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丑的转换不是简单的自然转换,而是一种文化现象的转换。
Yo Yo Ma - The Classic Albums Collection“
一个男人选择一个女人,绝对不是因为她内在有多美,而是因为这个女人的外在形象带给他美好的感觉。”——张爱玲

- 外在形象很重要,这是张爱玲对于女性美最简单粗暴的释义。没有一个人能否定俏丽的外貌对于女性的有多重要!
- 女性为了更美,能够做很多事情,积极向上的人则会选择锻炼健身,达到塑形效果,有的人却投机取巧做一些劳损身体的事情…网友戏称说日本有化妆术、韩国有整容术,中国有P图术。
- 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广大女性所青睐的最性感的身材,就是瘦削。体重的数字成为了衡量女性身材优良好坏的唯一标准。人们会疯狂的给瘦削的模特图网红图点赞,对稍稍有肉的身材明嘲暗讽。

- 随着社会风气的一边倒,越来越多的女性为了寻求更多关注,转而给自己不完美的身材投机取巧。找最佳的拍摄角度,吸气憋气让小肚子看上去很平坦、掩藏多余的赘肉、迈不开腿就去整容抽脂,经济不允许就过度P图…
- 社会对于女性的身材越来越严苛,却没有对人的思想进行对应的积极化引导,一个社会的审美最终一定会向社会认同靠拢,当社会的审美越来越畸形,那么畸形的社会认同也会逐渐成型。
- 诚然,作为平凡人的我们,往往会耽溺于绝佳的容颜无可自拔,痴迷于曼妙的身姿浮想联翩,也会歌咏于风燕的体态诗词万千…

- 瘦若无骨的身材缺少肌肉的线条感,并不美。美与丑的转换不是简单的自然转换,而是一种文化现象的转换。我们如今肉眼觉得很美的瘦削的身材,其实在很多时候不一定就是美的。
- 说起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四大美女,几乎家喻户晓。分别是春秋末期的西施,东汉时期的貂蝉、西汉时期的王昭君以及盛唐时期的杨玉环。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称。

- 春秋时期最为崇尚自然美,在春秋时代还没有那么多胭脂水粉,彩墨笔铅,那时候的美不施粉黛。对于身材也没有如我们现在一样要求瘦削,春秋时期的女子体型大多正常,从图中看,就算西施身穿严谨的曲裾,也一样是娉婷婀娜,肤如凝脂,美的让人如梦如幻。
- 春秋时女性还没有身穿内衣一说,严谨束缚很强的曲裾为当时女子主要着装类型,这是为了避免发生道德的遗憾。没有过度的修饰腰身,所以当时的女子在身材方面也无需过于瘦削。淡雅不施粉黛的容颜使得西施成为了历史上最早为被世人熟知的古代美女之一。

- 东汉初期因为主张老子的无为而治,社会得以休养生息,百姓生活也逐渐富裕,在穿着上也有所不同,上袄下裙,齐腰绑一根带子,女性还能够加上一条颜色艳丽的披帛。
- 东汉因为佛教的引入,我国当时将修生养性当做很高雅的活动之一,也正因如此,社会无论男女着装虽然都比较素净,但却很飘逸。女性在宽松着装的要求下,体型和春秋时期要求差不多,并不过分要求,女性身材也大多正常,没有要求过于丰满或过于瘦削。

- 西汉时期,因受楚文化影响巨大,继承了贵族世袭、贵族治国的传统,在贵族间流行的高雅精美的艺术审美得到延续。常人也多少受些影响,在穿衣打扮上也稍加审美标准。
- 西汉时期因有匈奴来犯,王昭君作为和亲人选被送往边塞地区,天气并不好的边塞因为穿着臃肿的游牧民族服饰,所以相对比来讲王昭君的体型在一群壮汉看来实属苗条婀娜,肤白貌美。

- 唐朝中期因为经济的空前繁荣,也被后人称为盛唐,盛唐中期因国风开放、经济繁荣,女性大多着上衫下裙,内穿胸衣‘诃子’——即没有肩带的抹胸,这也和当时女性爱穿半露胸式的长裙有关。
- 盛唐时期的杨玉环被《资治通鉴》和《开元天宝遗事》形容为‘肥’,只有作为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形容杨贵妃是“侍儿扶起娇无力”。所以世人对杨贵妃的印象一直有些许偏颇。杨贵妃应该是‘丰满’,还算不上胖。
- 随着时代发展,各朝各代对美女都有不一样的标准,但审美的标准也具有继承性。

古时候对女性强调更多的是自然美,女性天生圆润的脸庞,线条感优美的身材曲线,都十分具有美感。
-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面对现代众多身材雷同、脸庞相似的美女,我们越来越注重一个人的‘有趣灵魂’,这不是在强调要高度重视一个女性的内在,而是女性的外貌条件被复制刻板的毫无特色,才会被网友退而求其次。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527篇内容 · 40.6万次浏览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285篇内容 · 41.0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43.4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380篇内容 · 67.0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540篇内容 · 733.1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229篇内容 · 483.0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69篇内容 · 135.8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62篇内容 · 165.9万次浏览