇怪的事不该掉以轻心。

吉克隽逸的遭遇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情。很多女生联想到自己孤身一人时,也碰到过这种令人害怕的陌生男子。大概只有女生才能对这种“女性恐惧”真正感同身受。很多女生都养成了一个习惯,跟朋友分别的时候会叮嘱对方——“到家说一声”。
然而在吉克隽逸这条微博下,热评第一却十分“恶臭”。

同为“中国好声音”出身的张玮评论:吉克,要相信自己,天黑以后,根本看不见你!
这个评论不仅没有共情吉克隽逸在遇到奇怪男子时的恐惧,还拿她的肤色开玩笑。这种自以为幽默实则令人作呕的发言,引发网友众怒:张玮活该不红。
然而,这种令女性不舒服的男性发言,在生活中其实十分常见。在酒局上,有男性总是喜欢拿女同事开玩笑,说“黄色笑话”。也有男性无法设身处地站在女性立场上考虑,用带有性别歧视的话语与女性交谈。又或者是像月薪五万、在豆瓣征婚的清华姚班生张昆玮,自认为“不着痕迹的触碰女性”是拉近与女性距离的方式。

拉尼亚·安德森在《被忽视的力量》中,将此类言行称为“微冒犯”。即一种渗透在日常活动中、有意或无意的语言或非语言行为,通常来说不太会被识别出来。“微冒犯”的举动会在不经意间贬低属于某些群体的人。
这类冒犯行为并不能被明确界定为“性骚扰”,但就是在有意无意中怠慢、轻蔑、侮辱女性。很多女性不敢在明面上表达不满,但这些言行举止事实上带给她们极大的困扰和不适。
拉尼亚·安德森在《被忽视的力量》中列举了6条针对女性的“微冒犯”行为。希望所有男性可以学会更尊重女性,而女性在遇到下文所述情境时,也可以勇于表达自己的不满。冒犯再“小”,也是一根扎向女性的刺。
“微冒犯”:存在即合理?
摘自《被忽视的力量》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查塔姆研究所于 2015 年针对 G20国家的性别偏见问题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性别偏见是对女性价值与能力的持续贬低。”
性别层面上的“微冒犯”包括性别物化,使用性别歧视语言,根据性别胡乱做出推测,开具有性别歧视性质的玩笑,怠慢、轻蔑、侮辱女性,或是使用某种贬损性质的比喻。

以下是 6 种针对女性发生的常见“微冒犯”行为。
1. 用一些看似亲昵的称谓来叫女性的名字,但实际上这些昵称并没有得到女性认可,甚至很多人会觉得被冒犯。比方说,一位拉丁美洲的大型公司的领导人曾说,她非常讨厌同事们叫她“女皇”。
2. 用一些不会用于形容男性的词汇来描述女性的行为。比方说,给一个女性员工贴上标签,说她人太和善了以至于不能胜任某项工作,或者说她专横、颐指气使,或是戏太多、太有攻击性、依赖性强、神经敏感等等。一位在纽约的高科技创业公司工作的女性告诉我:
“在公司我总是不得不意识到自己是唯一的女性员工,因为我总是要被别人告知自己和其他男性员工比起来是多么‘好相处’。”虽然这看上去像是一种称赞,但其实女性可以不必接受。在薪酬方面,当女性说服领导给自己加薪或升职时,相对于同样在周旋的男性,女性会有高出 30% 的可能性收到“你太强势了”“你这么做是在威胁我”的反馈。
在瑞典——全球性别最平等的国家之一,一项针对各地风险投资者的观察指出了男性和女性是如何被有差别地看待的。在 2009年和 2010 年进行募资的创业者被进行了如下描述:男性创业者被描述为“年轻,充满潜质”,而女性创业者则被描述为“年轻,没有经验”;男性创业者被描述为“有经验,富有知识”,而女性创业者则被描述为“有经验,但看起来很焦虑”;男性被描述为“谨慎、明智、冷静”,而女性则被描述为“过于谨慎,充满不安”。

3. 相信女性很弱势,需要男性的保护,或者在行动中表露出这样的意思。举个例子,人们会觉得或直接说出来,女性不想要和男性一样的工作压力、工作负担或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心理学家彼得·格利克(Peter Glick)博士和苏珊·菲斯克(Susan Fiske)博士把这种行为称为“仁慈的男性至上主义”(benevolent sexism)。这项研究表明,拥有这种“微冒犯”倾向的男性会更少给予女性坦诚的工作反馈,更少布置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也更少会给予女性两大晋升道路上必要的管理支持。
4. 认为女性太情绪化或不稳定,尤其当你被质疑或挑战的时候。比如说女性很唠叨,让她冷静下来,或者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沮丧”“你真是喜怒无常”等。

5. 在没有征得女性同意的情况下触碰她们的身体。你可能会觉得这条根本不用说,但实际上这种情况仍然经常发生。除非在你的文化中这种行为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那么无论如何你不应该随便触碰和你一起工作的人。
举个例子,什么样的文化会接纳触碰行为?有些国家在人们见面互相打招呼的时候会习惯性亲吻面颊。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希望根据社会接纳的风俗习惯来对待女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到底亲几下?一下、两下,还是三下?除此以外,尽管你所有的肢体接触都可能是非伤害性的,甚至支持性的,也应该被杜绝。比方说把手放在女性的肩膀上。
至于把手放在女性的臀部上——好吧,这种事情永远不应该发生!相信我,我曾经在工作聚会中发现过这样的事情,而且这个动作还被相机抓拍了下来。你可能会好奇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是的,那个把手放在女同事屁股上的男员工被解雇了。这是他的第三次不当举动,在此之前他已经被警告并被斥责过了,公司也给了他两次机会去改正自己的不端行为。

6. 向女性进行性暗示或谈论关于女性的性暗示。下面是一些人透露给我的对话示例。
在开放办公环境里,两位男性正在进行对话。男性A说:“和X(女性)客户这次时间可真短。”男性B说:“是啊,加上前戏才7分钟。”
在午餐会期间,一位男性调戏他的女同事说:“看着这些帅气的服务生,你都紧张得下不了单了。” 一位和团队一起工作的兼职人员会随时随地闯进来,问女性同事“有没有感觉”。每次看到她时他都会问一样的问题。
这些看似微妙但好像也不那么微妙的行为和言论,看上去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单独看某个行为的话也许并不成气候。但在现实层面上来看,这种类型的事件频繁发生,实际上阻碍了女性获得成功,也妨碍了她们取得最佳工作表现。女性有时会真的介意这些不怀好意的、令人极其不愉快的行为,这也可能成为她们放弃一份工作的原因之一。这种持续的“微冒犯”让女性在工作团队中失去联结感,并导致她们身心疲惫。当她们提起这些行径,并不自愿地离开某份工作时,会这样形容这些事情:“就像被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被忽视的力量
身处瞬息万变的世界,你每天都在面临竞争与挑战。
还有哪些被忽视的力量,阻碍你在职场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掌握什么样的法则,才能让你和你的同事们携手取得成功?
清零、扩展、鼓励、参与——只需简单4步,从今天开始行动,重拾被你忽视已久的力量,构建人人都能“共赢”的理想职场!
- THE END - 文字:拉尼亚·安德森
排版:清歌 图片: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